【语文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单元检测卷四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783154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单元检测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单元检测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单元检测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单元检测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单元检测卷四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单元检测卷四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单元检测卷四及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元检测卷(四)(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扣舷(xun)袅袅(nio)酾酒(l) 凭虚御风(pn)B矜育(jn) 日笃(d)拔擢(zhu) 猥以微贱(wi)C渗漉(shn) 冥然(mn)异爨(cun) 呱呱而泣()D癸丑(u) 修禊(x)流觞(shn) 游目骋怀(chn)答案A解析“舷”应读xin,“酾”应读sh。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 D.答案B解析A项前者解释为“农历每月十五日”,后者解释为“看”。B项均解释为“劝酒”。C项前者解释为“像”,后者解释为“去”。

2、D项前者解释为“唱”,后者解释为“歌的声调和节拍”。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答案D解析A项前者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后者为代词“它”。B项前者为形容词词尾,后者为语气词“吗”。C项前者为介词“从”;后者为介词,表被动。D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中国将高速铁路伸延到了国外,并开始越洋过海打造世界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由此,一种新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应运而生。B“一片甲骨惊天下”,在浩如烟海的考古发现中,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具有深远意义。C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

3、捷足先登,主导了国际话语权,不断对外输出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D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近来并不少见,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答案B解析B项误用对象,“浩如烟海”用于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A项“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C项“捷足先登”比喻行动敏捷,先达到目的。登:方言“得来”的合音。D项“一掷千金”原指赌博时下一次注就多达千金,后用来形容任意挥霍钱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切实通过建设教育园区促进解决教育不公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科学发

4、展做出更大贡献。B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真正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C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遭遇这种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除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外,还需切实扩大楼市供应以及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D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南昌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答案A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在于”后面加“是否”。C项否定不当,删去“不”。D项成分残缺,“出行”后加“需要”,“春运”后加“氛围”。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自1985

5、年以来,已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热闹话题。_。_。_。_。_。所有这些派别,_。虽有人自称“国粹派”,只不过是针对全盘否定派的愤激之辞,实际是革新派中的坚定分子各派学者纷纷议论,褒贬不一基本上分否定派和革新派两种革新派也有两种,一是批判继承派,一是继承批判派否定派中有全盘否定派和基本否定派之分其中许多人的思路是经验性的,即用列举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的方法来论证他们的主张A BC D答案D解析从“有也有”的句式,可知应紧密相连,排除A项和B项。从逻辑关系来看,不宜放在最后,排除C项。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2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二、阅读提升(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

7、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

8、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抱明月而长终长:永远B举酒属客 属:劝酒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D纵一苇之所如 如:好像答案D解析如:到。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B.C.D.答案C解析C项“须臾”“山川”同现代汉语

9、意思一致。A项“独立”,古义:独自存在。今义:不依靠别人或摆脱了外力的控制。“饮酒”古今意思相同,喝酒。B项“斗牛”,古义:星宿名。今义:盛行于西班牙的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D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清风”古今意思相同,凉爽的风。10下列语句全都是“苏子对悲伤的客人进行劝慰”的一项是(2分)()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客喜而笑,洗盏更酌A BC D答案B解析是劝客人饮酒,写主客之乐。是客人的悲慨

10、。是苏子劝慰客人后的结果。排除这三句即可。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D在第四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

11、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答案D解析这篇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文中的“客人”和作者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故而D项“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错误。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3分)译文:(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译文:答案(1)有一个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的声调和节拍吹奏应和。(2)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整条江却不曾流走;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最终一点没有增减。(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20分)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

12、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厅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木,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

13、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

14、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有删节)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败:冲坏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C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归:回家D以玉帛子女自厚 厚:经营答案C解析归:安身之处。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答案B解析B项指示代词,那。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C项连词,来,表目的;连词,而且,表并列。D项连词,但是,表转折;形容词,对,正确。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对“仕、道关系的思考”的一组是(3分)()郡怜其无归也,许之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势不得去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