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35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704296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3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3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3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3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3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3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35页)(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和原则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范围1第二章 工程概况12。1 工程概况12.2主要技术标准22.3设计概况3第三章 总体施工方案及方法53.1主要的施工方案53。2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53.3隧道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8第四章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274。1隧道开挖施工安全274。2支护、衬砌安全294.3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安全314.4交通安全314。5爆破作业314。6安全用电32第五章 隧道危险源辨识335.1隧道工程危险源的辩识及相应安全管理措施33第六章 隧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356。1隧道坍塌事故356.2隧道爆炸事故366.3隧道机械伤害事故366。4隧

2、道运输事故366。5隧道电、火事故36下桑峨隧道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 编制依据和原则1.1 编制依据(1)霍州至永和关高速公路西段两阶段施工图纸。(2)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测量资料。(3)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4)晋交公字【2009】327号文件,关于印发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建设项目高危工程施工安全强制性要求(试行)的通知。(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1.2 编制范围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80+465ZK80+777,长312m;右线起止桩号为K80+499K80+767,长268m。全部工程内容,包括:隧道洞口、洞身、排水及

3、防护工程等.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2.1。1项目概况下桑峨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位于山西省隰县下桑峨乡境内。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80+465ZK80+777,长312m;右线起止桩号为K80+499K80+767,长268m。隧道左、右线霍州端洞口位于平曲线上,曲线半径分别为左R=2500m和右R=3000m;永和端也位于平曲线上,曲线半径分别为R=2500m和右R=3000m.隧道左右线为平曲线。隧道左线纵坡2.60%(312m),右线纵坡为2。60(268m)。2.1。2地形地貌隧址区地貌单元属黄土覆盖低山丘陵区,微地貌为黄土梁峁、黄土冲沟、基岩冲沟。

4、隧址区地势总体上中间高,东西低。隧道穿越的黄土覆盖山梁总体近南北走向,和隧道走向大角度相交。霍州端洞口处“V字形冲沟近南北走向,长度大、沟谷狭窄,沟壁陡立;沟底出露三叠系刘家沟组砂岩,洞口以上部分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永和端洞口黄土冲沟近南北走向,长度较小、沟底狭窄,沟壁相对较缓;底出露三叠系刘家沟组砂岩,洞口以上沟壁部分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2。1.3隧道地质 拟建线路走廊带位于石楼县城以南至南图廓区域,该区南北构造行迹相对较少,仍以褶皱为主,但规模较小,轴向近南北,一般长3。54.0km,宽0.11。0km。南北向构造行迹中,断裂极少,且均为压性断裂。地层大致呈西缓斜的波状起伏的单

5、斜层,倾角510。2.1。4气象隧址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夏季炎热、春旱频繁。区内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年均气温9.3,年均降雨量483mm。2。2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双洞四车道)。(2)设计行车速度:80km/h。(3)隧道净宽:净10.25米(单洞).(4)隧道净高:净5.0m.(5)设计交通量:下桑峨隰县为29866量/日,隰县永和为28291量/日.2.3设计概况2。3。1洞口及明洞结合隧道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并结合隧道进出口地层、地形特征及开挖坡面稳定、洞口排

6、水情况确定了相应的洞口位置,洞门型式主要考虑使用功能和尽可能节省投资,同时也考虑结合地形的整体美化效果,洞门型式采用端墙式洞门,并进行了块石镶面。洞口段施工先清除表面危石,临时开挖边仰坡采用锚喷防护,在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从上到下,边开挖边防护,严禁放大炮,以防对边坡的深层产生松动破坏。洞门端墙基础置于冻结线以下。2。3.2隧道结构明洞按结构荷载法进行计算,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边坡防护采用喷锚网,回填坡面尽可能与原地面顺接.明洞衬砌厚度、边坡防护参数及回填要求详见设计图.暗洞结构应根据隧道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其支护衬砌参数按工程类比,结合有限元

7、分析确定。初期支护:对于级围岩由工字钢拱架(或钢筋格栅)、径向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工字钢拱架具有刚度大,发挥作用快的特点,这一点对于岩体自稳能力差,跨度大的隧道特别重要.每榀工字钢钢拱架之间用连接钢筋连接。 二次衬砌:对于隧道级围岩浅埋地段,由于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自稳时间较短,洞室开挖跨度较大,二次衬砌按承担上部土压力覆土荷载计算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二次衬砌要求紧跟开挖面.在施工过程中仍必须注意初期支护的变形与稳定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尽可能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隧道各级围岩支护衬砌参数见下表: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辅助措施C25喷混

8、凝土钢筋网锚杆钢架拱墙仰拱208202022砂浆锚杆100100L=300钢格栅拱4025超前砂浆锚杆2482020D25中空注浆锚杆10080 L=35018工字钢8045(钢混)超前42小导管q248202010060 L=35018工字钢6050(钢混)超前108大管棚或超前42小导管备注距洞口30m 范围的级浅埋段采用108 超前大管棚预支护(环距 45)、其余洞身级浅埋段采用42 超前小导管预支护(L=350,环距35).2.3.3防排水隧道防排水按“防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其各段的防排水情况如下:(1)洞口防排水:根据地形情况,在距洞口边仰坡坡口5米以外设

9、置与地形相应的截水沟,洞口雨水不得进入隧道,经截、排水沟汇入临近路基涵洞或自然沟渠中。(2)洞身防排水:洞身防水时在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铺设EVA复合防排水层,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不小于S8,以提高衬砌结构的自防水能力和结构的耐久性;全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缝设膨胀止水条、沉降缝设止水带。结合隧址区冻深情况隧道内中心水沟顶部标高位于冻结线以下,以防水沟中的水冻结。洞身排水时在衬砌拱背,防水层与喷射混凝土之间设环向盲沟。纵向盲沟设在边墙底部,沿隧道两侧,全隧道贯通,环向盲沟沿隧道拱背环向布设,每15米一道,并下伸到边墙脚纵向盲沟相连,在遇有地下水较大的地段或有集中渗水地段应加设环向排水盲

10、沟,衬砌背后的地下水通过环向排水盲沟、无纺布汇集到纵向盲沟以后,通过横向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入中心排水沟排出洞外。洞内路缘边沟主要排放消防及清洗水,使地下水合污染水分离排放.第三章 总体施工方案及方法3。1主要的施工方案隧道围岩为、级,对应的隧道结构设计类型为、q型衬砌,主要施工方案如下: (1)隧道开挖 明洞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采用明开挖方式。隧道岩质段的、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采用光面爆破,、级围岩按上下台阶法开挖,详见有关图纸。隧道施工应控制爆破,左右洞施工错开一定距离,先行、后行相邻洞室掌子面距离宜在50m以上,初期支护施作要及时进行。 (2) 喷砼、防水层、二次及运输方式 喷射

11、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防水板接缝按双缝热熔焊接,二次衬砌采用整体式模板台车浇筑。隧道采用无轨运输。3.2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3。2。1隧道工程1、洞口工程洞口施工要本着保护绿色,遵循“零开挖”进洞的理念,避免对洞口周围的自然植被造成破坏,达到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1)、洞口施工开挖方法:开挖至套拱位置,然后立套拱拱架,施作2m长60cm厚模筑混凝土套拱,套拱内预埋1505导向钢管,套拱施工完毕后采用潜孔钻机施作1086超前大管棚。施工步骤:、施作洞口边仰坡截水沟,以截排地表水.截水沟与路基排水系统相衔接或排入洞口天然沟渠中.、开挖至套拱位置。、边仰坡防护,采用喷锚网。以确保边仰坡安全、稳

12、定。、施作2m长60cm厚模筑混凝土套拱并预埋1505导向钢管。、在套拱内预留管棚孔施作1086mm超前管棚,环向间距45cm,仰角1,并注30号水泥砂浆。、开挖上台阶.、按洞身V级围岩浅埋段施工方法开挖支护暗洞。(2)、洞门及回填施工本合同段洞门设计为端墙式洞门,明洞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明洞地基承载力不小于350Kpa。洞顶设置M7。5级浆砌片石排水沟。明洞回填下部采用浆砌片石,上部为夯填碎石土,并施作粘土隔水层,隔水层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上用种植土覆盖并植草绿化.施工时碎石土分层对称回填,以保证回填的密实性和洞身的均匀受力。洞口坡面按设计要求坡度开挖,并采用喷锚网支护。(3)、出洞方案

13、下桑峨隧道出口洞口段20米隧道埋深都在20米以下,且洞口所处斜坡地形陡峭,该段线路与自然坡走向垂直,围岩稳定性较差,在洞口开挖时上覆黄土极易产生片崩和滑塌,为了安全出洞在开挖到下桑峨隧道出口前,在距离洞口20米、隧道中线左右10米内范围进行地标注浆进行地表加固,用潜孔钻车钻孔,孔深至隧道开挖拱顶标高,再插入1086钢花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3。2.2洞身开挖 (1)、正洞开挖、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2)、出碴运输主洞出碴采用ZLC50D侧卸装载机,斯太尔自卸车配合,无轨运输一次性将洞内弃碴运至指定弃碴场,弃碴场事先按要求做好防护。3.2.3光面爆破(1)、钻爆设计采用光面爆破法开挖

14、.周边眼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2)、钻爆施工采用自制台车,凿岩机钻孔,光面爆破技术,施工工艺如下:、放线布眼测量人员用红漆准确绘出开挖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其误差不超过5cm。、定位开眼台车就位后,按钻爆设计图正确钻孔。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3cm和5cm以内。、钻眼钻工必须熟悉钻爆设计图,周边眼选派有丰富经验的老钻工司钻,设专人指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使两茬炮台阶小于15cm。根据掌子面岩石的凹凸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清孔装药前,用高压风将炮眼内石屑吹净。、装药装药需按钻爆设计图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炮眼用

15、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联线起爆起爆网路为复式网路,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引爆雷管用黑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cm以上处.网路联好后,要有专人负责检查.(3)、质量检验标准、超欠挖爆破后的围岩面圆顺平整无欠挖,平均线性超挖控制在施工规范要求以内。、半眼痕保存率坚硬岩石,半眼痕保存率大于80%,中硬岩石大于70%,软岩大于50.、对围岩的破坏程度爆破后围岩上无粉碎岩石和明显的裂缝,也无浮石,炮眼利用率大于90.3.2.4洞身支护本隧道支护方法有:喷混凝土、锚杆、超前小导管、型钢拱架等。(1)、1086超前大管棚、施工方法1086超前管棚采用1086热轧无缝钢管,导向端做成15cm锥形,管壁上间隔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