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76864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背景:“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内容是排列组合问题,排列与组合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组合方法。但以往我们常过分注重最终的结果,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对搭配方法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学本节课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学会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探索、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关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学具、图示、字母等表示搭配的结果,通过交流,逐步建立符号意识。设计理念: 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

2、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1、创设情景、巧妙引导 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无序重复的握手情景,操作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等。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小朋友们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 2、化静为动、亲历过程 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

3、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这样设计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搭配活动,能有序、全

4、面地思考问题。教学难点:用多种手段记录搭配方法,体会符号化思想。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帽子、裤子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渗透有序1、握手导入,引导有序 师:今天是第一次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上课,初次见面,老师想与每位小朋友每人握一次手!大家愿意吗!(进行无序重复地握手,学生有意见) 提问: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生:一组组,一排排这样握就很有序,不重复也不会遗漏!)板书: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2、了解起点,揭示课题 师:这堂课我们就用有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设计意图:创设无序的握手情景切入,

5、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有序、不重复的握手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有序不重复的搭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直奔主题目标。二、主动探究,获得方法活动一:搭配服装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他吗?( 出示马戏团小丑的图片),这是马戏团的小丑,他今天要去表演节目,可是他不知道怎样穿戴才好,想请我们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们愿意吗? 1、摆一摆,说一说(课件出示:1顶帽子,2条裤子)一共有几种不同的配法?(12=2) 学生利用学具图片动手摆一摆,集体交流,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课件出示:2顶帽子,2条裤子)一共有几种不同的配法?(22=4) 学生利用学具图片动手摆一摆,集体交流,

6、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课件出示:2顶帽子,3条裤子)一共有几种不同的配法?(生:5种、6种)师:到底有几种?你们能有序地来搭一搭吗?(学生搭配,师巡视)集体反馈交流,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师先让没有顺序、任意搭配的学生展示,发现有遗漏和重复的现象,再让学生展示两种有序搭配的方法:先选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搭配3条裤子;先选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搭配2顶帽子。(23= 6)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汇报、交流,理解2个3和3个2两种不同搭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并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2、画一画,说一说师提问:刚才我们用图片摆一摆,找出了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怎样把你想的过

7、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呢?(1)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2) 展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重点讲授字母表示法)(3) 选自己喜欢的表示方法,再次体验表示方法的简洁性。3、引导学生发现搭配中的规律活动二:搭配午餐 我们为小丑选择了表演的服装,他非常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吃午餐。(出示午餐信息,2种主食,4种炒菜)一种主食搭配一种炒菜,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你能把这些方法都表示出来吗?(1) 学生独立尝试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2) 组织集体交流,展示思考过程和表示方法。活动三:去动物园的路线师:吃完午餐小丑要带我们去动物园,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1) 课件出示路线图,学校到少年宫有2

8、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提问:学校到动物园一个有多少条路可以走?(2) 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所有的路线。(3) 反馈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等数学活动,有效地表达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摆中感悟,连中体验、交流中总结,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三、数学游戏1、 石头、剪刀、布游戏2、 握手游戏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搭配中的学问 不重复按顺序 不遗漏六、教学总结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方法,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创设了一系列的教

9、学情景,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寻找规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握手”是新老朋友见面常用的友好表达方式之一,学生有一定的经验,而无序握手的情景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冲突,这时我立即引导“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怎么样握才不会重复?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出“有序”握手的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导到有序思考来探究新知。2、多一份预设才能多一份生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中的有效生成与精彩。如:在教学“2顶帽子与3条裤子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方法”时,课前预设如果学生说:“有3、4、5、6种”那么我就

10、引导,到底有几种?小朋友们摆一摆。可是课上,学生都说有6种,我就傻了,都知道了,还要摆吗?怎么办呢?(当时就是想不出抓住知识的重点引导有序,你是怎么想的?能有序地摆一摆吗?)课堂形成了尴尬的局面,无法动态生成。我的体会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当我们在课前深入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在课堂中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才能应对自如,才有可能在开放的、变幻莫测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有效生成,才能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3、开放的问题才有探索的空间,在“2顶帽子与3条裤子”这一环节,我设计用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连一连的探究活动,有的把衣服的实物图画下来;有的孩子就用序号1、2

11、、3的数字来表示;还有的是用字母、等来表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想,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来珍惜和开发,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会给别人带来启示;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4、如何让学生有序地表达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又不是自己的学生,就更加难以把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一到让学生自己表达思维过程的教学环节,课堂气氛就沉闷,如:学生展示搭配结果时,学生说用这顶帽子和这条裤子;那顶帽子和那条裤子搭,总是辞不达意。本节课我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提供给孩子进行数学交流的模式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