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美术教案(全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466145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三美术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苏教版初三美术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苏教版初三美术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苏教版初三美术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苏教版初三美术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三美术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三美术教案(全册)(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美术教案美术备课组 年 月 至 年 月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二、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

2、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出示一块大理石。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

3、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二)合作探究阶段: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

4、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4、

5、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河流:象征性。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教

6、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三)感悟体验阶段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

7、力量吗?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四)归纳巩固阶段。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五)课后拓展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笔情墨意抒胸臆一、教材分析教材版面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步分是古今艺术大师的经典花鸟范作和学生作品;第二部分是笔墨(包括用色)技法示范,与生活有机联系的美术活动。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学生作品均淋漓

8、尽致地体现了墨彩交融、水墨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笔墨(彩)技法示范主要提示学生用笔用墨的变化,学习和尝试如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的画法。教师可通过示范与比较,让学生去理解,并在作品中加以应用。教学启示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活动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对中国画的长久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二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赏析中国画的能力,对用笔用墨的技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课关键是学生要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把握住这一点才能通过笔墨来抒发胸臆。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

9、,借物喻人”。作品即“人品”体现。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感知一花一草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 造力。四、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把握泼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用笔的简练概括,水分的干湿与笔墨融合 的作用。五、教学难点: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课前准备:教具 花鸟画作品,作画工具等 学具 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课 题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课型造型表现教学时

10、间2 课 时教 材 分 析本课是继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主要以写意花鸟为主。教材版面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步分是古今艺术大师的经典花鸟范作和学生作品;第二部分是笔墨(包括用色)技法示范,与生活有机联系的美术活动。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学生作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墨彩交融、水墨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笔墨(彩)技法示范主要提示学生用笔用墨的变化,学习和尝试如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的画法。教师可通过示范与比较,让学生去理解,并在作品中加以应用。教学启示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活动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对中国画的长久兴趣。学 情 分 析学生通过

11、第二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赏析中国画的能力,对用笔用墨的技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课关键是学生要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把握住这一点才能通过笔墨来抒发胸臆。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品即“人品”体现。 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感知一花一草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 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把握泼墨,破色,墨色的浓

12、淡变化,用笔的简练概括,水分的干湿与笔墨融合的作用。教学难点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教学准备教师: 花鸟画作品,作画工具等学生:课本、作画工具。教 学 活 动 环 节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花卉中国画的学习,初步认识写意花卉画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传统绘画艺术。2、学习画荷花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初步接触中国画的写意笔墨技法。二、教学重点: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三、教学难点:中国画的写意笔墨技法。四、教学教具:荷花作品及绘画步骤图、笔、墨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荷花范作(中国画)供学生欣赏,说明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有重

13、要地位,激励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二、讲授新课:从欣赏荷花图中分析写意花卉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写意花卉是用毛笔蘸上不同深浅的墨色或颜色在吸水性强的生宣上挥写出来的。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它最讲究用笔用墨的技法。用笔: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行,可画圆润 浑厚的点和线(如画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侧锋笔尖与笔腹同时运行于纸面,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焦。三、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教师分析荷叶、花、茎的形象特点,使学生有切实的体会。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1、用炭条或铅笔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2、用

14、浓墨画荷叶(侧锋蘸浓墨依照荷叶的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4、画荷花(墨色适中、中锋运笔、)。5、落款。四、学生进行练习(临摹画一幅写意荷花)教师指导。五、课堂小结:1、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为什么?2、教师选取造型、构图较好并有笔墨技法的作业给予表扬,指出用笔和用墨中存在的问题。3、布置作业并结束新课。水墨交融写青山课题水墨交融写青山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生动变化,体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及水墨山水画的简单技法。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作品,逐步体会山水画所蕴涵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的绘画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教学难点:关注水与墨的关系及树与石的表现。课时安排:第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宣纸、毛笔、国画颜料、墨、笔洗等。学生:宣纸、毛笔、国画颜料、墨、笔洗(水桶)、旧报纸等(毛毡)。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对比导入,找一找六君子图江南山水、溪山行旅图北方山水,画和大自然的联系。板书课题:水墨交融写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