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调整振兴规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46371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备制造调整振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装备制造调整振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装备制造调整振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装备制造调整振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装备制造调整振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备制造调整振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备制造调整振兴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 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 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 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 规划,作为装备制造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 2009 2011 年。一、装备制造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 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

2、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 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68 号)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 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 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 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 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 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 转

3、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危机加 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我国提供了参与产业再分工的机遇,装 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机遇,加 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 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通过加 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

4、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 产业竞争力,努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二)基本原则。坚持装备自主化与重点建设工程相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 导,充分利用实施重点建设工程和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形成的市场需 求,加快推进装备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带动产业发展。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 品,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 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 备自主化,带动基础配套产品发展。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开发特种 原材料,扭转基础配套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坚持发展企业集

5、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支持装备制造骨干 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主机生产企业由单 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 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三)规划目标。1产业实现平稳增长。保持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稳定,增加值 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上升,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确 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保障。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水平,扩大国内市场 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稳定在 70%左右,巩固出口产品竞争优势, 稳定出口市场。3重大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满足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产

6、业调整振兴需要,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 新能源发电设备、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 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化。4基础配套水平提高。基础件制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 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填补国内空白,特种原 材料实现重点突破。5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 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 零部件生产企业。6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 现代制造服务业得到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收入 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20%以上

7、。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一)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1高效清洁发电。以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和福清、广东阳江、 浙江方家山和三门、山东海阳以及后续核电站建设工程为依托,推进 二代改进型、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压力容器、蒸汽发 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级泵阀、应急柴油机等主要设备的国内制 造。以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场工程为依托,推 进风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变频控制系统、风电轴承、碳纤维叶片 等产品的国内制造。进一步提高 70 万千瓦以上水电设备、大型抽水 蓄能机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设备、大型燃气机组、 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

8、的性能质量。开发太阳能发电设备。发 展大型火电、核电站辅机。2特高压输变电。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为依托,以交 流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全 封闭组合电器等为重点,推进750千伏、 1 0 0 0千伏交流和80 0千伏 直流输变电设备自主化。3煤矿与金属矿采掘。以平朔东、胜利东二号、白音华、朝阳 等十个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酸刺沟等十个深井煤矿,以及大型金 属矿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采掘、提升、洗选设备,重点实现电 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大型露天矿用挖掘 机等设备的国内制造。4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以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等 天然

9、气管道输送工程为依托,发展长距离输送管道燃压机组、大型管 线球阀和控制系统等装备;以浙江、江苏、珠海、青岛等液化天然气 接收站工程为依托,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接收站等设备。5高速铁路。以在建的京沪、京广、京沈、沪昆等约 1 万公里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以及西部干线铁路、煤运通道建设项目为依托, 组织实施铁路交通设备自主化,实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 力/内燃机车、重载货车、大型养护机械等装备的国内制造。6城市轨道交通。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17 个城市近 70 条线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重点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主辅逆变器等机电设备自主化。7

10、农业和农村。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 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等耕作机械,通用 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新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高效玉米联合收 割机、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免耕播种机,节水型喷灌设备等。 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 设备、灌溉和排涝设备、沼气除料设备、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等。8基础设施。适应交通、能源、水利、房地产等行业发展需要 以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大型履带吊和全路面起重机、架桥机、沥 青混凝土搅拌和再生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发展大型、新型施工机械; 以空管设备和空管自动化系统、行李和货物高速分拣系统、安检设

11、备 与智能化监测系统、航显综合系统及设备、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及设备 等为重点,发展机场专用装备;以大型斗轮堆取料机、翻车机、装卸 船机等为重点,发展港口机械。9生态环境和民生。适应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需要,大力发展 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脱硝脱硫设备、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环境 在线监测仪器仪表,食品、药品、煤矿瓦斯等安全检测设备,重大事 故应急救援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等。10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 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 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 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型

12、清洁热处理与表 面处理设备等八类主机产品,基本掌握高档数控装置、电机及驱动装 置、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关键部件等的核心技术。(二)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1钢铁产业。以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 以冷热连轧宽带钢成套设备、大型板坯连铸机、彩色涂层钢板生产设 备、大型制氧机、大型高炉风机、余热回收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大型 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化。2汽车产业。结合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汽 车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装备水平,实现发动机、变速器、 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装备的自主化。3石化产业。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 以千万

13、吨级炼油、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对苯二甲酸(PTA)、大化肥、 大型煤化工和天然气输送液化储运等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组、 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挤压造粒机、大型 空分设备、低温泵等为重点,推进石化装备自主化。4船舶工业。结合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焊 接、涂装工艺装备水平,实现船用柴油机、曲轴、推进器、舱室设备、 甲板机械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装备的自主化。5轻工业。结合实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食品机械、制 浆造纸机械、塑料成型机械、制革制鞋机械、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 包装设备以及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等为重点,推进轻工机械自主化。6纺织工业。结合实施纺织工业调

14、整和振兴规划,以粗细联、 细络联、高速织造设备,非织造成套设备、专用织造成套设备,高效、 连续、短流程染整设备等为重点,推进纺织机械自主化。7有色金属产业。结合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 高精度轧机、大断面及复杂截面挤压机等为重点,推进有色冶金设备 自主化。8电子信息产业。结合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 集成电路关键设备、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 表面贴装及无铅工艺整机装联设备、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及工模具等为 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装备自主化。9国防军工。结合国防军工发展需要,以航空、航天、舰船、 兵器、核工业等需要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试验、检测设备为重点,推进国防

15、军工装备自主化。发挥军工技术优势,促进军民结合。(三)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1大型铸锻件。重点发展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百万千瓦级超 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铸锻件,70 万千瓦以上等级大型混流式水轮 机组铸锻件,石化、煤化工重型容器锻件,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 船用曲轴、螺旋桨轴锻件,大型轴承圈锻件等。2基础部件。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功能模块,大型 精密轴承,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高压柱塞泵/电动 机、液压阀、液压电子控制器、液力变速箱,气动元件,轴承密封系 统、橡塑密封件等。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 档传感器等。3加工辅具。重点发展大

16、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冲压模具、高 档模具标准件,高效、高性能、精密复杂刀具,高精度、智能化、数 字化量仪,高档精密磨料磨具等。4特种原材料。重点发展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电站用钢(钢 管),大型变压器用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用绝 缘材料,高速列车转向架、轮对用特种钢,飞机用高档铝型材,轴承、 齿轮、模具、量具、刃具、高强度紧固件用特种钢,机床滚珠丝杠和 直线导轨专用钢材,高耐磨钢,高强度、耐高温、低磨损、长寿命复 合密封材料等。(四)推进七项重点工作,转变产业发展方式。1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跨行业、 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 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对重点基础配套企业的投入力 度,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向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等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