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601939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爱在屋檐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特点。如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的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

2、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第一框 我知我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有关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能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3、现实,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前播放我想有个家。师:刚才歌曲中的“我”唱着“想要有个家”,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有人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呢?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家? 小结:刚才大家从各个角度谈了对家的理解。没错,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家庭”有关。教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爱的家,可我不知道大家对家了解多少?老师很想看同学们的表现。哪个同学对自己的家最了解?学生:很多学生都自认为对家很了解,举手要求回答。教师:今天举手的同学真多,那教师开始点名回

4、答了。先选表现最积极的同学。问:你家住的具体地址是什么?你爸爸哪天出生?属相是什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妈妈和爸爸什么时候结的婚?学生:本以为最了解家的孩子,前2个问题可能会回答,但后面的问题就难答上来。教师:看着沉默的教室,接着问:啊?难道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吗?那我们一起翻开书,学习第一课的第一题框我知我家。一、我知我家(板书) 活动一:论“家”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自己的家吗?要知道自己的家,我们首先来阅读P4的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幅图片中,富翁有一幢别墅,可他为什么认为那只是房子而不是家? 在第二副图片中,中年男子找到自己的亲生女儿时已经流离失所,可他为

5、什么却说“我又有家了”? (学生讨论、回答,在此基础上提问) 结合课本上关于家的说法,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补充) 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雨天的一把伞;情感的栖息地;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成长的摇篮 在我们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家庭。然而,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儿搬走,一旦那儿失去了温和的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 家是什么?课本上的图片实际上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教师过渡:刚才大家讲的都非常好,大

6、家都对“家”有自己的感悟。我们这里讲的家,它是一个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活动二:我说我“家”老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家”:照片(家庭成员、特色)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在介绍中,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甚至简单地提及家庭功能等。(小结)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有亲人,都有亲情。1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 (1)家庭的含义:(板书) 一般说来,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那么,家庭关系是怎么样确立的呢? (2)家庭关系

7、确立的情形(板书) 家庭关系的确立有以下几种情形: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非婚生子女与生身父(母)也是家庭关系。 提问:现在有几种常见的家庭类型? (3)家庭结构的类型(板书) 人人有家,家各不同。家庭的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家庭常见的类型是: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与多

8、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4)家庭的功能(板书) (学生首先阅读教材P5“相关链接”,了解家庭有哪些功能)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爸爸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问: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家庭功能? (人口生产、消费、抚育赡

9、养、教育、休息娱乐、物质生产)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 材料一: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可选择)材料二:一年轻人向一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不愿意。”智者:“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不愿意。”智者:“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不愿意。”智者:那就快感谢你的父母吧,他们一次性馈赠

10、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学会感恩父母!) 教师小结: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入禽与兽。活动三:案例分析读故事、听故事我可以选择吗?。我是某市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我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和优秀的父母。每当他们谈及父母时,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神情,我只觉得心中的“秘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因为我的家庭跟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我出生在农村,父亲为让我受好教育,带着我和母亲来到这个城市,和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为了让我有个独立的空间,他戒掉抽了20年的烟,每月多花200多元钱给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阳

11、台,但是我睡觉还是得缩着脚。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亲在街边摆的修车摊。为了多赚钱,父亲每天早上5点出门,晚上8点以后才回家,且风雨无阻。我怕同学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这个秘密已经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学一起经过父亲的修车摊前,我都痛苦地低下头,装做没看见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学习不比别的同学差,即使考了第一名,为什么我还是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呢?为什么我就偏偏生在这么个家庭?为什么我的父母这么辛苦,却还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为什么我可以选择吗?我可以重新选择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吗?提问:这个同学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也有类似的情形吗? 你认为

12、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吗?如果不可以选择,你准备怎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或家庭)?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指导学生阅读P6的“相关链接”) 我们应该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应该正视现实,而不应该攀比父母甚至嫌弃自己的父母。 (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板书) 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板书)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

13、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板书) (填写教材P7的家庭树,并讨论回答其后的三个问题) 活动四:我知我家我们家的家风:家庭传统;家人优秀品质;感人亲情故事。(小结)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家,以及家庭的建立与家庭的结构,我们还通过同学的故事明白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学会接受并珍爱。而对于良好的家风和父母优秀的品质,我们则应学习并继承。布置作业1、 家的特点?2、 家庭的含义?3、 家庭的结构类型? 教学反思第二框 我爱我家教学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

14、断的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2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3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并体验家庭的温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背景音乐一封家书。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说起家就有一种亲切感,家是心灵的海,亲情是海中的浪花,从古至今,家是人们感觉最温馨的港湾。无论身在何处,首先想到的是家,挂念的是亲人。即使是离异的家庭,或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也有一股别样的亲情。(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由2至3个同学自愿诵读自己搜

15、集到的表达亲情的古诗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活动二:我说我家第一步:展示老师的全家福照片,老师说一件最能体现温暖亲情的小事。我在家的树荫下乘了二十年的凉,在父母的呵护下,丰满了自己的羽翼。等到自己可以回报父母时,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家第二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各说一件自家中最能体现温暖亲情的小事,包括和父母之间,和爷爷奶奶之间,和外公外婆之间,以及和其他亲人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体贴,相互谦让等。如,一杯茶,一盆洗脚水,一个电话,一句问候等等。要求说话时要有条理,简洁明白,每人最多不超过2分钟。然后围绕“家”字各取一个文题,看谁取得又快又好。第三步:用67分钟的时间,小组推荐好的文题在班上交流,并请出题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