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54474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场管理改善的七大手法现场管理改善(IE)的七大手法 高尚泽 前 言 现场生产管理的重点在于持续不断的改善,通过改善现场的不良状况以使工作变得“轻松、良好、迅速、低廉、安全”,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现场管理干部和员工不知道何为改善、为什么要改善、怎么样改善,或者说没有良好的改善理念和改善意识,怎么样才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呢? 基于此,本人籍由工作经验及相关参考总结出了一些改善的思维和方法,借以抛砖引玉。 1. 什么是改善? 改而使之善: 使原来的状况变得更好. 2. 改善是谁的责任?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从事改善? 改善是每个人份内之事. 工作改善其中九成,只要有常识就可以做到-(国

2、际劳工组织改善课课长说) 3. 改善的目的是什么? 改善的目的-使工作更“轻松、良好、迅速、低廉、安全”. 轻松-熟练的作业,疲劳的减轻; 良好-品质的维护提升; 迅速-时间的缩短 低廉-成本的降低; 安全-伤害的防止 4. 正确的改善思想 a) 现状必定有值得改善的地方; b) 只要目前的工作稍有改善,就有所获得; c) 绝对要拚弃“小小的改善又有什么用”的观念-向前看,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d) 本身的工作,自己是一等一的专家(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 5. 改善从哪里开始? 改善开始于“这样做妥当吗?”的问题意识-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小小的巧思, 可能就是改善的开始-信

3、其当然, 顺其自然, 不惑偶然; 对日常工作关心, 时时想改善, 才会触发改善的灵感; 6. 改善从何处入手? 容易疲劳 危险而容易受伤 作业环境不良 布置不善 错误失败多 费时费力 工夹检具不良 耗料较多 改善七大手法简述 1. 防呆法(防错法): 如何避免做错事, 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够具体实现. 2. 动改法(动作改善法&动作经济原则): 改善人体的动作方法,减少疲劳使工作更为舒适,更有效率,不要蛮干. 3. 流程法(流程程序法): 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的工站(序)或地点的流动关系, 藉以发掘可供改善的地方; 4. 五五法(5*5W1H): 凭借问的技巧来发觉改善的构想; 5.

4、人机法(人机配合法&多动作法): 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械工作的过程, 藉以发觉可以改善的地方; 6. 双手法(左.右手法): 研究人体在工作时的过程, 藉以发掘可以改善的地方; 7. 抽查法(工作抽查法): 藉着由抽样观察察的方法迅速有效的了解问题的真象; 综合运用: 抽查法 了解问题真象五五法. 防错法. 动改法 实现改善目标 与QC七大手法的区别: QC七大手法: 注重在问题的分析,抓重点; 改善七大手法: 注重在了解问题,应用改善方法解决问题; ScanDisk: Return: 对质问及已知问题探寻改善方法 进一步认清问题,抓住重点 双手法. 人机法. 流程法 一 防呆法(防错法) 1

5、. 防错法的意义: 如何去防止错误发生的方法. 將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杜绝其发生; 2. 目的: 2.1 具有即使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不需要注意力; 2.2 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不需要经验与直觉; 2.3 具有不管是谁或何时工作都不会出错的构造-不需要高度的技能或专门的知识; 3. 功用: 积极-绝不会在发生; 消极-发生率降至最低; 4. 进行步骤: 调查发现人为疏忽- 设定目标,制定实际计划-调查人为疏忽的原因-提出防错的改善方案- 实施改善方案- check 实施效果- 维持管制状态 *技巧* 排除法: 剔除会造成问题的原因; 替代法: 利用更切实的方法替代;

6、 容易化: 使作业变得更容易,更合适,集中化,使其更具共性以减低失败; 异常检出: 前站虽有不良, 后站可以挑出,以降低其危害性; 缓和影响: 作业失败的影响在其波及过程中, 用正确的方法使其缓和或吸收; *观念* 要求捕捉更多的鱼, 首先必须讲究捕鱼技术的传授与使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给某人几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 *引申* 以不教而战, 谓杀之. 不教其方法, 做错是主管之错 *防呆法的应用* 断根原理: 将原因从根本上排除, 使之不会发生错误; 如: 下水道盖板/防护栏加高 保险原理: 籍由2个以上的动作或依序才能完成工作; 如: 冲床双按钮/保险丝使用 相符原理: 籍用检

7、核是否相符的动作,来防止错误的发生; 如: 角度检测器/自动机转向机构 隔离原理: 分割不同的方式,保护某些地区使其不造成危险或错误发生; 如: 不良品盒的使用/材料区的划分 曾别原理: 线条粗细,不同的颜色 如: 工艺颜色/特别管制线(斑马线) 二 动改法 省力动作原则 省时动作原则 动改法 动作舒适原则 动作简化原则 對”不可能”的人而言,就是”不可能”. 對”可能”的人而言就是”可能” 原因:他動了腦子,想出了可能的點子出來 A. 有关人体运用的原则 原则一: 两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动作(试想独臂作业?) 原则二: 除休息时间外,两手不能同时空闲; 原则三: 双臂的动作应尽量同时平衡对称;

8、同时动作能使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平衡的感觉,减少应用身体的应力机会,工作起 来较轻松愉快. 原则四: 尽可能以最低等级动作工作(动作等级分类:如下表) 人体动作共分五级,愈低等级的动作所耗时间愈短,愈不容易疲劳 级 别 一 二 三 四 运动枢纽 人体运动部分 动作范围 速度 体力消耗 动作力量 疲劳度 原则五: 物体的动量尽可能运用之(比如搬动大模板尽量滑动或滚动) 所谓动量=质量X速度(亦可理解为冲量) 原则六: 运动方向应连续有规律,不宜突变. 研究表明: 方向突变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容易疲劳. 原则七: 动作宜轻松有节奏. 韵律节奏指: 有定期性的重复动作发生; 原则八: 弹道式运动较轻快 总

9、结省力的动作及姿势,形成习惯; 指节 手指 手指节长度 1 最少 最弱 最小 手腕 +手掌 手掌长度 2 少 弱 小 肘 +前臂 前臂长度 3 中 中 中 肩 +上臂 上臂长度 4 多 強 大 五 身区 +肩 上臂+身区长度 5 最多 最强 最大 B. 有关工作场所布置与环境之原则 原则一: 工具物料置于固定处所 整理整顿的重要性: 减少寻找时间 物料摆放五定: 定点、定位、定品、定型、定量 原则二: 工作物料装置应依工作顺序排列并置于近处,使工作物料 在使用过程中活动范围减至最小。 例如:现场物料摆放移工序/物品摆放依工作顺序。 原则三: 适当之照明 适当之照明指: 1. 适合工作的充足光照

10、度. 2. 光线颜色必须适当,没有反光. 3. 正确的投射方向. 同时考虑物体的“可见度”,可见度由下列因素决定: 1 物体本身的照明度. 2 物体与背景物的对比度. 3 物体本身的尺寸大小. 4 物体与眼睛的距离. 5 其它因素如: 注意力分散、疲劳、反应时间及反光等. 原则四: 工作台椅应适当舒适 肘部能放在工作台上为佳,高椅时必须有垫脚设计. 试想: 若椅子太高或太低会怎么样呢? 一般一个良好的座椅设计应具备以下特征: 1 高低可以调节; 2 坚固耐用,不会摇摆; 3 坐垫应考虑人体工效学的形状来成形; 4 必须有靠背来支持人体脊椎骨; C. 有关手工具设备的原则 原则一: 尽量以足踏/

11、夹具替代手的工作 例如: 油压板车升降踏板/装配用治工具 足踏设计考虑: 1. 踏板面积大小; 2. 踩踏时身体负荷大小比例; 3. 不要使操作者在操作时出现重心不稳的现象; 原则二: 尽可能将两种工具合并(节省时间) 原则三: 工具物料预放在工作位置(例如: 目视工具定位板) 预放工具: 将工具预先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 方便抓取,节省时间; (悬挂的工具比放在一边的工具容易抓取,手活动方便) 原则四: 以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 手別 手指 能力順序 左手 小 无 中 食 8 7 5 3 右手 食 中 无 小 1 2 4 6 原则五: 手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大(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 例如: 活动

12、搬手; 原则六: 操作杆尽可能减少变更姿势 例如: 车床紧急刹车手柄 动作改善的基本方向? 基本动作 改善着眼点 关于人体 关于场所 关于设备 持住夹具 用力足踏 设法合并两种以上工具 设法充分利用治具 A.两手同时动作 两手同时开始结束 检讨”延迟”及”持住” 双臂同时反向始完 - 材料,工具先定位 check物料,工具是否ok 检讨”寻找,选择,计划,刪除不必要动作 B.动作单元力求减少 预防” 设法合并,简化 简化”握取,装配” C.动作距离力求缩短 .检讨手腕动作之距离,减少/少全身move之动作 使用身体部位之最小范围 使用身体之最适当部位 物料,工具位于正常范围內 充分利用自动滑落 减少动作之”困难度”,免去使用限用性动作 D.舒适的工作 免去改变姿势的动作. 减少用力动作 曲线突变 利用重力,自然力,惯性 工作台高度适中 设法用工具,并使路径规则 使用重力工具 动作改善的重点 要作动作改善必须要从排除以下工作着手: 1. 需用力气的工作: 必须使手,脚或全身用力方能完成的工作,或向膝下方伸手或需蹲下才能拿起物品的动作,因为这些动作会引起肌肉的疲劳; 2. 不自然的姿势: 例如蹲下做事,弯腰做事等; 3. 需要注意力的工作: 如必须仔细核对的工作或必须谨慎挑选的工作都会引起精神上的疲劳; 4. 厌恶的工作环境: 如噪音大,空气污染,机器故障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