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57398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摘要: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文化科目,明显德育教育处于被忽视状态。然而从当今中学生身上反映出的诸如早恋、冷漠、自私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上看,中学生德育教育亟待加强。 在学生进入中学也就是青春期以后,伴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知识面的越加丰富,加之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的促进,他们的

2、视野越来越开阔,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平等交流。这种现象与以教师、家长为中心的传统的思维格局中格格不入,从而出现青春叛逆、道德滑坡等现象。那么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就是需要提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范畴了。一、 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素以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为传统美德。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纷纷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当前德育教育还是稍显消极,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一是是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以升学率为衡量标准的考

3、核机制,德育教育不会被纳入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自然是不能和文化科目相提并论。二是抽象化的德育教育致使德育消极。在以思想道德修养或思想品德科等纯理论课程为主的中学德育教育中,将德育作为知识条目等直接讲授的方式,其实用性和实效性不大。三是隐性德育教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校园隐性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校园的黑板报、宣传栏、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能够直观察觉,却又经常被忽视的层面上,比如黑板报、宣传栏等更新较慢或者说只是为了存在而设置。四是专业德育工作者队伍有待加强。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性,专业德育队伍普遍不强,很大程度上这一角色由班主任担当,又因教学压力、任务较重,教师在工作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还要扮演德育工作者的角

4、色,往往是力不从心。二、中学生特征现状分析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正在从幼稚向成熟蜕变,随着网络媒体飞速发展,新知识、新事物接受渠道多元化变化,当前中学生已不再是一味听从教师、家长、大人的教育和指导状态,从一些现象分析呈现以下的特征。一是以早恋为代表性的青春期叛逆。中学生刚刚接触社会,接触相对独立生活,尚未有自我规划、控制的能力,在咋脱父母管制的情况下,面对异性交往问题,是既追求向往又要固守本分,在这种两难抉择中稍有不慎就形成早恋。目前早恋问题已是影响学生学业的一大障碍,据观察外向、虚荣、文采型的学生,以及学习成绩差、缺少家庭温暖和身边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二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5、不明确。主要体现为自尊心强、报复心理强,不听话、倔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模糊而又只以为是。中学生年龄阶段是人生中对周围世界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开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会有忽然之间成熟了许多的感受,从此对人生观虽然有新的定义但又不太明朗,懵懂之间还是说不太清楚;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尝试理解周围的世界和事物,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能力深入理解;当然对价值观的理解大多数也是从课本课堂上学习的,正真自我的深刻解析和定义还是模糊地。三是道德、纪律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强、自私冷漠、麻木等。从对人类自我约束的范畴上讲,有两条是必须得一是纪律,二是道德。纪律规范了人得行为准则和要求,纪律依

6、规定以外的范围自然要依靠道德约束了,就拿公交车上让座来说,没有一条纪律要求必须让座,这就要靠自觉,利用道德去约束了,其实现实中公交车上遇到该然让座的时候很少有人让座,这就体现出一种就自私冷漠和麻木以致道德缺失。对于纪律规定,更是不以为然,比如迟到缺课等现象屡禁不止,更有些学生以违规多少次为荣。四是消费观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不懂节约。由于我国国情决定现在的中学生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不管家庭条件如何,都对孩子全力付出,致使他们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之外,还形成了互相攀比的心里,从而一定量的零花钱,和各式各样的玩具等学习之外的东西成为同学之间炫耀的资本。这种局面的结果除了养成了他们大手大

7、脚花销外,还有就是根本不理解大人工作养家的辛苦,更不用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道理。三、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强有力地证明了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重要而独特的价值,探求德育工作的规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愈加显得重要。所以中学教育应当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指导,积极应对随着网络信息飞速发展,中学生步入青春期后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一是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在当前以升学率为尺度的应试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对德育引的不重视,但是从教育的本身意义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根本的是育人,是培养新一

8、代接班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入德育理念,使得新生一代接班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应当逐步转变教育理念,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第一转变重传授、轻交流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经常性的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德育在对中学生人生引导上的积极作用。第二转变重显性、轻隐形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手段的效能,积极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第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互动程度,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的优势,将学生按同质、异质或自愿方式编组,因材施教,积极发挥师范的示范作用,建立平等方式为前提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以尊重信任的态度

9、学会倾听,以理解沟通为目的学会交流,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二是针对中学生存在问题的思考,从青春叛逆开始,中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出现怀疑态度,加之各方面发育和发展均处于过渡期,思想不成熟,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不足,但又处处乐于表现,为此在处理中学生存在问题上应当是充分发挥“南风效应”的优势,积极正面引导。第一正视早恋性质的青春叛逆,早恋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要善于发现早恋的先兆,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然而对于出现早恋学生,要冷静对待思考,不要夸大早恋的危害作用,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一起寻找原因和适宜的解决办法。但不要把青春期健康的异性交往扣上早恋的帽子,应当理解,异性交往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也

10、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珍惜和重视的,我们应当极力避免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种种误解。第二善于运用批评的艺术。要理解没有一个学生一开始就要做一个问题生,没有一个学生为了犯错误而犯错误,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缺少关爱,无处宣泄又期望表现和关注而产生的。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获本意,帮助学生及时补救或者正面引导,而不是一味严厉批评和否定。即使是造成一定后果,在批评时也要把握分寸、注意场合、保留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适当给中学生一些挑战,对于中学生来说,爱表现是期望关注的心理需求,他们如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内心需求强烈,适当给予有一些难度的挑战,再配合适当的肯定,使得学生在挑战中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成熟,对其成长有很大意义的,当然挑战的难度不宜太大,尽量使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或者近似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