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48945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1 ( 提示:“绮”读q,迫不急待“应该为“迫不及待”)示例:百折不回或百折不挠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如答成“虚无缥渺”也视为正确)喜怒哀乐 勇往直前 3略 4()示例:请让您的手机休息一会吧。(或别让您的手机累垮了,这里不是手机发言的地方)(2)示例:火神正等着您的手机唤醒。(或别让您的手机惊醒了死神)5删去“通过”或“使”;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1)悠扬 自失起来 (2)万家忧乐到心头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7.(1)春节 (2)元宵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2、,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 )8.(1)画面设计非常巧妙,由一个胖胖的娃娃、一条肥大的鱼和两朵盛开的莲花构成(分),采用谐音的手法表达了“连年有余”的主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示例:银花有焰万家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3)青年人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或:青年人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同度低。)“洋”节日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新鲜感强,符合青年人好奇和求新的心理。(或:“洋”节日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符合青年人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追求。)二、(一)9.议豆0. 我们因请客偷你家的豆理直气壮。阿发家的豆比你家的豆

3、大得多,要不是怕阿发的娘骂我们,还嫌你家的豆不好呢。双喜机灵.聪明,叉开了话题1.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表现了宽厚、淳朴、珍爱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性格;他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12.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突出对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的怀念。突出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的怀念。(二)13本文以顺叙的形式,记叙了“他”一次候车时邂逅农民工的经历。.纳闷、窘迫、无地自容;欲扬先抑 .这些

4、农民,就是小气,连孩子吃饭时掉落的这点面条也要用手接来吃,真不讲卫生,真拿这些人没办法,没素质。唉!(言之成理即可)16.朴实、勤俭、善良等。答出两点即可 。17.不能。因为这一段突出了这次经历对他内心触动之深,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三、18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9屋檐,引申为房屋 ;为什么。2.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夜。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22示例:(1)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体现了作者洒脱、旷达的襟怀。(2)从古到今,从人到月,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