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44532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首先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 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 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O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 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 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 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 病不起。因此,在日常生活

2、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 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 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 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 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 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 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 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 越来越

3、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 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 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 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 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 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 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而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 青年中

4、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 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 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今年初 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 要问一一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 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 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

5、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 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 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 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 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许 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龙江 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在学 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据哈尔滨工业 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裴秋宇老师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

6、大体可以分成两大 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 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成长心理问题主要 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 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 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 严重。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 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 与梦想上

7、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其次在 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 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 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 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 比较为突出。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近年来大 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生将于明年开始毕 业,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 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

8、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 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 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 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 重要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许多高校学 生自发地建立了学生心理社团,一些同学还自编自演心理剧来宣传崇尚心理健康 的新潮流。黑龙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晓萍说,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 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

9、发挥出更大 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 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 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 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 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 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 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 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 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 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 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 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