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精练精析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456452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精练精析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精练精析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精练精析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精练精析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精练精析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精练精析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课黄山记精练精析 粤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第1课 黄山记【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13题。1.文中引述黄帝飞升的传说和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神话传说的神奇色彩增加了黄山的神秘色彩,也与后面的诗文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而引述李白等人的诗文不仅佐证了斯人登山的经历,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还以优美的诗文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丰富了内容。2.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答:_ 答案:本段回顾了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黄山,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人类登山历史,是为了表现人与自然关

2、系的变化过程,为下文赞美我们的时代和人民埋下伏笔。3.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答:_答案:文章是以“险”“奇”统领全文的,而这一部分正是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它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二、阅读文章第四部分“只见云气氤氲来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这段文字,完成46题。4.黄山的云海有什么特点?请从文段中找出能最好地诠释黄山云海这一特点的两个句子。答:_答案:云海的特点:变化无定。能最好地诠释黄山云海这一特点的两个句子是:(1)毫秒之间,

3、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2)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5.文段写松树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段内容试作赏析。答:_ 答案:文段写松树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等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为黄山一大景观的黄山松的形态之俊美。“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一句的拟人,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黄山松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精神。6.有人认为,文段的开头已对云雾作了细致的描写,

4、写山峰时又写到了云雾,显得重复啰嗦。也有人认为,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你认为呢?为什么?答:_答案:作者写山峰时又写到了云雾,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由于云雾的聚散变化,会使山峰或隐或显,只有结合云雾的聚散变化来写山峰,才能更真实地再现黄山山峰的“面目”,更好地突出黄山“变化无常”的特点。(如持不同意见,言之有理亦可)三、7.文中写松树“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写“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等,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把景致描绘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请以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为话题展开联想和想像,运用比喻写一段内容丰富的文

5、字。(不超过120字)答:_【解析】本题考查想像和运用修辞的能力。一定要结合所给诗句意境去理解,同时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考答案:一轮明月浮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悭吝() 氤氲() 甫定(b) 叱咤风云()B.绮丽() 菡萏() 喑呜() 倏来倏去()C.削壁() 眸子() 铺砌() 蹑手蹑脚()D.苔藓() 帆桅() 脚踵() 煞

6、费心机()【解析】选B。A.“甫”应读;C.“砌”应读;D.“藓”应读。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飘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B.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燎乱。C.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D.菲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含水的花瓣。【解析】选C。A.飘缥;B.燎缭;D.菲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她性格开朗,喜爱旅游,特别钟情西部的_风光,今年5月她作为志愿者,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工作了一个多月 随着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和数字家庭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产业相互间迅速渗透

7、或融合,传统的专业化_逐渐消失,彩电业将形成新的信息家电产业。今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前仆后继浴血抗日的英雄画面,复活了一段中华民族被历史_的记忆。A.绮丽 界线 吞没 B.瑰丽 界限 湮没C.绮丽 界限 湮没 D.瑰丽 界线 吞没【解析】选C。句侧重表现色彩华丽丰富,鲜艳夺目,应用“绮丽”。 句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不同产业间渗透融合使传统的专业化被打破,应用“界限”。 句中宾语中心语“记忆”是个抽象名词,与“湮没”搭配更合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洪都拉斯军事政变发生至今已一个月,虽然国际社会全力斡旋并积极干预,但是目前冲突双方仍

8、未达成任何和解协议,洪政治局势前景依然扑朔迷离。B.5月28日兴化市区一处正在施工的路段因施工不慎突然发生煤气管道爆裂事故,兴化警方火速出击,仅用15分钟便化险为夷。C.我家门前的两座大山,陡峭险峻,鼎足而立,撑起青天。D.是什么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绝处逢生的希望?干细胞!它好比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让将枯的生命重新点燃,让病变的脏器重获新生。【解析】选C。“鼎足而立”的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C项说的只有两座大山,不能用“鼎足而立”。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9月10日上午8时40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广东省火炬传递起跑仪式在广州市白

9、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场举行。奥运冠军胡佳、劳丽诗等4名火炬手带领3 000多名各界群众一起圆满地完成了火炬传递活动。B.“山寨”一词既然有了全新的解释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就不能有任何的“匪”气,不能成为当做无视知识产权、制假贩假的挡箭牌。C.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民营企业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巨大经济奇迹的广东民营企业能挺过这一关吗?D.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解析】选A。B.成分赘余,“成为”与“当做”重复,删除其一;C.句式杂糅,“遇到了困难和挑战”与“困难和挑战十分严重”保留其一;D.“云海”与“五座”主谓搭配不当。6.请概括下面一段描写黄山的文字的信息要点

10、。(要求不超过30个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分析与把握能力。原文以文学的笔法描写了黄山的壮美雄奇,从黄山的特点出发,主要应把握如下信息: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山体特征等。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参考答案: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7.右面这幅图片是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式上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通

11、过天安门时的场景。请为下面这幅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能够解释画面的内涵。(不少于60字)答:_【解析】本题不仅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而且同时兼顾了语言的简明、生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解答时要结合题干中的文字说明(国庆阅兵式、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和图片中主体形象(军人、整齐的步伐、恢弘的气势)两方面内容,同时联系特殊的背景(国庆)。参考答案:沿着漫漫长征的英雄足迹和巍巍太行的烽火硝烟,踏着滚滚长江的汹涌波涛,穿过战争与和平的峥嵘岁月,肩负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光荣使命,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阔步走来,展示了人民军队的风采和共和国的荣耀。 8.通观全文,第段

12、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对全文内容和思路有大体的了解,然后对第段前后内容加以对比梳理,可发现之前是对黄山与黄河的比较描写,之后是对二者人文内涵的挖掘,该段处于前后的连接点上,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更进一步,深化主题。参考答案:承上启下。将黄山与黄河的比较描写过渡到对二者人文内涵的挖掘,由形似到神似,进而深化文章主题,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意思对即可)9.作者将黄山喻为“立着的黄河”,新奇大气,意蕴丰厚。结合文意,试阐释这一比喻的内涵。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可从黄河的雄奇美与人文内涵两个角度去概括。参考答案:形象地展现了黄山雄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神韵。巧妙地挖掘了黄山深厚的人文内涵。(意思对即可)10.读了本文之后,你对黄山有怎样的感悟?请就此写一段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话。答:_【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在组织语言时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这一观点最好与文章的主旨相符合,另外语言要简明流畅。参考答案:黄山,你是人间的仙境,你的每一株奇松都是一个不屈的精魂;你的每一阵松涛都是一首动人的乐曲;你的每一座山峰都是一个顶天的巨人;你的每一朵白云都是一首精美的诗;你的每一抹阳光都是一支灵动的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