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44444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

2、“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孔孟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儒家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弟子子夏还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家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的现实

3、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正因其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接受和认同。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续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极高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4、”。“综罗百代”是说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内涵丰富,见解深刻。“道中庸”讲的是,儒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玄学化的学问。然而,现在儒学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致陷入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歧途。这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正的不良倾向。儒学要想为更广泛的普通大众所认同和接受,要想在当今社会、当今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化”的怪圈,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走向大

5、众。这样说,并不表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儒学的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化,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新的歧途。应有更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摘编自邵汉明儒学未来如何发展)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B儒家特别强调“学以致用”,他们希望能够解决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C子夏说过“学而优则仕”,这虽然有提倡

6、读书做官之嫌,但归根结底还是强调儒家的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D道家历来主张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儒家则主张正因天下无道,才应变革现实、变无道为有道。【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说明:原文第二段“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选项缺少限制性内容“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前”,绝对化。【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2.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学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是说儒学要想为更广泛的普通大众所认同和接受,就必须跳出“玄学化”的怪圈,走向生活。B.“儒学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中的“形而上”指的是儒学的学理探究,而“形而下”指的是儒学必须走出书斋,走向大众,走向实际。C.“儒学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中的“形而上”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的问题,“形而下”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D.“儒学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是说儒学未来的前途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和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

8、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说明:原文第一段“解决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的问题”是儒家的“内圣”层面;原文第二段“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儒学的“外王”层面,选项偷换概念。【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仍需要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B儒学原本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但儒学未来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摆脱这一观念的束缚。C现代一些新儒

9、家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致使儒学被弄得“玄而又玄”。 D儒学的学理探究并非不必要、不重要,正常的学理探究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说明:原文第三段由“儒学的未来发展”“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可知,选项“摆脱这一观念的束缚”违背原意。【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语段,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是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进一步分析与整理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对一段或者几段文字进行分

10、析概括,而概括中心则是就整篇文章来的分析概括。而对内容要点及中心的概括,要在结合命题意图基础上,抓住关键的语段,推敲领会句段的含义,对内容进行提炼加工,有时需要概括的内容包含了多层意思,要依据试题的要求进行取舍,注意概括的周全。对于文章的内容要点归纳,则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重点。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高瞻远瞩,不偏不漏,又不纠缠于细枝末节。如上面的第2小题,其关键就在于抓住关键的语句,就能够准确的概括出要点。由结果追溯原因,归纳内容要点。所谓,由果溯因,就

11、是根据文中的相关的结论或者观点,找出导致其结论出现的原因或者支撑该观点的论据。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中,有许多有关“为什么”这一类归纳要点的题目,对于该题的解答,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因果溯因法,在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确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是把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原因的诠释或者论据在后,还是在陈述了原因得出结论或者在陈述理由之后得出观点。如果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其原因或者论据就要在陈述观点的句子前面去筛选概括,反之则要在这一句话的后面去筛选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题文】J0(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狄仁杰

12、,字怀英,太原并州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兰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

13、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技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元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

14、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始居母丧,有白鹊驯扰之祥。中宗即位,追赠司空。(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举:提出B. 仁基咨美其谊咨:赞叹C. 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怙:依仗D. 是其技穷,且为患穷:穷尽【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举,应解释为“考取”。【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15、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B.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C.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D.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知识点】本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根据原文语意、语境需要。【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少时耽于读书,还是小孩时,门人有人被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狄仁杰不停读书,不予理睬,官吏责怪了他。B狄仁杰重视孝道,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同府的参军邓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就请求代替郑崇质出使千里之外。C狄仁杰判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犯了误伐昭陵柏树的罪过,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罪不该死,于是皇帝就免除了他们的死罪。D狄仁杰为人正直,擅长举荐人才,所荐举提拔的,像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人,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