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会考复习提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48547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科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科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科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科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会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会考复习提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第一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 走进科学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P24):(1) 科学是一种探究活动(2) 校内学科学、做科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3)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得出结论(4) 仔细观察、如实记录结果是基本的科学素养之一。2. 温度计的使用、单位(P7-8):温度计是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在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等。使用:不碰底和壁,玻泡全没入,视线与液面处齐平。3. P12各种实验仪器名称:锥形瓶、烧杯、试剂瓶、量筒、电子天平、表面皿、蒸发皿、托盘天平、显微镜、酒精灯、漏斗、

2、药匙、电流表、电压表、铁架台4. 实验室规则,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P14)(1) 玻璃试管破碎用扫帚扫到畚箕里(2) 烫伤了手指用蓝油烃涂抹(3) 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4) 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用湿抹布扑盖(5) 酒精洒到桌面小范围起火用灭火器扑灭5. 酒精灯使用注意(P64):酒精灯是我们实验时常用的加热仪器,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灯芯、灯座。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我们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不可吹灭,不可互点。(1) 刻度尺的使用(P16):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刻度尺位置;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2) 测量值

3、的估读:测量值应估算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下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测量结果。6. 测量胸围可选用的工具皮尺(卷尺)7. 正常心率的范围(P20)60次/分100次/分8. (1)量筒的使用、读数(P18)A.量筒须水平放置;B.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齐平;C.读数时,以凹液面的最低点为准(2)液体体积单位(P18)升l 、毫升ml(3)液体和固体体积换算(P18)1cm3=1ml,1dm3=1l,1l=1000ml9. 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P17):(1) 在量筒中加入水,记录水的体积A(2) 放入小石块,记录水与小石块的总体积B(3) 小石块体积 = B A第二章 感知世界1. 人的五种

4、感觉(P58)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 人的五种感觉器官(P58)眼、耳、舌、鼻、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3. 皮肤的感觉(P28)皮肤对冷、热、痛、触等多种刺激都有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4. 嗅觉形成的过程(P30):气味鼻腔嗅细胞嗅神经大脑,产生嗅觉5. 味觉:(1)舌表面的突起(P31)味蕾,它是味觉的感觉器,能感觉出不同的味道。 (2)人的四种基本味觉(P31):甜、酸、苦、咸。舌感受不同味道刺激的部位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 咸味舌侧前部 (3)嗅与味密切相关(P32):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

5、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6. 听觉:(1) 声音的产生(P34):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2) 人说话时振动发声的部位(P33):声带(3)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P36):343米/秒(4) 声音在3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P36):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 【 固体 液体 空气 】(5) 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途径(P36):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耳蜗听神经脑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P36)A. 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将声音聚合起来;B. 进入

6、外耳道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鼓膜;C. 鼓膜振动;D. 听小骨把振动传到耳蜗;E. 听神经是声音到达脑的传导线;F. 耳蜗内充满着液体,这里长着听觉细胞。(6) 人耳听到声音的3个必要条件(P37):声源、介质、受声器(耳)(7) 噪声单位(P39):分贝(dB)(8) 声音大小与听觉效果对照表:声音的大小(分贝)听觉效果小于20几乎感觉不到小于40安静,如轻声絮语小于60一般,如普通室内谈话大于70吵闹,如繁忙的交通干道大于100难以忍受7. 视觉:(1) 光的传播规律(P42)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2) 平面镜成像三特点(P42)A.等大 B.正立 C.左右颠倒。(3) 光的反射规律

7、(P43):光反射时,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 凸透镜、凹透镜的形态特点、作用(P46-47):A. 中心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照相机】B. 中心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5) 矫正近视需佩戴的镜片(P47)凹透镜(6) 眼睛的结构、光通过各结构的顺序(P48):A. 结构:a晶状体(透镜)b.瞳孔 c.角膜 d.黄斑 e.视网膜 f.盲点 g.视神经B. 顺序: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7) 视网膜上所成的物像特征(P49)光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将这个信息由视神经传送至大脑而引起视

8、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只是由于大脑的作用,使得人们感觉这个像是正立的。【倒立缩小】8. 脑的功能、大脑左右半脑的分工(P54):(1) 左半脑主管语言、逻辑、数学和分析等;右半脑主管韵律、图画、想象、情感、创造力等。(2) 脑能协调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9. 怎样合理用脑(P56)人脑具有很大的潜能,我们提倡多动脑多用脑,但也要科学、合理地用脑,要注意用脑卫生。用脑要劳逸结合,给脑有充分的休息时间。除睡眠以外,运动、游戏、做家务劳动等也是大脑休息的方式。合理用脑,让脑健康发展。第三章 水与人类1. 地球上的水主要是(P62):海水2. 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是(P62):江河湖泊水

9、3. 不到地球总水量的(P62):陆地淡水资源大约只是地球水体总量的2.5%,而且绝大部分是人们还不能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江河湖泊水很有限,只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27%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是淡水却很少。淡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4. 水的三态: (1) 水的三态(P65):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 三态变化名称(P65):A. 冰(固态)转化为水(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固液】B. 水(液态)转化为水蒸气(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它包括沸腾和蒸气。 【液气】C.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液化。【气液】 水的状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条件。 自然界的三态变化,构

10、成了自然界水的循环。 (3) 1个标准大气压下, 0OC 是冰的熔点, 100 OC 是水的沸点。5. 水在生命体中的作用(P70-71):运营养物质 排有害物质(1) 水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70%,它们分布在各种组织中。人们通过饮水、吃饭不断地向体内补充水分,又通过呼吸、出汗、排泄等途径排出水分。(2) 水在生命体内承担着输送营养物质和排出有毒有害物质到体外的任务。水是生命体获取营养过程和代谢过程的纽带。6. P7071,人体内水约占体重的6070例1:一个人重50kg,则体内含水量大约多少kg?5060=500.6=30kg

11、 5070=500.7=35kg答:一个重50kg的人,体内含水量大约为30kg35kg均可例2:一个人体重50kg,骨骼占体重50,则骨骼质量?骨骼含水占骨骼质量55,则骨骼含水?5050%=25kg 2555%=13.75kg答:骨骼的质量是25kg,骨骼含水13.75kg。7. P73,水表抄读和水费计算:例1:上月抄表时,水表读数窗显示:3 5 2 7 8本月抄表时,水表读数窗显示:3 5 5 7 2(末尾粗体字表示水表读数窗中的红色数字)(1) 供水量:本月供水量=本月抄见数上月抄见数3557352730立方米 【通常只抄读整数位】(2) 排水量:本月排水量=本月供水量0.9 =30

12、0.9=27立方米(3) 已知供水费:单价1.03元(每使用1立方米水需付1.03元)排水费:单价0.90元(每使用1立方米水需付0.90元)求本月水费:本月水费=供水费+排水费 =供水量供水单价+排水量排水单价 =301.03+270.90 =55.2元注:供水费:单价1.03元(每使用1立方米水需付1.03元) 排水费:单价0.90元(每排去1立方米水需付0.90元)8. 溶液(P76):(1) 特点(P76)澄清、均匀、稳定。(2) 溶液的组成(P76)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3)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P79):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4) 溶液的颜色(P79):可

13、以无色,可以有色。(5) P79,水是良好的溶剂,但不能溶解一切物质(6) 常用溶剂(P79):水、酒精、汽油等。【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9. 加快溶解速度的因素(P80):搅拌、加热、使颗粒变小10. 溶液酸碱性(P83):【水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试纸来检测】(1) a.检测溶液酸碱性可用(P83):pH试纸、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b.石蕊的变色规律酸性变红,碱性变蓝酚酞的变色规律遇碱性物质变紫红色,遇酸性物质变无色,遇中性物质是不变色。【酸无碱红】。(2)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84):pH=7.0溶液为中性, pH7.0溶液为碱性。(3) 酸雨的pH值(P84):正常的雨水是微酸

14、性的,科学家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pH5.6】11. 水净化的3种方法(P9294):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六年级第二学期复习提纲第四章 空气与生命1. 空气的主要成分(P5)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水蒸气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P45): (1)氧气能阻燃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3. 氧气占空气的比例(P56)20.95% (五分之一)4. 大气压的概念(P7)空气对地球上的物体都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5. 空气(氧气)的作用(P1115): (1)呼吸氧气能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应生命体活动(动植物都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阻燃6. 与动物不同的是,植物的各个部分都会进行呼吸(P14)7.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P15)A.燃料 B.氧气 C.一定的温度8.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P17): 灭火的原理:降低温度、取走燃料、切断氧气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