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45757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成果,构建了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学最基础的理论。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方面:1 认知2情绪、情感和意志3需要和动机4能力和人格1认知:也叫认识,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2需要和动机: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需 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3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太对和体 验

2、。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气质:脾气,秉性。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人格J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4能力和人格性格: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 方式上的人格特征。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 的结果。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但这种表现叫做感应性不是心理现象。I心理发展的过程: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时开始有了 “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 蚓.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

3、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神经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即有了知觉的心 理现象。3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但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 事物内在联系,他们心理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4思维意识阶段:人类有了思维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我们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 意识、精神。心里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心里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 物质产品。心理现象即使大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学科。 它是一门中间科学.心

4、理学发展简史1 在西方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成四种类型, 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类型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即黄胆汁、血液、黏 液和黑胆汁所占的比例不同造成的。2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创建了世界上第 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为了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 年在莱比锡 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学派的纷争学派创始人代表人内容构造心理学冯特冯特铁钦纳采用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也 就是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整 个人的心理.机能主义心理

5、学杜威杜威安吉尔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和詹姆士实用 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建立起来。强调心理学 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彳丁为主义华生华生反对构造心理学观点主张心理学要抛开 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 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 的组合。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 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 R),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 观点。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整体不等于部分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 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 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着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 察觉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

6、本 能冲动及出生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认 为三者发展的平衡就是健全的人格,否则 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 富有意义的问题。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 人的潜能。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 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一)客观性原则研究心理现的原则V (二)辩证发展的原则I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 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

7、方法。(二)调查法访谈法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L问卷法(三)个案法J自变量: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条件i (四)实验法(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行为变化I额外变量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其功能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和外周神经系统(或叫周围神经系统)组成。2 神经元:我们把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 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灰色的,接受外界刺激轴突: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外围有髓鞘,起隔绝作用。 感觉神经元:又叫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又叫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又叫联络神经元4神经系统(1)中枢神

8、经系统: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脑干f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除了传递信息外,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延脑(延髓):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 的中枢。桥脑:中脑整个脑干上分布着脑干网状结构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 结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丘脑: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对 传人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位于脑干之上间脑:小脑:端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 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I底丘脑:调节肌张力,是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位

9、于延脑和桥脑后方。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 和不随意运动。 也就是平时说的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中间的裂缝叫纵 裂,纵裂吧大脑分为左右半球。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额叶:外侧裂以上、中央沟之前。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顶叶:中央沟之后,顶枕沟之前.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 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枕叶:顶枕沟之后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枕叶的枕极是视觉 中枢。颞叶:外侧裂之下。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颞上回和颞中回是 听觉中枢。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以及皮层下的一些脑结 构共同构成边缘系统,是内脏功能和机体能环

10、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 也是情绪的调节中枢.2)外周神经系统12 对脑神经从解剖上分31对脊神经厂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 经。从功能上分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 彳的能量。外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 ,静的状态。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其活的表现有 密切关系。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1 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功能不是对称的,这叫做“单侧化”。2 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语言有关的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活 动左半球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斯沃活动如音 乐、美术活动,情绪的表达和

11、识别等。右利手的人如果左半球受损伤言语功能会发生障碍。3 1860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左半球的额叶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症,即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没 有毛病但是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患者仍保留了听懂别人说话及鞋子和阅读的能力。4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实验。证明右利手的人左半 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组成。 肾上腺分泌受垂体腺的调节,对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巴普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兴奋和抑制 巴普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

12、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 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化为 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 效应器组成。传入神经就是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就是运动神经。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 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

13、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我们把巴普洛夫进行的条件反射成为经典条件反射,把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研究的 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消退抑制:当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 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二)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和集中.扩散: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叫扩散。条件反射的泛 化就是由神经过程的扩散引起的。(三)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当一种

14、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 负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在它的周围会引起抑制过程,叫负诱导。 正诱导:在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它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叫正诱导.(四)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系统叫动力定型。感觉、知觉和记忆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来源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还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

15、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 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1 感觉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觉性,感觉能力强,感觉性就高;感觉能力 弱,感觉性就低。2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觉到, 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觉到,其感受性低。感觉性是用感觉 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3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4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差别阈限,又叫 最小可觉差.5 德国生物学家韦伯发现差别阈限和 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就是I/I=K 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 韦伯常数只适用于中等刺激的范围。6费希纳定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公式为:S=K*lg S是心理量R 是物理量 K 是常数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最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