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51524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德格尔时间论—《时间概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 时间概念一文是海德格尔 1924 年 7 月在马堡神学家协会的 (上)演讲。中译本收集在海德格尔选集 。从该文可以看出,它是存在与时间的雏形。比起存书的论述,它要简洁、通俗多了,其主要概念间联系虽然粗糙,但显得清晰些。当然,从论证严密性、充实性及其哲学地位来说,它还不能与存书相提并论的。 一、时间的视角问题 什么是时间?海氏开篇直接提出时间的问题。 1、 神学视角永恒性或信仰 回答时间问题,首先涉及到视角问题。一般认为,事物在时间中变化,而时间本身不可能变化,这就是从永恒角度理解的时间。神学正是从永恒方面来谈论时间的。而海氏认为,应当从时间中来理解时间。那么,首先与人类照面

2、的自然时间(物理时间)又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回答是“现在” ,而这个“现在”是均匀的延续的。 先看看神学如何理解时间。神学家认为,上帝是永恒的,对人来说,认识上帝之途在信仰中,因而“体验永恒的方式也不外乎是这种信仰” (p1)。但哲学并不具有这种永恒性,它不能“在方法上把永恒性作为可能的角度来讨论时间” 。因此,神学家成了时间问题专家。 从神学探讨时间,涉及到几个方面内容: (1)在上帝面前讨论时间,涉及到作为人类此在的存在,永恒性与此在的时间性存在相关。因为离开了人类,时间或永恒没有存在意义。(2)信仰本身是与某种在时间中发生的东西相关联的。 2、哲学家视角不信仰、以时间来理解时间 作为哲学家

3、,他不信仰,他若追问时间,必然根据时间来理解时间。 而关于时间的思考,海德格尔并不像他的前贤那样去思考时间, 如亚里士多德时间理解为运动计数,康德把时间作为纯直观的形式, 胡塞尔视时间为时间的内意识等等。而他却另辟蹊径,在前科学内思考了时间。前科学任务是, “探索哲学和科学, 。此在关于他自身和世界的解释性言谈”(p2)海氏的思考不是神学的,也不是传统哲学的,而是从前科学的思考原始领域内。前科学的思考首先碰到自然时间和世界时间。 自然时间以测量为特征 爱因斯坦时间观代表了物理学的思考时间成果, 对时间的把捉和规定,就是在一个时空参照系中对自然的测量。它集中在相对论的几个命题中,空间本身是虚无的

4、,没有绝对的空间。空间仅仅通过包含在它自身中的物体和能量才存在。时间也是虚无的。时间只因在它之中发生的事件而存在。没有绝对的时间,也没有绝对的同时性。 世界时间以寓所为特征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时间就是其中发生着事件的东西。 因为时间本身不是运动,所以它必定以某种方式与运动相关。时间首先是在变化的存在者中照面,变化是在时间中的变化。在这种照面方式中,也即作为变化之物的寓所,时间是作为什么东西而出现的呢? 由自然时间测量可知,时间不是绝对的, 它与其中所发生事件相关或观察点状态有关,没有绝对的同时。 由世界时间的寓所特征可知,时间作为变化的存在者的寓所或照面方式,可以通过询问最切近照面方式来追问时

5、间的如何。 3、物理学家如何测量时间 时间如何与物理学家照面问题,包含了一下几个问题: (1)如何显示时间的序列;(2)如何经验到时钟上现在序列;(3)时钟上的现在是什么? 时间如何与物理学家照面的?物理学家对时间的把捉和规定具有测量特征。如当我看时钟时,我要说到的第一件事是: “现在是 9 点;半小时过去了;再过 3 小时就是 12 点。” 这里,测量涉及到何时(现在) 、何时到何时(计 、多长(时间段)算的时间)等等。 上述情形,在时间中一个事件展开成一个序列了, 并与时钟上显示序列相比较,得到对时间的测量了。 (1)时钟又如何显示出序列和测量特征?时钟是一物理系统,它始终重复着相同的时间

6、序列。每一循环都具有相同的时间延续,时钟就是如此重复着这样相同周期的时间延续。人们似乎从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总能抓住时间的延续。而对这种延续的时间段的划分是任意的。时钟能测出时间,正是因为把某事件的延续期限和时钟上的相同序列相比较,并在数字上规定其多少。 (2)从时钟上经验到时间的什么呢?时间是某种东西,在其中可以任意地固定一个现在点,使两个不同的时间点总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种“在先在后”就是经验到的时间。而任意时刻都可以作为现在点,因此时间每个点都不比其他点更优先。现在点总有更早的现在点,也有更晚的现在点,这样现在点序列就是均匀的,统一的时间。 这就是说,时钟显示出周而复始的时间延续的序

7、列,事件作为另一个序列,是通过时钟来测量的。时钟也使我们经验到时间是均匀的统一的现在序列。 (3)时钟上看到的“现在”又是什么?现在,我如是这般思考的时候。现在,正在熄灯时候,等等。什么是现在呢?我支配现在吗?我是现在吗?其他人都是现在吗?海德格尔在一系列追问后认为,“现在,在傍晚,在早晨,在夜晚,在今天这里我们碰到一个时钟,它是人类此在向来已经获得的一个时钟,是一个昼夜交替的自然的时钟”(p11) 4、精神与时间 人类在发明日晷仪之前,似乎装备好了一个时钟。难道我们在自身中真的装备了时钟的时间本身? (1) 精神是时间吗 “精神本身是否是时间”为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第十一卷中一直在追问的问题。

8、海氏引言道:“我的精神啊,我是在你里面度量时间;我测量你,故我测量时间。请不要用这样的问题来阻拦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要用一个错误的问题使我与你失之交臂。不要为那些可能与你相关涉的东西搞昏了头脑, 使你走不上自己的道路。我 再说一次 ,我是在 你里 面测量时 间。瞬息 即逝 的照面事 物把你带 进一 种处身状态Befindichkeit ,当那些事物消失以后,这种处身状态依然存在。我在当前的此在中测量这种处身状态,而不去测量首先使这种处身状态得以产生的瞬息即逝的那些事物。 我再重复一次,我在测量时间时,我就是在测量我的自己的处身。”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有我的现在,他人有他人的现在,这意味着

9、时间是每个人,同时也不是每个人的。 海德格尔借着奥古斯丁的这个时间追问,把时间问题与此在的存在特性关联起来了。因为这个“此”既有此时彼时的含义,也有此处和彼处的含义。此在这个存在者在他的存在当下性中, 即 就是我们所是的每个存在者, “我是”所陈述的所是存在者。在其当下性中,这个存在者作为我的存在者而存在。 海氏认为,奥古斯丁的时间追问在于告诉我们, 意识行为即精神过程都在时间中,但它们不是由时间来规定的。因此,就时间与此在碰面来说,海氏认为,奥古斯丁的时间思索太繁琐了,他使时间的探索走上了精神活动的弯路。 (2)时间性的东西与本真的时间性 在现象学的时间概念中,时间性的东西和本真时间性区分是

10、基本的,二者之间有一道鸿沟。依黑尔德的观点,自从胡塞尔走上现象学道路,海德格尔并彻底改造了现象学以来,“时间处在他们的思考中心问题。与对原初经验的现象学寻求相符,这两位思想家在时间理解上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区分: 在所有哲学之前为我们所日常熟悉了的那种时间与一个原初地经验到的时间相对峙”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本真”时间 (黑尔德:现象学,引自中国现象学和哲学评论第六辑,p97)黑尔德所说的“原初地经验到的时间”就是海德格尔的“本真的时间性” ,而“时间性的东西”就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时间。“本真的时间性”意味着从本己的存在中所显现的时间,即由此在本真存在状态切近时间。 海德格尔认为, 对时间追问的

11、关键是要获得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是有此在的领悟方式直接得到的,关键要澄清时间中存在的东西和本真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他说:“时间性的存在的各种方式由之而得领悟的一个答案;而且关键还要使在时间中存在的东西与本真的时间性之间的可能联系自始就变得一目了然。 人们长期以来所熟悉和讨论的自然时间已经为时间之阐 迄今为止,释提供了基地。假如人的存在是在一种突出的意义上在时间中, 以至于我们能够从它身上读出什么是时间,那么,我们就必须把这种此在的存在的基本规定性刻画出来。实际上,情形恰恰是,得到正确领会的时间性存在就是着眼于其存在的对此在的基本陈述。但即使这样,这里也还需要先行对此在本身的某些基本结构作一种指示

12、” (p14) 寻求时间的答案,首先应当注意到它与此在的原始关联,因而,人的存在在时间中,要从此在身上可以读出时间来,正确领会时间性的存在,必须先行对此在本身的基本结构作一指示。 二、草描此在的特征 海氏从八个方面草描出此在的特征: 1、此在是“在世界中存在”的那个存在者。在“在世界中存在”被刻画为烦忙于世(Besorgen)。也就是说,此在意味着:在世界中存在,这种存在意指与世界打交道;以一种处理、实现、完成,但也沉思、探究以及通过沉思和比较的规定方式逗留于世界的近旁。 2、此在作为在世界中存在,就是互相并存的存在,与他人在此拥有这共同的世界,以互为存在的方式互相照面,互相并存。但此在对他人

13、来说,是现成存在,像石头一样,既没有世界也没有为世界烦忙。 3、在世界之中互相并存,作为互相并存而拥有世界,具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存在规定。言说,即是互相在此拥有世界的此在的基本方式(世界之此在的基本方 。式)“人在世界中的存在主要在言说中发生。 ”所谓言说,是在与他人一道关于某物进行言说之际,自行地说出。这里,言说并不是私人语言,不是内心独白的,更不是我要说的,我所说的,而是与他人一道说出的,自行道出了世界的此在。 海德格尔认为,亚里士多德早就知道了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由言说而发生的。在世界中的此在, 如何言说他与世界的交道, 其中已经一道给出了此在的自我解释。这一自我解释道出:此在向来把自己领会成

14、什么,此在把自己当作什么。在互相言说中,在如此这般如此传说中,此在向来就有在对话中保持自己的那种当前的自我解释。 4、此在是一个把自己规定为“我是”的存在者。 “我是”的当下性是此在的构成性。此在在世界中存在,同样原始地也是我的此在。此在向来是本己的,并且作为本已、当下的此在而存在。 此在的一切基本存在特性必定汇集在作为向来是我的当下性的那种当下性中,而不能从向来是我的这种当下性中抽取出来。 5、只要此在这个存在者是我是的那个存在者,同时又是被规定为互相并存的存在者,那么多半而且平均地,我不是我的此在本身,而是他人;我与他人在一起,他人同样与他人在一起。在日常状态中,没有人是他自己。 “常人”

15、就是无此人,没有人,但又是所有人互相在一起,所有人都不是他自己。我的此在的可能性就在这种常人的顽固统治中,而且,从这种平整作用出发, “我在”才是可能的。那个是“我在”之可能性的存在者本身多半是常人所是的这个存在者。 6、在世界中存在,通过当下性、日常性的展开出来,此在如此这般的存在者被刻画为:对此在来说,其存在是性命攸关的。同样,此在关于他自己的言说蕴含于一切关于世界的言说;一切烦忙着的交道,同样是一种对此在之存在的烦忙。 “我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与之交道的那个东西, 就是我所忙碌的那个东西, 就是由我的职业把我系缚于其上的那个东西,而且我的嗽谝彩窃谡庑髦蟹摹嗽诙车姆常蚶匆丫汛嬖谥萌敕持辛

16、耍绱嬖谑嵌源嗽诘恼贾涞匚坏慕馐椭斜皇煜土旎岬囊谎?”(p15) 7、日常此在的平均状态中并不包含任何对自我和自身的反思,但此在却具有本身。此在处身于自己近旁。在他平常与之交道的东西那里,此在碰到自己。 8、此在不能被证明为一个存在者,它甚至也不能被指示出来。对此在的原始关联不是沉思,而是“它存在” 。如同关于自身的言说、自我解释一样,自我经验也只不过是此在一向具有本身的一个确定的、别具一格的方式而已。在平均状态下,此在是由常人、由传统来支配的。 存书中,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基本机制是“在世界中存在”(在世)。其基本结构包含三个环节:即(1)在之中; (2)在世界中;(3)那个存在者的谁。而“去存在”和“向来我属性”是此在的两个特性。 从时文此在的八个特性可以看出: 首先,作为那个存在者的谁,他与世界打交道,烦忙于世,或沉思探究逗留于世界近旁。烦忙于世就是要“去存在” ,而日常状态是此在的“我在”的可能性存在(向来我属性)。在现象学的展示中规定的是:谁在此在的平均日常状态的样式之中? 从 第二, “在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