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522892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意见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要求,2017年11月28日,建设单位浙江浙能北海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在丽水市青田县主持召开了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会议并成立了验收工作组,验收工作组包括验收调查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项目设计、环评、环境监理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监理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监测单位浙江华东测绘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以及4名

2、专业技术专家(名单附后)。会议同时邀请了相关管理部门参加。与会代表对工程区以及环境保护设施进行了认真查验,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工程进展情况、监理单位关于环境监理情况和调查单位关于验收调查情况的汇报后,经过认真评议,形成验收意见如下:一、工程建设基本概况滩坑水电站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的瓯江支流小溪中游河段,距大溪和小溪汇合口约26公里,距青田县城西门32公里,距温州市公路里程92公里,距离丽水市公路里程107公里。滩坑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并兼有其它综合利用效益。电站装机容量600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0.23亿千瓦时。水库正常蓄水位160米,死水位120米,水库总库容41.9亿立方米,调

3、节库容21.26亿立方米,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回水长度80.0公里。滩坑电站水力枢纽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系统、厂房、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坝顶高程171.0米,最大坝高162米,溢洪道堰顶高程148.00米,引水系统包括3条引水隧洞,进水渠高程为95.0米,分别向厂房内三台机组供水,总装机容量600兆瓦。滩坑水电站梅汛期(46 月)按正常蓄水位160.0米控制运行,台汛期(710月)需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56.5米控制运行,为满足下游防洪要求,滩坑水库预留了3.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滩坑水电站施工布置主要包括5个施工工区、料场、弃渣场、施工交通运输等。5个施工区为大坝施工区、郎回源施工

4、区、溢洪道出口施工区、范村沟口施工区、郎回坑施工区。建设所需土、石、砂砾料向青田砂石料有限公司和兰溪凯瑞建材有限公司购买,未设置土、石、砂砾料场。弃渣场分2处布置,库内1处为郎回源弃渣场,坝下1处为范村弃渣场。交通道路区包括对外公路和场内交通道路,对外公路起终点为湖边坝下游交通桥,场内道路主要包括左岸上坝公路、右岸上坝公路、环库公路、溢洪道至大坝公路、进厂公路等。本工程共有搬迁移民52481人(超出规划人数2180人),分别安置在丽水、宁波、绍兴、金华、台州五个市的33个县(市、区),共有756个安置点。其中丽水市7个县(市、区)33个乡镇143个村157个安置点,宁波、绍兴、金华、台州4个市

5、26个县(市、区)215个乡(镇、街道)578村599个安置点。2002年9月,华东院编制完成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2002年11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以国环评估纲2002291号文下发了关于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评估意见。2003年11月,华东院编制完成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2004年2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审200462号文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滩坑水电站主体工程于2004年10月31日正式开工,2005年10月13日截流,2008年4月29日水库下闸蓄水,2008年8月、2009年2月、2009年7月

6、3台机组投入商业试运行,2011年8月生态供水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目前水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电站已具备满负荷运行条件,移民安置已基本完成。二、工程变更情况根据调查报告,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对部分工程建设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调整,主要变更情况如下:1.枢纽区设计变更为落实环评批复的相关要求,滩坑水电站建设实施阶段发生的主要设计变更有两个,分别为引水进水口形式变更及增设生态供水工程。(1) 引水进水口形式变更(采用分层取水进水口)可行性研究阶段,进水口结合右岸冲沟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岸坡竖井式。为落实环评批复的相关要求,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水库下泄水温的目的,对滩坑水库水温分层和下泄水温

7、进行了初步计算,提出了进水口叠梁门控制和三孔闸门控制两个分层取水方案。分层取水水温计算分析成果表明,叠梁门控制方案对发电下泄水温的改善优于三孔闸门控制方案。分层取水叠梁门控制方案的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表明进水口水流流态较好,流速适中,满足取水发电的要求。2006年12月华东院完成滩坑水电站引水发电进水口分层取水设计专题报告,2007年3月通过水规总院审查,会后水规总院以水电规水工20070017号文下发了审查意见。(2) 增设生态供水工程为落实环评批复中需下泄最小4立方米每秒流量的相关要求,增设了生态供水工程。选择利用4#施工支洞,从滩坑水电站1#引水压力钢管中部接出一条生态供水钢管。考虑合理利用

8、水资源,钢管末端安装一台4000KW机组,除可作为电厂备用电源外,其余电能将送入青田县电网。当滩坑机组发电时,生态供水钢管关闭;当滩坑机组不发电时,则开启生态供水管,确保下游生态流量。2006年9月华东院完成小溪生态水电站工程专题报告编制,2007年3月通过水规总院审查,会后水规总院以水电规水工20070017号文下发了审查意见。2.施工场地优化(1) 料场变化根据可研设计,坝址下游的可供选择的砂砾料场有角湾、范村、巨浦、湖云、钓滩和澎湖等6个料场。为落实环评批复的相关要求,保护好坝址下游水生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所需土、石、砂砾料向建材公司购买,未设置砂砾料场。(2) 渣场变化根据可

9、研设计,工程共设有5个弃渣场及周转料场,分别为底寮周转料场、郎回源弃渣场及周转料场、滩坑沟周转料场、角湾周转料场、范村弃渣场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取消底寮周转料场,其余弃渣场及周转料场不变。根据可研设计,对外公路共设有5个弃渣场。对外公路实际施工过程中挖填方基本平衡,取消原设置的5处弃渣场。(3) 施工场地变化业主营地由右岸下游约800米处调整至左岸下游范村埠;增加郎回坑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后期受蓄水淹没影响再搬至范村沟,增加范村砂石料加工系统;取消溢洪道出口、右岸下游约1.5公里处的2套混凝土生产系统,调整为大坝混凝土拌和系统、溢洪道进口混凝土拌和系统、溢洪道出口混凝土拌和系统、引水洞进口混凝土拌

10、和系统、厂房混凝土拌和系统等5套混凝土生产系统;取消左、右岸下游临时生活办公区,临时生活办公区集中布置在下游交通大桥右岸范村位置。3.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调整(1) 建设征地根据可研设计,本工程建设征用各类土地88968亩,其中耕地23870亩,园地2328亩,林地47069亩,建设用地3631亩,未利用地12070亩。本工程建设实际征用各类土地89209亩,其中耕地24033亩,园地2328亩,林地47085亩,建设用地3649亩,未利用地12114亩。(2) 移民安置根据可研设计,本工程规划水平年移民安置总人口共计50301人,本工程移民安置采用省内市外安置和市内安置两种安置方式,涉及5个

11、地区级市、33个县(市、区),共1144个安置点,其中丽水市内共有4个迁建集镇和222个安置点。本工程移民实际搬迁总人口共计52481人,增加2180人,采用省内市外安置和市内安置两种安置方式,涉及5个地区级市、33个县(市、区),共756个安置点,减少了388个;其中丽水市内共有3个迁建集镇和157个安置点,减少了1个迁建集镇(岭根乡)和65个安置点。由于岭根乡集镇移民全部外迁,岭根乡政府已纳入北山镇,因此不再进行集镇复建。工程环评阶段环境保护直接投资5168.12万元,工程实际完成投资21668.66万元,较环评阶段增加16500.54万元。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增殖放流站、分层取水设

12、施和生态供水工程等专项环境保护工程。三、工程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一)水环境1.下泄生态流量本工程试运行以来,大部分时间通过大机组发电或生态小机组下泄流量,保证坝址处常年下泄流量不低于4立方米每秒,满足了下游生态用水要求。2.水质根据调查报告,施工期间砂石料废水采用二级沉淀+土地自然渗滤工艺处理后排放;混凝土系统废水采用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排放;机修系统产生的废油收集后回收利用;基坑废水经集水池沉淀后抽排;临时生活办公区粪便污水采用化粪池+消毒+土地自然渗滤处理后排放,食堂废水采用隔油池+土地自然渗滤方式处理后排放。运行期厂房生活污水采用成套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业主营地生活污水采用成套生活污水

13、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林灌,透平油系统采用过滤处理后循环使用,库区上游漂浮物委托专业单位定期打捞、清理。为满足初期蓄水期间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2008年4月建设单位编制完成浙江省瓯江滩坑水电站下闸蓄水期间下游供水预案。水库蓄水后,库周景宁县城、九龙乡、渤海镇、北山镇以及大部分农村地区均已修建污水处理设施,迁移或关停了污染企业,削减了入库污染物总量;库区禁止网箱养鱼,避免了鱼饵对水质的污染。3.库底清理本工程水库淹没影响涉及青田县、景宁县2个县,因此分别进行库底清理,清理范围包括居民迁移以下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拆除和清理,于2009年4月通过了蓄水阶段移民专项验收。(二)水生生态1.增殖放流为

14、促进香鱼陆封种群的形成,建设单位通过采用购置鱼苗放流的方式增加库区及下游香鱼种群密度,并于2009年2012年、2014年、2015年共实施了6期香鱼增殖放流,共放流36cm鱼苗200万尾。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布置于滩坑电站交通桥下游右岸、消防营地旁边、范村埠业主营地对岸,总用地面积为7146平方米,增殖放流对象为大鲵、香鱼和黄颡鱼。增殖放流站于2014年1月开工建设,2015年2月正式建成投运。2.水温减缓措施为减缓水库下泄低温水影响,本工程引水发电进水口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叠梁门竖直布置,每个进水口各两孔,高程范围95.00171.00米,相邻取水口间再布置四孔,高程范围140.00171.

15、00米,叠梁门槽共14孔。根据取水深度要求和进口流速,确定叠梁门设置高程为95.00135.00米。叠梁门由171.00米平台上的共用门机进行关闭、开启以及搬运。分层取水工程于2010年3月15日开始运行。3.鼋栖息地保护与管理滩坑水电站建立了完善的监理和监测制度,其中对于珍稀水生生物保护方面,主要采取了不定期巡视小溪上下游河道,在施工区上下游及鼋实验区附近设立水环境监测点,定期进行水环境监测,及时了解鼋等珍稀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区域的水质是否满足其要求。4.科研工作在2006年2007年期间,开展了鼋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栖息地现状的系统调查,工作内容包括资料调研、现场调研等工作;施工期每年38月

16、进行对库区内栖息深潭和产卵沙滩,以及蓄水后坝下小溪河段各主要栖息深潭鼋的监测。增殖放流站拟建立科学养殖队伍,培养科研人才,积累养殖经验,适时开展香鱼淡水育苗技术研究、鼋增殖保护技术研究和花鳗鲡增殖保护技术研究。(三)陆生生态1.古树名木保护措施根据关于滩坑电站水库库周林业项目复建规划的函(浙林办计200341号文),滩坑水电站工程涉及的古树名木和珍稀保护植物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移栽和处理。根据青田县林业局2008年1月出具的滩坑库区古树名木清理自查报告和景宁县林业局2008年2月出具的滩坑库区景宁库区古树名木清理自查报告,青田县共计古树名木101株,其中移植13株,共一般采伐88株;景宁县共计古树名木135株,其中移植14株,一般采伐121株。2.陆生动物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