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463404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组织与组织社会学(一)组织的概念1、理性系统视角的界定(占统治地位的视角)巴纳德(Barnard):正式的组织是一种有意识的、审慎的、有意图的人们之间的合作。(1938)马奇和西蒙(J.G.March & Herbert.A.Simon):组织是互动人群的集合体,是社会中任何类似于集中合作体中最庞大的集合体在组织中,高度专门化的结构和协作使得单个组织单元成为社会学上的个体,可以和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有机体相比。(1958)布劳和斯格特: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1962)埃茨奥尼:组织是社会的单元,组织被有意建构和重构起来,以达成特定

2、的目的。(1964)埃茨奥尼、莱曼(1980)、霍尔(1981):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斯格特(1998/2002):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从理性视角出发,不仅着眼于组织的独有特性,还关注其规范结构。从理性系统的视角看,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工具。2、自然系统视角(对行动结构的关注)斯格特: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多种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组织是社会性的集合体,是众多社会行动结构形式中的一种。两种有关组织的观点:社会一致的观点。强调组织是拥有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此概念隐含的前提是:社会秩序是参与

3、者之间基本一致的反映;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反映了协作行动与共同规范和价值观的存在。(涂尔干、帕森斯、巴纳德、梅约)社会冲突论观点。社会秩序看作是一些人对其他人的压制。(秩序并不是因为一致,而是由于压制,即由强大群体对弱小者的控制)注意力不能只集中于一致的表象,而应该指向隐含的冲突。冲突为理解不稳定和变化提供了基础。(马克思、科塞、古尔德纳、本迪克斯)3、开放系统的视角组织是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变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二)组织的特征第一,为了更高效率地达成群体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第二,权力相对集中在

4、领导或执行主管手中,他们使用权力控制组织成员活动并将他们导向目标;第三,组织中的成员不是固定的。(三)组织的基本要素1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组织参与者关系的模式化和规范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规范结构”,包括价值观、规章制度和角色期待。第二个部分,戴维斯称“既存的秩序”,斯格特称“行为结构”。这一组成部分主要是实际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规范。在每一个既存的社会结构中,规范和行动结构一般都处于相当紧张、对抗的状态,其中一方的存在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另一方,同时,又对对方施加着持续不断的影响。既有制约参与者的规范结构,也有共同的活动、互动和感知网络或模式相关联的行动结构,两者相互联系,

5、建立起集体的社会结构。参与者社会行动者组织的参与者是指那些出于各种原因而为该组织作出贡献的个体。不仅仅是组织成员。参与者首先是社会行动着,正是他们的努力、遵循和不顺从,构建和决定了组织的结构。社会行动者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持持续性,即结构的再生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变化,即创新和改革。吉登斯有效地解释了社会结构的“双重性”概念:社会结构既是手段又是结果。结构影响着行动,行动又建构或组成了结构。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反对个人主义倾向。环境:制度学派指出,组织面对两种不同的环境,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有效率,即按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制度环境要求组织服从合法性机制。耗费财力与其内部生产活动

6、无关,其目的不是提高效率,而是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从而为经营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二、组织社会学张家麟:组织社会学是一门关于具体的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以及它们组成成分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的科学。是通过研究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揭示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的规律性。于显洋:组织社会学是指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二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组织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变项。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社会分层是社

7、会学的中心领域,而组织领域已成为当今社会分层研究的重点。什么是社会学的角度?经济学有统一的、经济学家都接受的理论逻辑框架。社会学的特点是百家争鸣、学派林立,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学研究框架,我们关注的是具体的理论以及它们的观点和角度。缺乏一个占统治地位的中心理论,但为在这一领域中从事研究活动的学者留下了一个非常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有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去开发。“万金油”。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一,在行政系统中,对政府行为的可行性,对集中管理的局限,以及整体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第二,在营利性组织中,对组织规则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交易费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8、的研究。第三,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第四,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社会学的“寻祖现象”,即当今的研究工作常常追溯到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这些大师那里寻找课题或思想源泉,寻找灵感。组织社会学的序曲始于20世纪初期,主要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和霍桑试验以后引起人际关系学派的产生。这些研究基本上是孤立的,所提出的理论还很幼稚;这段过程基本上没有社会学家的参与,理论主要来自工程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没有形成社会学本身的理论。留下的是一些有趣但不成熟的想法。一、 科学管理理论(一)泰勒的职能组织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一战之前,欧美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

9、生产过程趋于机械化、自动化,但管理方式仍是多沿用以前小生产的管理方式。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人治成分多,五花八门。泰勒质疑此种状况:第一,既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肯定有最好的,为什么不能使之标准化、统一化?第二,人是自私的、懒惰的,如果不想办法去制约,他一定不会努力工作。制约的方式就是标准化。泰勒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其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通过严格程序把每个人的工作规范化,把工艺流程标准化,减少管理人员的主观成分,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泰勒认为,在工业企业内部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将会开创工业稳定的新时期,劳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将会有所调和。人们可以科学地选择工人、使之从事其最合适

10、的工作。用科学方法的程序能使人们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反过来,他们也能拿到最高的工资。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1)用对工人操作的科学研究来取代旧的单凭经验来对工人管理的方式,以形成科学的劳动过程。(2)在对工人的选择与培训上按科学来办事,以形成科学的选人与用人过程。(3)对经过科学挑选和培训的工人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促使科学培训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4)正确划分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从而形成管理者与工人的经久性合作。动作和时间的研究。一是把工人的作业分解成基本动作,目的是要消除劳动过程中的慢动作、无用的动作和错误的动作。二是累计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形成标准作业时间,科学地规定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11、。资本家夜不能任意加重工人的工作量。从而提高生产率,提高工人工资,缓解劳资矛盾。 泰勒对组织理论的研究包括:组织中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化;组织中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组织中的计划职能;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上级经营者把权限集中在自己手中,为了不被大量详细而庞杂的文件和报告弄得心烦意乱,就尽可能地将权限委让给下级经营者或助理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泰勒方法的基本精神是基督教伦理、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信仰科学技术的混合物。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泰勒首先提出的许多要素为大规模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基础,“福特主义”。泰勒同时还对科尔所指的“传统品质范式”要素的主要阐述者。这种方法强调了

12、“确定工作任务以及使该方法规范化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审查制度,包括要有细致的设计以确保审查者本身的行为也要受到审查。(二)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 1.关于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2.14个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权化;(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3.组织中的参谋论是法约尔组织理论中的一个独创性的内容,从军队中的建制受到启发,设立参谋部。参谋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在经营者的计

13、划下指导未来,争取获得一切可能的改进”。摆脱对日常性业务管理的责任,从而自由地进行活动。四种职能:(1)为领导的日常工作、通信、接待、案卷的准备与研究提供帮助;(2)同组织内部与外部取得经常性的联系并对组织的运行加以控制;(3)预测未来,制定与协调各种计划;(4)调查研究,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组织中的“跳板”原则。 对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二、科层组织理论韦伯最早对现代组织的兴起提出了系统解释。他认为组织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稳定的方式把人类的活动或他们所生产的物品协调在一起的一种手段。韦伯强调组织的发展依赖于对信息的控制,并且他强调书面文字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一个组织为实现其功能,

14、需要书面的规章制度以及储存其“记忆”的档案。韦伯把组织看成是非常富于等级性的,权力倾向于集中在上层。韦伯相信权力和权威会使社会稳定。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和合法合理权威。纯理型的科层组织的六个特征:(1)基本职能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2)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3)稳定不变的规章制度。(4)官员的非人格化。(5)量才用人。(6)行政效率。第一,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等级。组织中的任务是作为“公务”分派的,而且每一个更高一级的岗位控制和监督它下面的岗位。第二,在组织的各个层次上,都有成文的规章制度控制着成员的行为。第三,成员是全职的,并拿薪水。晋升以能力、资历,或者两者的结合。第四,成员在组织内的任务与其

15、在组织外的生活是有差别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场所中的活动是分开的。第五,组织成员不拥有他们所调配的物质资源。 古尔德纳将韦伯关于科层制的概念和功能应用到对现代工业组织的研究上。古尔德纳发现,韦伯忽视了一个问题,即一旦组织成员同组织发生抵触时,组织的权威就会受到破坏。科层制有三种行为方式:虚幻式,代表式和惩罚为主式。古尔德纳比较重视组织的平衡问题。他认为组织的平衡存在一种二律背反。当组织的高层加强控制,组织群体内部出现紧张关系时,必须依靠非人格化的规则调整来实现平衡。但这类规则的实施又降低了群体内部权力关系的可见度,从而影响了管理职位的合法性。克罗泽对法国科层制度的深入研究分析和详细描述,充分说明了

16、科层制度的“反功能”,是行为学派的典范。布劳,科层制内部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默顿,科层制的功能失调。首先,官僚们被训练要严格遵守成文的规则和程序。灵活运用自己的判断作出决策或者寻求创造性的活动是不受鼓励的。科层制仪式主义。第二,遵守科层制的规则可能最终导致程序优先于潜在的组织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公众与科层制之间发生紧张的可能性。三、人际关系理论 所谓人际关系理论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生产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式生产中的人际关系。(一)梅约和霍桑试验对霍桑试验及梅约理论的评价。(二)需要和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