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657866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8)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材料说明()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答案B解析根据“不能死”可知管仲并没有按照周礼自杀,故A项错误;根据“

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肯定了管仲在维护以发式和衣冠为代表的习俗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管仲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并非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故D项错误。2、(2017临沂三模)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答案D解析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杨绾指

3、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科举制弊端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D项正确。3、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答案C解析戏

4、曲与小说的雅俗,主要受制于它的接受者,故A项错误;作者的文化水平又受制于文学创作的形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小说的作者却少有举人、进士”,戏曲与小说的消费群体不同,导致作者的文化水平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与南北方差异无关,故D项错误。4、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环境是()A.政府放宽设厂的限制B.列强的资本输出C.政治改革的推动D.近代天津的开放答案D解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而非光绪初年,故A项错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也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作为政治改革的清末新

5、政是发生在20世纪初,故C项错误;天津是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被增开为商埠,这有利于近代天津的对外开放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D项正确。5、(2017石家庄三模,29)下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抗日武装部分历史事件东北军爱国官兵江桥抗战(1931.10)双城堡阻击战(1932.1) 热河抗战(1933.2)东北抗日义勇军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1932.1) 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1932.8)攻克安达县城(1932.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1933. 11) 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1

6、934.8)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1935.3)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2.1)察哈尔抗战(1933.5)绥远抗战(1936.8)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C.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答案C解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东北地区在当时全国抗战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从时间上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已经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抗日先锋,故C项正确;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形成是在1937年国共合作实现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6、197

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答案D解析1978年尚未建立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1978年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深化”言之过早,故B项错误;1978年对外开放刚刚开始,“加速”言之过早,故C项错误;1978年的讲话主张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了思想,1992年的南方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想,都解放了思想,故D项正确。7、1787年美国宪法第

8、1条第8款规定:“必要和适当的条款”授予代表民意的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该条款说明()A.政府行政受到法律的制约B.各州法律必须遵循联邦法律C.中央政府权力制约与平衡D.美国法院行使司法的独立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可知国会可以制定法律约束政府的行政行为,故A项正确。8、(2018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全国工业复兴法亦译作“全国产业复兴法”,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因为该法()A.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B.实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机会C.依靠国家干预,缓和劳

9、资矛盾D.稳定金融秩序,重建银行信誉答案C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而不是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B项属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改革,故B项错误;该法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故C项正确;D项属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的措施,故D项错误。9、1964年苏联政府宣布:部分重工业企业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和盈利外,其他经济指标可自行制定,还可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苏联政府()A.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B.试图调整所有制结构C.下放管理权给加盟共和国D.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答案A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1964年苏

10、联政府允许部分重工业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外可自行制定经济指标,且可提取一定利润作为奖金,说明苏联政府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10、(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34)1995年申根协议生效时只有七个国家,后来增加到26个国家;1999年欧元区成立时只有11个国家,现在欧元已经在19个国家流通。这说明()A.欧洲一体化严重受挫B.多速欧洲较符合实际C.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D.欧洲一体化进程过急答案B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件事,其没有体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受挫,故A项错误;申根协议与欧元区的发展体现了欧洲并不是按照统一的速度与步伐进行发展的,体现了多速欧洲发展的

11、思路,故B项正确;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欧洲一体化进程过急,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

12、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获得了哪些权益?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观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答案(1)权益:农民获得了自由,并且可以购买一块土地。特点:不彻底性: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2)观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增加

13、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权益,据材料一“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得出农民获得了自由,并且可以购买一块土地;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得出不彻底性: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据材料一“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得出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得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论证,据材料二“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得出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据材料二“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得出扩大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据材料二“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得出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