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54163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策略研究显示有三个关键因素可以预防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培养儿童的自尊、社会性和自主性2、家庭成员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养态度要一致,3、要有鼓励儿童个人竞争技巧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另外,父母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还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托幼机构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重视儿童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能力,开展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存辅导),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二)学前儿童

2、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措施 1、行为矫正法是根据学习的原理运用奖罚的方法去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学前儿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这一方法在学前儿童的补偿性教育中已被最广泛地采用,在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的学前儿童身上应用,也大多收到明显的效果。2、游戏矫治法为儿童创设一个特别的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学前儿童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获得情绪上的放松,最终认识自我,并在学前儿童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控制自我。其中,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如沙盘游戏治疗)对解决由学前儿童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则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问题较为有效。3、家庭治疗法家庭心理治

3、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治疗性会谈、行为作业及其他非言语性技术来消除心理、病理现象,促进个体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再对问题儿童进行家庭干预,这对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4、团体训练法团体训练法是一个既可以加强团体成员关系、同时又可以有效消除自闭行为的方法,如对在幼儿园有自闭表现的孩子,可以由教师组织一个简单但较适合团体成员性格的活动,比如种树、种花或者简单的团体体育运动,这样可以强化团体成员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增强彼此的认同感。5、动物辅助疗法动物辅助治疗是以动物为媒介,通过人与动物的接触,而使病弱或残疾个体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或

4、维持;或者使个体的心理状况透过有动物参与的活动,加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进而能适应社会的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干预方法。动物辅助治疗有助于缓解儿童的焦虑,促进儿童社会化过程,尤其是可减少智力落后,注意缺陷、脑瘫等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并促进他们的发展。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一、 练书法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这主要是由于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有“虚静态”和“炽情态”两种心态。前者需要儿童聚精会神,这对提高儿童情绪的稳定性、培养平和的性情具有积极影响;与此相对,炽情创作则是激情奔放、欲罢不能的心态,这对提高儿童思维的开阔性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儿童在练习毛笔书法时,需要留意每一个书写动作,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缓解精

5、神紧张,激活儿童大脑皮层,调节他们的心率、呼吸、血压,降低心理的焦虑水平。同时,通过调神调息等一系列过程,儿童能体验到一种轻松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练习书法能降低儿童心理焦虑水平,有助于儿童控制情绪,使儿童的性格更平和,思维更开阔。二、陶艺开放性教学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开放性教学是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其特点是:(1)教学空间的开放性。(2)教学关系的主体性。(3)思维方式的挑战性。而需要其促进的心理健康则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要满足以下五条标准:(1)健康的情绪状态。

6、(2)广泛的活动兴趣。(3)融洽的人际关系。(4)稳定的工作热情。(5)积极的进取精神。正如麦灵所认为的: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一)揉捏中得到宣泄。开放性教学有助于保持儿童健康的情绪状态。(二)观察中得到发现。开放性教学激发了他们广泛的活动兴趣。(三)合作中发挥特长。开放性教学有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合作学习能把这种差异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把这种差异因素构成的矛盾转化为动力,就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让他们学会各展所长,达到“1+12”的效果。马克思说过:“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

7、往的其他一切人的资源。”(四)评价中得到自信。开放性教学有助于保持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通过陶艺教学中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增强了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使他们融入了集体,发挥了特长,自信心得到增强,促进了心理健康。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儿童时期的身心发展最迅速,也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里,可以在许多方面遇到许多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如儿童的心理发展、道德品质教育,游戏与学习,与老师及父母的关系,与小朋友的关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儿童的营养、生活习惯、疾病等。因此作为家庭,尤其是父母,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儿童

8、的健康发展。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 要热爱和关心孩子,以充满爱心和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以利于形成开朗的性格,孩子心情愉快,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育和指导,也容易与父母交流想法,不至于情绪不稳或压抑。(2) 多鼓励和表扬:儿童都有上进心,这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加以激励,鼓励和表扬就是重要的方法。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并恰当的再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和缺点,不能单纯指责,而要严肃指出,耐心教育,讲清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做。如果整天批评,孩子会失去自尊心,并形成胆怯、自卑的心理。(3) 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长要

9、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和卫生,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决不能要求孩子一套,自己的行为又是另一套。(4)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这有利于加强孩子的集体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适宜能力,锻炼开朗的性格,防止不合群、孤独和羞怯心理。也有利于身体和协调能力的锻炼。要指导儿童安排好生活作息制度,如早起早睡,按时完成作业,与伙伴游戏要适可而止,不迷恋电视,培养阅读和帮父母做家务的能力等。(5) 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事自己干等。 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教育、正确引导、细心呵护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0、已成为家长和教师正在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儿童的身体状况。儿童的体质虚弱、容貌奇特、智力发育不良、生理缺陷、先天性畸形、肥胖等身体状况都是诱发儿童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例如:有个生下来就左耳残缺的儿童因别的儿童常好奇地围观他有的儿童还叫他“外星人”他因此很少和别人一起玩变得很孤独。又如有些慢性病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常常是精神萎靡不振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孤独寡言呈现出“性格奇特”“行为异常”的心理问题。2、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教育等状况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父母由于工作上、经济上的困难所出现的焦虑、抑郁和烦躁常常会发泄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受到冷遇

11、、责难甚至打骂从而影响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和心理发育。有的父母不能和睦相处经常吵闹不休甚至夫妻离婚气氛紧张常常会引起儿童产生憎厌、惧怕、焦虑等情感影响儿童的情绪、气质和性格。有的家庭只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对幼儿不是漠不关心放松教育就是溺爱、娇纵、望子成龙导致孩子自私、任性、怯弱、虚荣心强等不良心理。3、学校(幼儿园)的因素。学校(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状况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从家庭进入学校(幼儿园)时由于环境改变同伴陌生生活方式变化会有许多不适应如果老师不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一开始就对儿童要求过严或者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焦急、恐惧、不安全情绪进而造成孤

12、独、憎厌心理。有的老师主观武断随意给儿童下结论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儿童挫伤儿童的自尊心使儿童产生压抑、自卑心理。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价值观的变更人们日益看重金钱、名誉、地位放松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环境污染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精神环境的影响使人际关系复杂不文明行为的存在都会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主要应采取以下举措:1、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的行为活动有着重大影响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前途和幸福。因此家长必须把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深入细致地窥探儿童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他们调整不良心理强化心理教育正确引导细

13、心呵护从小打好基础让孩子有足够的力量去应付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2、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必须从幼儿时抓起才能根深蒂固健全发展。教育的重点是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着力培养儿童爱祖国、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的意识和关心集体、关心同伴、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勇敢诚实、团结协作等思想品德。教育中应有意识地提供正面榜样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感染和引导儿童。要营造德育氛围注重环境熏陶。如形成纯美的家风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学校(幼儿园)环境等保护稚嫩的童心免受邪恶的污染和影响培养儿童在学习、生活、劳动、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3、加强个性教育。儿童期是个性开始形成和逐步稳定、发

14、展的时期个性教育必须从幼儿时抓起对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个别性等个性心理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帮助儿童在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4、家庭、学校(幼儿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幼儿园)和社会必须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奏效。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指导家庭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是教育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参与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三方面做到: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要求相同、责任共负、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把儿童培养成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

15、业接班人。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是否健康,并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从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健康的种种看法中,我们可以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则社会化的过程难以进展,心理发展水平必然受到障碍,难以独立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

16、求知欲,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获取成就。 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恰当的评价,并且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的现状,知己所长所短,愿意扬长避短,开发潜能事不苛求自己,自信乐观,而不是过于自卑或过分自负。 三能与他入建立和谐的关系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拥有可信赖的朋友,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消极体验,但能适当发泄、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不为情绪所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