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44542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可操作性研究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 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 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 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由于诸多原因,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 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认真学习了关于课堂提问的理论知识,从认识的角度 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 但是理论方法所涉及的内容多, 如何把学到的理论与实 际教学相结合并正确运用还存在着

2、盲点, 因此,我觉得研究还应从细节着手, 从 而给一线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 措施来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所以,我确 立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可操作性研究” 这一课题。 通过一个学年的个人 尝试和调查研究, 在以下两个问题的解决上收获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觉得对一线 的教师在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帮助。(一)控制问题数量的操作性策略1 、 精心预设、优化问题我校每个学期会要求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上一堂实践课,并进行教研 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经过粗略的访谈交流调查发现, 数学教师普遍觉得在上实践 课时自己的提问数量明显少于上随堂课。 这一现象直接说明一个问题, 我们的教

3、师通过精心的预设是可以减少问题的数量提高问题的质量的。 因此,我建议在课 前,我们的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些工作:1)梳理问题,记录在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之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做一些准备工作,上课 的效果因人而异,但是也会因准备工作而异。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除了课堂教学, 还有很多的其他事情要去做, 如果一名教师每天每节课都写详案, 那无疑是值得 尊敬和佩服的, 不过这样做也确实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但是, 对教材的钻研 和课前的准备工作确实是必要的, 怎样兼顾这两个方面呢?一般情况下, 每位教 师通常已经有了自己的教学材料的积累, 老的教案可以帮我们很多忙, 也有的老 师觉得自己的经验很丰富,

4、 因此认为教学内容了然于心, 不再熟读教案。 但是问 题往往会出现,人的记忆力没有那么精确。因此,我觉得首先每次预设教案时, 可以再读一读以前的教案, 利用读的过程反思以前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复习教学 目标和要求,做到温故而知新。其次,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教 案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动笔把一些关键地方的提问写下来, 以提醒自己找到设问 的最佳方式和时间, 动笔记录的过程也帮助教师自己将要问的问题在脑海中清晰 起来。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提高了教学预设的效率, 可谓一举两得。 (2)预设问题,减轻障碍在教学,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或是学生的问 题出乎教师意

5、料, 一时间教师无从解决无从着手, 教学偶尔会产生尴尬局面, 而 教师通常会一边自己思考一边为了寻找解决答案而问了一些不知重点没有目的 的问题,让学生不知所云。课堂的时间在无谓的问题中浪费了。因此,教师要尽 量避免这类情况发生, 限制学生的发言肯定是不对的, 只有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 更加深刻,预设课堂提问时更加细致,更加周到,想学生所想,课堂提问的效率 才会更好2、改变习惯、精练问题有时,我们上完课或听完课后同事间会交流上课所得,交流中我们发 现,教师上课时总是显得很罗嗦, 教师的话语很多, 究其原因,觉得有以下几点 ; (1) 提问句式一成不变,习惯性口头语言过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

6、自己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然后再问学生“是 不是”“行不行”“对不对”这一类选择性提问,实际答案已经告诉了学生,这 样的提问没有实际意义, 而且次数多了, 学生会养成不假思索就回答问题的坏习 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将这类提问成为了一个习惯, 总是不由自主 地会说而自己无意识, 当听课老师提醒时才会发觉。 因此, 改变这样的提问习惯 其实是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 习惯的改变是需要努力而非一日之功。 在每天的课 堂教学前提醒自己, 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严格控制自己, 久而久之好的提问习惯 就会形成。(2)对学生不放心,习惯于重复同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提问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到,希望

7、每个 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而班级中总是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因此,当我们 的教师提完一个问题时心中会担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否也听清楚了, 是否理 解了问题的意思,由此总会不由自主地再把问题重复一遍, 从而显得教师的话多, 这样时间长了以后, 学生会认为老师总是会讲第二遍的, 反而会养成学生不注意 听讲的坏习惯。这个情况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改进,首先,要整顿课堂纪律,严格 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提高听课效率。其次注意提问时的教师的声音、声调、 语气、语速,尽量做到语言清晰,口齿清楚,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听到。 (二)把握问题质量的操作性策略1、 改变提问方式,扩大参与面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

8、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 参与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来。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 “一对一” 的问答场面, 问题只适合小部分学生。 如果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 活动的状态,久而久之,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 把白己看做学习的局外人、 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他人现 成的思维成果, 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 有的老师也喜欢全班齐答, 而全 班齐答的问题一般没有难度, 省去了学生的思维, 抑或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滥竽充 数,不知所云,时间长了,也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问题一定

9、要针对好中差不同层面的学生,扩大参与面,让不同层次 的学生都有机会都有能力回答问题, 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这样才能调动全 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回答问题的方式要多样化,一问一答和集体回答是经常用的方式,也具有 实用性和有效性, 但是多用总会产生弊端, 因此建议可以交叉使用, 还可以增加 一些其它回答问题的方式,如:教师将问题出示在黑板上,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或对抗式争论性回答, 或补充性回答。 通过这些形式, 促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到问 题的讨论中,以好带差、 优势互补,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2、 把握提问时机,提高参与度教师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也就是把握好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最终

10、是把握好了课堂的节奏,因此,把握提问时机也很重要。1)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好奇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让学 生对许噢学知识产生兴趣非常重要。 因此,在一堂课的开头, 教师要设计一些学 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在学习 角的度量时,我先设计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很快解决,然后出现两个 大小不一样的角, 请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从眼睛的观察中很快得出大小, 然后我 追问:“线段1比线段2长2厘米,那么角 1比角2大多少呢,你们能告诉大家 吗?”学生马上感觉到表达困难,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2)在教学关键处的提问。教学过程中,当涉及到教学内

11、容的关键点,教师要 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 问而生思, 答 有所 得 ,恰到好处的指导性提问, 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 考方法,达到开勾引渠、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我先出示了一道题18.15十1.5,学生出现了困难,这时我提问:“小数乘法我 们是怎样学会的呀?”学生很快反应: “变成整数乘法再算。” “那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可以怎么办呢?” 学生很快反应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 的除法来算, 这样的提问引导激活了学生大脑中的原有的知识体系, 让所有的学 生都积极参与思考,打开了思路。3、 设计问题坡度,增强参

12、与力。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课堂问题的设计必定不 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 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能力,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设计问题。 一般,设计问题有两种情况:1 ) 层层递进式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守这一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 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法,把一些 较为复杂困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 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通过一环 扣一环、层层递进的提问, 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 特别是对于一些图形面 积的

13、计算公式的推导或者一些概念、 性质的认识, 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普通学生 不能完全独立思考, 因此教师设计有效的坡度式的提问可以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认 识知识。如在上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设计一下几个问题:A 6-3=2 30- 15=2 240- 120=2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在这些算式中什 么数是变的?什么数又是不变的?B 请大家大胆地猜测一下,被除数和除数要怎样变化,它们的商才不变 ?C 你觉得哪种猜测正确的可能性更高?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可以用什么方法来 证明?(试一试,举例子验证)D初步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这个 规律在其他的除法算式中是不是也普遍存在呢

14、?请举例说明。 (最后得出商不变 性质)又如:有位教师在教 互质数前,了解到学生对互质数与质数的概念 易混淆,讲时他提出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2)互质 数与质数有什么区别?( 3)能否发现和总结出判断互质数的规律?其中有什 么样的 窍门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 化难为易, 从而弄清了互质数的概念, 接着 再让他们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时,就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一步一步的引导, 学生比较顺利地总结出了结论, 而设计问题 的过程也不是完全封闭,给于了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效果不错。 (2)开放有序式数学知识多种多样,有的需要教师逐步引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也

15、有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 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既不 能亦步亦趋, 一步一问的问答式, 也不能所提问题过大过难, 超出学生的思维能 力,在适当的时候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性, 适当地开放问题也能收到好的 教学效果。 开放性问题强调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 力的养成, 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参与热情。有位教师在小数意义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估计 不足,低估了学生,在小数读写环节设计了多个细小、琐碎的问题,帮助学生理 解读小数与读整数区别, 硬生生让学生总结小数读法与写法等等。 学生面对已会

16、的知识时, 面对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时, 厌倦感油然而生, 导致对后面的学习失去 兴趣。在第二次教学中,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直接出示各种 类型小数,让学生试读,不再刻意找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将预设 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即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对有问题的读法,及时指出,并明 确正确方法,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在及时纠错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在读写中所 犯错误印象深刻, 有效避免了错误再次发生。 两次教学结果相同, 学生都掌握了 小数的正确读法, 但是第一次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 更严重的是第一次教学使学 生对学习该知识失去了兴趣,学习没有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没有参与热情问题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适合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达 到良好的教学才是最关键的。在课堂中教师有效地控制问题数量,较好地把握问题质量,首先可以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它的效应不单单表现为课堂教学效 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