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44696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班级:姓名:编写人:2015 年 10 月 21学习目标1.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 能够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课堂探究第一课时知识点_: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自主学习1】1 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循环,可以环境的稳定性。问题导思1:人类的合理活动对地表稳定程度有哪些有利影响?(1) 读图1.28“某河流修建水可前后径流量的变化”了解以下知识: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枯水期,起到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灾害、枯水期发生

2、灾害的可能和强度。(2) 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可以而减少的发生。2、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致使环境,导致O问题导思2: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答: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会造成和,就会使和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并由此诱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等。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自主学习2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1)是最脆弱的受灾体:灾损中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 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 人本身的灾前、灾中的、灾后的,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读

3、图1.29“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该流域从1980年到2000年间,大面积的耕地、林地、灌草地转变为城镇用地,而且城镇 用地建筑密度加大。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对应区域的洪水流量,而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地区洪水流量则。可以看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洪水流量大小的区别,即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用地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的,城市的洪水灾害.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问题导思3:从教材卩20案例2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建设可以改变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例如: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能在一定程度上灾情。【对点训练】下

4、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q至tq时 期的历史变化过程g至tq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回河 t3 漩 図I河U 漩/ 场-回林地篦村落耕地场城镇答1 2题。1. 图示tq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 q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 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 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D. 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2.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 过度砍伐、开垦山地,

5、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 B.C.D.2011年5月16 H 21时20分左右,兰州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西面山坡突然滑坡,导致山坡 上住宅小区4号楼两个单元坍塌,事故发生后公安、武警、安监、国土、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救 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救。据此回答34题。3. 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A. 灵江水对土体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C.坡体载重过大D.建筑抗震能力差4. 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A.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 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 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

6、环境的稳定性D. 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回 答56题。5. 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B. 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大C. 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降水量/,八、时间D. 城市化后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自然降水过程6. 为了减少城市洪水发生的频率,应采取 的措施是()A. 架设高架桥,增高道路的路基B. 对楼房建筑进行加固,减小易损性C. 开辟绿地,转变土地利用类型D. 使河流渠化,加快泄洪7、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

7、全.给人类造成极大 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灾害种类粮食损失(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人民币)干旱200250150-200洪涝100150-200风暴潮2.5-550 60冰雹与低漏152520 30森林火灾/50 100崩塌、滑坡、泥石流2.5-520 30风沙和沙漠化2.5-520 30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10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 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

8、, 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3)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班级: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姓名:编写人:2015 年 10 月 21学习目标1.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 能够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第二课时【课堂探究 知识点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自主学习1】1人类活动“缩小”灾害影响:经济基础政治,有财力和物力建设灾时救灾后恢复生产生活;2、人类

9、活动“放大灾害影响:社会经济基础时局人心地区,减灾防灾无措。3、最敏感区域一i(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人类进入高风险区,则“”灾情;人类迁出高风险区,则“”灾情。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在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高 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反之则灾情O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思考探究1】:举例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和条件,从而灾情损失。如: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的损失; 退田还江湖、

10、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 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 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知识点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自主学习2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例如、等。思考:为什么地质时期的自然异常事件只能称为“灾变”,而不能称之为“灾害”?2、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影响范围。3、读图1.3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了解: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 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经济水平由到;灾害种类由到;减灾能力 由到o

11、【思考探究2】: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 么存在这样的区别?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 为主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围从地表向地下 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展。因 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更多种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始社会, 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洪涝、旱灾、 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海水入侵

12、、海冰 等。【对点训练】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坝高128米。施工前仅发生过小地震,水库蓄满水后的30年间,库区 周围地区地震达2 000多次,绝大多数地震震中都位于库区下部,据此回答下题。1. 关于修建水库后地震次数增多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作用B.岩石上部重量增加引发地震C.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D.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环境的稳定性下列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降水100%蒸计地下径抛32喲城市建设后【课后跟踪训练】一、单

13、项选择题:1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加大了洪涝威胁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引发海水入侵 引发土壤盐碱化海岸侵蚀加剧A.B.C.D.2.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7-8题。地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干旱酸雨干旱干旱干旱干旱灾害洪水雪灾洪水洪水洪水土壤盐碱化种类沙漠化沙漠化飓风水土流失生物灾害水土流失 台风 龙卷风蝗灾龙卷风 水土流失 酸雨3.

14、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C.干旱、洪水、蝗灾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4. 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OC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2004年12月26 H 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东六区)发生 里氏8. 5级强烈地震并引起海啸,高达近10米的巨浪袭击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 沿海地区,这次罕见的灾难在印尼总共造成至少18万人死亡,许多人被卷入大海,尸骨无存。5. 海啸是属于海水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属于()A.波浪B.潮汐C.洋流D.风浪6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沿海人口密度大多河流入海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A.B.C.D.7此次东南亚、南亚地区和北印度洋海域发生的海难事故属于()A.气象灾害B.洪涝灾害C.地质灾害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