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599087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想办又办不了的事情。十八年的实践表明,农业综合开发对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保护和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央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财

2、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一个主要渠道,必将随着国家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必将对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加快全面小康的进程、对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编制一个符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全面反映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思路、重点和措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对指导今后五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根据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关于编制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通知和市发改委关于编制市十一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精神,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十五农业综合开

3、发主要成绩1投入及任务完成情况。十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入569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458万元、省级财政投入14389万元、市县配套8930万元,群众及企业自筹21133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67万亩其中省级高沙土27万亩,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28个,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5个,建设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项目1个、农业现代化示项目1个,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项目1个,完成滩涂垦区配套项目7个3万亩,完成滩涂围垦任务6万亩。项目共涉及项目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六县市的156个乡镇。2主要成效。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了农业产

4、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十五期间,我市共投入35143.8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7万亩。项目区共开挖疏浚沟渠2100多公里,兴建桥、涵、闸、渡槽等各类配套建筑物21200座,建电灌站210座,混凝土防渗渠1420公里,修筑机耕路960公里,改良土壤2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4万亩。项目区共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新增除涝面积9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亩,年节约灌溉水量1900万立方米。通过开发,建成了条田方整、灌排分开、工程配套、渠道防渗、道路通畅

5、、绿化达标的高产稳产农田,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和提高了农业基础地位。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促进和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区主导产业更加明显,以优质稻米、特色蔬菜、花卉苗木、蚕桑茧、畜禽、水产为重点的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式格局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明显提高。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强化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开发力度,项目区共引进良种50个,示推广18万亩,推广实用技术45项,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科技对

6、农业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十五期间,建设了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科技示项目、一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项目,同时,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积极引导,建立典型,建设了一批小康示点,推动了全面实现小康,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和工程,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市十五期间建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新增农业总产值5120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182万元,年人均增收400元。农业综合开发被誉为增收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3存在问题和不

7、足。十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开发任务未能全面完成。十五期间,我们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13.18万亩,由于开发亩投入标准提高,每年的任务量大幅缩减,十五期间仅完成67万亩,计划建现代化农业示项目6个,因受总体政策限制,仅完成1个。二是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全市每年申报的项目比较多,但因受投资规模限制,每年立项开发项目有限。三是开发标准偏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亩投资标准仍然偏低,且使用限制过死,不利于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仍不高。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基地,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是总体水平不高,深度广度不够,缺少大企业支撑。五是农业现代化

8、推进速度不够快。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建设了一些示点,但除常乐农业现代化示项目外,面上推进不够,建设标准不高,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去甚远。第二节 发展环境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的不协调越来越明显,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已成为党中央关注的重中之重。在十六大提出了五统筹的方针,其中一条就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XX中央1号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

9、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而十一五期间,我市面临着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占全市人口总量2/3的农业人口必须全面实现小康,但农业生产受自然和市场双重制约,农村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大众化、低附加值的情况依然突出,农田产出不高,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10、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我市尚未开发的300多万亩中低产田实施改造,扶大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春天已经到来,同时,我市有15年的开发实践,积累了较好的开发经营,为实施好十一五农业开发规划奠定了基础。第二章 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高效农业规模化,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着力加强农

11、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大科技投入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建设城郊型、都市型、外向型农业,努力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强化示辐射作用,着力培育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业现代化的示典型,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推进全面实现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投资和管理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质量,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出新的贡献。第二节 基本原则1开发为民

12、原则。坚持把执政为民理念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全过程,把为民造福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切实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使农业综合开发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2打造强势产业的原则。坚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水平,将优势产业打造成农业强势产业。3科技领先的原则。坚持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应用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要求,努力在提升开发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提高开发成效上下功夫。4注重效益的原则。坚持把效益优先、兼顾

13、公平作为基本要求,将有限的投资向开发效益好的项目倾斜,把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提高开发效益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开发效益。5统筹规划的原则。坚持把经营工业的理念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做到统一布局,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分年实施,连续投入,形成规模。做到一年一小片,三年一大片,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致富一方。6务实创新的原则。坚持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贯穿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各个方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创新机制,把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开发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投入主体、利益主体、责任主体进一步清晰的农业综合开发格局。第三节 主要目

14、标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显著改善。通过开发,项目区全部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农田,项目区灌排分开、条田方整、绿化达标、渠道防渗、道路畅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田产出显著提高。项目区亩均生产能力比开发前增加3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2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95%。2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开发后,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开发前递增12%以上,至十一五期末,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以上,全面达到小康标准。3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项目区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项目区市级以上著名品牌达30个

15、以上,其中省级以上达8个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80%以上。4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科技对农业增效的贡献份额达6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农民掌握科学种养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每10户就有一个科技示户,每村有3-5个农技骨干。5高效农田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区农田产出高效,项目区基本建设成为高效农业集结区,开发后的项目区亩均产出达3000元以上,35%含超过指标的农田每亩年产出达5000元,12%的农田每亩年产出达8000元,8%的农田每亩年产出达10000元。6推进农业现代化。至十一五期末,项目区全面实现小康,每县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一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点。第三章 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任务第一节 中低产田改造和基地建设1强化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基本条件。进一步强化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因地制宜,分区域规划,深化综合配套,实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科技、生物措施综合应用,通过平田、整地、河道疏浚、引水配套、土壤改良、修筑机耕路、营造农田防护林、推广农业新品种、引进示推广使用新技术等措施,坚持集中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全面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一五期间,计划改造中低产田99万亩,其中高沙土地区35万亩,沿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