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传接球教案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50455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前传接球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胸前传接球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胸前传接球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胸前传接球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胸前传接球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前传接球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前传接球教案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学院期末考试说课评分表2010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课程名称: 说课与教学片断 适用年级/专业 08体育教育专业 试卷类别:开卷( )闭卷() 学历层次: 本科 姓名:陈高敏学号:810801444授课年级:水平五 高一年级授课内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分类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得分说课内容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处理搭配、重点难点、价值内涵10学情分析基础起点、身心特点、条件习惯10教学目标确切、合理、具体、可操作10教法学法教:切实有效、探索创新、体现主体学:充分活动、动体动脑、学会学习15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过程清晰、优化组合、目标达成、理论与实际结合30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变化新颖、一材多

2、用、改革创新5说课艺术讲述普通话、脱稿、清晰、激情、时间10艺术教态、节奏、表现力、感染力10加分因素有特色、有创新、效果显著10总得分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课的设计水平五高一年级 姓名xxx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并学会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并感受篮球带来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水平五高一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学习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并热爱篮球运动。但由于基本功并不扎实,

3、需要多加练习。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降低要求与难度,通过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传接球练习,提高传接球能力,增强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三、 教材分析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由于其是连接着所有球员的枢纽,所以传好球接好球就成为球场上最最重要的技术。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传接球技术的一种,掌握该技术的关键是,持球动作的正确,手指手腕的协调连贯用力,以及接球时收臂后引缓冲动作的连贯结合。重点:伸臂、翻腕、拨指动作,接球的后引、缓冲难点:蹬地、食、中指拨球、全身协调发力,接球的收臂后引缓冲动作的连贯四、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

4、解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和动作要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使9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使40%的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情感目标:愉快的参加练习,大胆的尝试和运用技术,在运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体验篮球的乐趣.五、 教学策略1、 讲解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说明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以及重难点2、 集体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徒手无球的传接球练习以及有球的传接球集体练习,来提高同学对于传接球技术的掌握3、 分组练习法:通过分大组进行传接球的行进间练习提高同学对基本技术的把握六、 教学程序(一) 开始热身部分;1、 课堂常规一、教学

5、活动:1.课前检查场地,准备器材2.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安排见习生3.宣布本课学习目标与内容二、组织队形:成四列横队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三、要求:快静齐(1)慢跑1、组织队形:全体同学绕篮球场慢跑4圈2、要求:完成教师安排和要求,队伍整齐(2)徒手操1、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示范跟随教师的动作,完成徒手操2、组织措施:全体同学成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散开(1)头部运动(4*8) XXXXXXXX(2)伸展运动(4*8) XXXXXXXX(3)腰部运动(4*8) XXXXXXXX(4)手腕踝关节运动(4*8) XXXXXXXX (5)弓步压腿(4*8)

6、 (6)跳跃运动(4*8)3、要求:动作到位,有力整齐(二)学习提高部分双手胸前传接球:1、传球动作要领:双手持球两手指自然张开,双手持球于胸腹之间,两肘自然弯曲于体侧,身体成基本站立姿势,眼平视传球目标。传球时后脚蹬地发力,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前伸,两手腕随之旋内,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拨球并将球传出。球出手后,两手略外翻。2、接球动作要领: 两眼注视来球,两臂迎球伸出,出手手指自然张开,两拇指成八字形,其他手指向前上方伸出,两手成一个半圆形。当手指触球时,双手将球握住,两臂顺势屈肘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两手持球于胸腹之间,成基本站立姿势。传球重点:伸臂、翻腕、拨指动作 接球重点:伸臂迎球、

7、后引、缓冲难点:蹬地、食、中指拨球、全身协调发 难点:收臂后引缓冲动作的连贯一、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示范,并强调重点与难点2、组织学生练习(1)徒手模仿传接球练习 (图一)(2)原地对地传球练习(图一)(3)两人相互传接球练习(图二)(4)迎面上步传接球练习(图三)3、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点拨,鼓励学生4、纠正改进动作二、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一)OOOOOOOOOO OOOOOOOOOO OOOOOOOOOO OOOOOOOOOO (图二) (图三)(三)整理恢复部分1、 整理运动

8、2、 教师讲评3、 收拾器材教学内容;1、教师组织学生做整理运动 2、教师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动作缓慢,全身放松七、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可能出现的问题 双手胸前传球时,全手掌触球,手心没有空出,两拇指距离过大或过小,持球动作不正确。 双手胸前传球时两肘外展过大,两臂用力不一,形成挤球,出手后上下交叉。 双手胸前接球时,两手指超前,两手没有形成半圆,伸臂迎球时臂、腕、指紧张,引球动作不及时。2、 解决方法 两人一组,面对站立,一人握球,一人做双手胸前传球时的正确模仿练习 两人一组,一人对墙传球,另一人纠正动作 多做自抛自接球练习,养成张手、伸臂、迎球和及时屈肘引臂的习惯八

9、、 效果预计练习密度:全课平均练习密度为40%左右运动量:平均心率:110次/分 最高心率150次/分久、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 、 篮球 40个、 哨子一个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年级:高一XX班 课次:1 人数: 40 日期:xxxx-xx-xx 教师:陈高敏 时间:45分钟教学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重点:伸臂、翻腕、拨指动作,接球的后引、缓冲难点:蹬地、食、中指拨球、全身协调发力,接球的收臂后引缓冲动作的连贯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和动作要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使9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使40%的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

10、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情感目标:愉快的参加练习,大胆的尝试和运用技术,在运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体验篮球的乐趣.课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次数时间开始热身部分12分钟一、课堂常规二、准备活动1、慢跑2、徒手操(1)头部运动(4*8)(2)伸展运动(4*8)(3)腰部运动(4*8)(4)手腕踝关节运动(4*8)(5)弓步压腿(4*8)(6)跳跃运动(4*8)一、教学活动:1.课前检查场地,准备器材2.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安排见习生3.宣布本课学习目标与内容二、组织队形:成四列横队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三、要求:快静齐一、 教学活动

11、:1、 全体同学绕篮球场慢跑4圈2、 组织措施一、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示范2、复杂动作由老师带领并纠正错误动作二、组织队形:成四列体操队形散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三、要求:动作到位、有力整齐3、要求:精神饱满,口令提示,及时纠正学生错误。4X83分钟4分钟5分钟学习提高部分25分钟双手胸前传接球传球动作要领:双手持球两手指自然张开,双手持球于胸腹之间,两肘自然弯曲于体侧,身体成基本站立姿势,眼平视传球目标。传球时后脚蹬地发力,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前伸,两手腕随之旋内,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拨球并将球传出。球出手后,两手略外翻。接球动作要领: 两眼

12、注视来球,两臂迎球伸出,出手手指自然张开,两拇指成八字形,其他手指向前上方伸出,两手成一个半圆形。当手指触球时,双手将球握住,两臂顺势屈肘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两手持球于胸腹之间,成基本站立姿势。传球重点:伸臂、翻腕、拨指动作难点:蹬地、食、中指拨球、全身协调发接球重点:伸臂迎球、后引、缓冲难点:收臂后引缓冲动作的连贯一、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并强调重难点2、组织练习(1)徒手模仿传接球练习 (图一)(2)原地对地传球练习(图一)(3)两人相互传接球练习(图二)(4)迎面上步传接球练习(图三)3、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点评鼓励表扬学生4、学生改进动作二、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一)OOOOOOOOOO OOOOOOOOOO OOOOOOOOOO OOOOOOOOOO (图二) (图三)三、要求 注意动作的到位,以及协调用力1次1次28分钟恢复整理部分8分钟一、整理运动二、 教师讲评三、收拾整理器材一、教学活动: 1、 教师组织学生做整理运动2、 教师总结,布置课后作业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