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蒙古长调例《辽阔的草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58047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蒙古长调例《辽阔的草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小学教师蒙古长调例《辽阔的草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蒙古长调例《辽阔的草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蒙古长调例《辽阔的草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蒙古长调例辽阔的草原教师考试中小学的资料:中小学蒙古长调辽阔的草原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这主要学习内容是蒙古族音乐文化和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民间器乐四大类。在长期的狩猎和游牧生活中,民歌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的亲密伴侣。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赞歌、宴歌、婚歌、情歌、牧歌、叙事歌、礼仪歌等等。从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又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

2、哲学和艺术的感悟。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字少腔长是其一大特点。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

3、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

4、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它的特点是: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悠长持续的流动性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上行旋律节奏缓慢稳定,下行旋律常常插入活泼的三音重复句式,这来自对草原生活步调的模仿。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长调牧歌的典范之作辽阔的草原及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三十余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有一首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

5、,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等。 短调民歌流行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所以,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山曲儿。? 在蒙古族民歌中,有很多长篇叙事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它叙述了英雄嘎达为了蒙古人民的牧场,为了牧人的生存,同达尔罕王和反动军阀张作霖斗争的故事。本章只是初步讲解了蒙古族民歌的魅力,那宽广、悠扬的歌声令我们陶醉、更令我们对草原展开了无限的遐想和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