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588759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1、材料(向预拌混凝土厂家提出泵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32.5 级和 42.5 级低、中水化热、低 收缩量、铝酸三钙含量少的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不采 用早强、高强、高细度水泥。水泥进场要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 告,进场后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取样复验。水泥的 品种、级别和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 水泥等的规定。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 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2)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与输送管的管径之比:对碎石不大于 1:3,对卵石

2、不大于1:2.5。石子应级配良好,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 大于 10,其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 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要求,进场后取样复验合格。(3)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砂的细度模数为2.33.2,通 过 0.315mm 筛孔的砂,不小于 15。砂的品种和质量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要求,进场后取样复 验合格。(4)水:采用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混凝土 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5)掺合料:选用II级以上粉煤灰或磨细矿渣作为混凝土中掺 合料,以降低水泥用量。掺合料要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和法定 检测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进

3、场后应取样复验合格。掺合料质量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等的规定,其 掺量要通过试验确定。(6)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根据实际工程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通过试验确定。选用缓凝型、微膨胀外加剂,以延缓水泥早期放热速 度。外加剂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 进场后取样复验合格。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 部门出具。并检验外加剂匀质性与水泥的适应性。(7)根据天津市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 的要求,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属于II、III类工程,其水泥、外加剂、掺 合料必须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检验报告,砂、石必须有法定 检测单位出具的集

4、料活性检测报告。混凝土中的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满足预防混 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8)混凝土中各材料掺量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过试验确定,一般胶凝材料不宜少于300kg / m3,砂率控制在30%45%, 掺合料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 30。(9)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的要求,砂、石、水泥、商品混凝土应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放射性 指标检测报告,并符合设计要求和上述规范的规定。10)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的规定。2、机具设备(1)泵送设备:车载泵、汽车泵、泵管、

5、混凝土搅拌车等。设 备数量根据混凝土布料距离、浇筑量确定,以大体积混凝土不出现施 工冷缝为前提。(2)其他机具: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铁锹、木抹子、 铁抹子、可移动配电箱及电缆、碘钨灯、对讲机、长标尺杆、小线、 2m 刮杠等。3、作业条件(1)场地要求:施工现场要有合理布置车载泵的安放位置,场 地平整、坚实。且有足够的场地保证混凝土搅拌车的供料、调车的方 便。(2)浇筑混凝土部位的钢筋、模板、预埋件及管线已安装就位 并通过验收,办完隐、预检验手续。浇灌申请书已经批准。(3)浇筑混凝土用架子或马道已搭设完毕并通过验收。(4)预拌混凝土厂家已联系好,输送泵及管道已安装加固就位, 各种机具试运转

6、正常。(5)已对现场进行规划并编制交通导流方案。必要时与城市交 管部门联系,浇筑混凝土期间,对有关道路社会车辆协助进行交通疏 导。4、技术准备(1)与预拌混凝土供应商签订合同,在合同内明确混凝土强度 等级(抗渗等级)、坍落度、初凝时间、供灰速度等技术要求。炎热 季节施工时,还应要求出机温度。(2)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有关配合比应通过试验室验 证),施工方案要有热工计算并经过审批。底板厚度较大,征得设计 人员同意后可采取分次浇筑的施工方法;也可在征求有关方面同意后 采用 60d 龄期混凝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依据。(3)对预拌混凝土厂家及施工有关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 术交底中应包括混

7、凝土每小时供应数量、缓凝时间、泵送速度、分层 分块浇筑示意图及分块厚度、泵车布局、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车行走 路线图等内容,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混凝土养护试块留置的具体 要求。(4)标养室各项机具设备、记录台账配备齐全。对试验设备进 行调试、验收。编制试验计划并经过审批。提前准备混凝土入场登记 表、坍落度检测表、混凝土测温表、绘制混凝土养护期测温孔平面布 置图。现场设置百页箱,测定大气温度。(5)进行测量放线,测出浇筑部位结构标高控制点,并标示在 相应位置,用以控制浇筑高度。二、工艺流程砼搅拌f砼运输f砼浇筑与振捣(砼试块制作)一砼养护三、操作方法1、混凝土搅拌( 1)混凝土搅拌必须在设施完善

8、、管理严格、具备相应资质的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进行。项目经理部在混凝土供应期间应设专人驻站 监督。检查复合混凝土中各项材料掺量。(2) 混凝土出机应测定坍落度、出机温度,若不符合要求时应 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2、混凝土运输(1) 混凝土出机后应及时组织混凝土搅拌车运至施工现场,且 应保证连续供应。(2) 混凝土搅拌车运送过程中保持简体慢速转动;卸料时,筒 体应加快运转2030s后方可卸料。(3) 布料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要在23m范围内水平移 动布料。3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1) 混凝土入场后应及时检测其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退回 或由搅拌站进行二次搅拌。现场对每车混凝土的出站时间、入场

9、时间、 开始浇筑及持续时间等各时间段进行登记。超出要求时间的混凝土不 得使用。( 2)混凝土应分层分块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分层方法可采 用斜向分层或阶梯状分层两种方式,分块大小及分层厚度以供灰速度 以及混凝土各浇筑块、浇筑层均不出现施工冷缝为原则。但最大分层 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有效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 倍(一般不大于 500mm)。(3) 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若超过2m时,应 采取加长软管和串筒方法。在泵送过程中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 以免吸入空气产生堵塞。(4)混凝土振捣宜采用 50 型振捣棒,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 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 50mm 左

10、右,混凝土应振捣 密实,每一插点振捣时间宜为2030s,视其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 显著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浆为准。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移 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400500mm)。振捣 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0.5 倍,且避免碰撞钢筋、模 板、预埋管件。(5)混凝土浇筑后表面用刮杠刮平,泌水应及时排除。(6)混凝土浇筑避开雨天施工,若突遇降雨应用塑料薄膜及时 覆盖进行保护。(7)采用电子测温仪测温,提前埋设测温导线,混凝土浇筑后 及时将测温薄壁钢管埋在指定位置(也可在浇筑前将测温管绑在钢筋 上提前埋设)作为预留测温孔,测温孔根据测温平面布置图埋设,并

11、进行编号。每个测温孔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厚度埋设不少于 3 根,间距 各为 l00mm 呈三角形布置的一组测温管,分别用于测量结构表面、 内部核心区以及底部温度。测温孔上端堵实,测温孔布置严格按照施 工方案执行,其数量以平面布局间距 6m 为宜。4、混凝土表面压实:混凝土浇筑完毕、表面泌水已处理,经刮 杠刮平后用木抹搓平,二次振捣用平板振捣器或振捣棒滚动振捣,表 面用木抹压实。当混凝土表面用手按有明显印痕但下沉量不大时即可 进行二次搓毛压实。二次抹压时不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进行,而应将 混凝土内部浆液挤压出来,用于表面混凝土湿润抹压。5、施工缝、后浇带施工(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预留后浇带外,尽可能

12、不设施工缝, 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设施工缝时应按后浇缝处理。(2)施工缝、后浇带均宜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挡,支模时,对 先浇混凝土凿毛清洗。后浇带、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杂物并进 行湿润,并刷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3)施工缝、后浇带新旧混凝土接茬部位宜采用设置企口的防 水措施。(4)后浇带部位混凝土的膨胀率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 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宜限制膨胀率为0.035%0.045%,应 高于底板混凝土膨胀率 0.02以上或依据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确定。6、混凝土养护(1)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表面二次压实后进行。大体积 混凝土养护可采用混凝土表面蓄水或覆盖塑料薄膜后再覆盖阻燃草

13、帘的保湿保温养护方法,或内部用循环水降温的办法。塑料薄膜内应 保持有凝结水。草帘的厚度以及保温时间根据热工计算以及现场测温 记录确定。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14d。(2)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应加强测温。前 3d 每 2h 测一次, 4 7d 每 4h 测一次,后一周每 6h 测一次,每次测温均做好记录。测温 指标包括:混凝土入模温度、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 部温度等。混凝土降温速度根据工程情况控制在13C/ d范围内。(3)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C。7、试块制作: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除按不超过100m3同配比混凝 土取标准养护试块不少于一组外,还应留置一

14、定组数抗渗试块及同条 件养护试块。现场混凝土试块留置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四、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技术措施1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 1)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如矿渣 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 用量。( 3)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 控制砂石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和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 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4)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 凝土水化热温度。(5)在拌合混

15、凝土时,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 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2、降低混凝土温度差(1)选择比较时宜的气温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的天气浇 筑,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 进行预冷,或对骨料进行覆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运输工 具如具备条件也应搭设避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伴和物的入模温度。(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 模内热量的散发。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1)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 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降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

16、暴晒,注意 保湿,冬期应采取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 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 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C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 养护措施,是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温度不致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 缝的出现。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 凝土伴和物堆积过大高差,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土,避免其侧面长 期暴露。(4)采取分层、分块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 施工缝,或在适当位置设置施工后浇带。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