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75884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终极目标。历史教育应有其基本原则,正如赵亚夫先生所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由此,历史学教学的目标应更着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的实现。中学阶段正值人的一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理性的态度观察自己、观察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在知识

2、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之上,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其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忽视其中的长远的、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资源,要注重其内化过程。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

3、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和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

4、能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认为,教育者花了大量精力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实验,做出一些无关痒痛的调查分析,教师辛辛苦苦地工作,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知识之后很快被遗忘,把素质教育分割成为各种技巧的训练和知识的堆积,而与智慧无关。他指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要做到灵魂、知识和智慧三者统一,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意味着无限广阔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

5、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真正的意义所在。那么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呢?1、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活动建议”,灵活、适时、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是在很多的真实、历史、创设的情景中,经过个体参与活动、内心体验、不断思考、内化而形成的。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

6、、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各模块的“教学活动建议”中,也提出了大量的、与史料教学相关的具体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 的活动涉及到板报、识图、纪年、讨论、辩论、图表、演剧、制作、收集资料、调查访问、辩论、比较等,因此,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借助史料的搜集、分类、解析、运用等各种形式的史料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转

7、变历史学习方式,密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内化和生成。现在,我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就近入学等措施,为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要按照课本活动课的安排和要求,以方便师生有章可循,更好地配合教科书及其配套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还可以编制历史小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参加历史课外活动,编制主题性历史小报纸,培养学生查阅、收集、概括历史资料的能力;可以撰写历史知识小论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在历史学习的基础上,试撰写介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文件的小论文。比如,评价毛泽东主席,要结合他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在文化大革命中所

8、犯的错误,得出功大于过的结论,使学生从历史现象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可以参观某地文物古迹,要求提供到达地方的交通路线导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介绍某地的文物古迹,做到版面布局适当,图文并茂,详略得当,史实准确,文字简练清楚,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制作历史问题“演示文稿”,老师引导学生组成若干专题小组,提出问题,确定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询资料,如上网、阅读书籍和杂志、进行访谈等活动,提取有效信息,试图解决所确定的问题,力图得出一个结论,通过归纳和整理,把探究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演示文稿”,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力图使学生

9、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初步方法。特别强调的是,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本省历史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对海南历史的学习除讲述以外,尽量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我省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或文物古迹等,结合学生自己的旅游体会,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与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关心家乡建设和祖国前途的责任感。2、历史教学要善于拓展延伸,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充分开发历史教学资源。首先,可以结合当前热播的一些历史影视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析。通过影视作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0、和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随着影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面世,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直观、生动的课程教学资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尝试着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入到课堂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研,发现合理地利用影视作品,使历史教学与影视作品的欣赏结合起来,对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作为教育一线的历史教师,要不断地丰富知识,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素养,指导学生善于评析影视作品。长期以来,

11、历史题材影视剧存在很多戏说现象,不仅危害了广大观众的心理,更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不负责的表现,它使人们走入历史的误区,给广大青少年形成错误的历史观。因此,教师要适时恰当地使用影视作品这一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人,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人,要从唯物主义历史观,从求真、求善、从美的历史角度来评价历史影视作品,来充分达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例如,师生可以把一些中国古代宫廷电视剧与韩国的同类电视剧做一番比较,结果会发现:中国古代后宫生活充斥着阴谋诡计、攀权附贵、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内容,而韩国的则是正义终究战胜邪恶,好人有善报。从而使学生知道什么叫是非、善恶和美丑,懂得什么是善良、同情和感

12、恩。其次,要结合时政热点,促进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现实中的“时政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习惯,提高运用发展观点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能力,更好地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是培养一个合格人才的要求,是学生健全知识结构的需要。因此把现实的时政热点与历史课程相联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时政热点教学 ,要重视与“时政热点”问题与相关的相关历史知识点的“对应”,理解历史知识点,明确其现实意义。例如,对日本“购岛”闹

13、剧,教师可以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等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激活创新思维,说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人民保护国家核心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关于“南海问题”,可以联系七年级历史“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和海南历史的相关内

14、容,说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岛,要联系海南历史中的文物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特色文化等内容,说明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关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解,要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知识,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20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等。同时,注意对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历史分析,以达到更高的目标价值观。“时政热点”问题也是中考历史命题的背景与切入点。中考命题在考查“时政热点”与这些相关的历史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不是简单重复教材上的知识点,而是或创造新的现实情境,或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因此,全面把握现实热点问题,注意将现实热点问题与历史复习的考点知识相联系,加强与相关历史知识的把握,注意分析、理解、应用,即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本人就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略举“一二”,聊以自娱。当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有更多的方法,需要同行老师们多多帮助、交流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