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444416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能力的思考 关于农信社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和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出现宽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农户一般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需求,也有各类银行卡、支付结算和投资理财的服务需求,农村经济的多样性,呼唤金融服务的多元性。那么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社如何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全面提升竞争实力,成为当务之急。 当下,农信社产品创新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缺乏产品推广经验,客户接受度不高 一种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需要得到客户的认

2、识、了解和认同,这就需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农信社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始终落后于其实商业银行,缺乏一定的产品推广经验,往往只重视产品开发之初的短期宣传效果,忽略的后期的维系和强化。客户对产品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很难接受并选择新的金融产品。 (二)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导致投放市场难 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从论证研发到推广需要一段时间。某些产品开发完成后,经过逐级备案-上报批准-监管认可,这一系列的步骤走下来,到真正推广需要一个较长的等 1待过程。这个过程很有可能让农村金融机构丧失很多机会,丢掉很多客户,产品最终投放市场后,势必出现“道路漫漫,前景渺茫”的局势。 (三)内控制度不匹配,导致风险规避难 金融

3、产品的创新,需要打破常规。新产品的推出与现有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不配套,规章制度完善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存在着潜在风险。以往,农信社多在案件事故发生后才总结经验教训,补充制定和完善现在的规章制度,事前风险防范机制不到位。另外,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还处在摸索阶段,原则性的问题不好把握,通常只看到了金融产品预期的高收益性,忽视了风险的隐蔽性。 (四)高素质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不强 金融创新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现代金融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没有思想活跃、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农信社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由于农信社地处广阔的农村,对计算机、国际

4、金融、企业管理、投资、保险等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农信社金融创新的开展。 (五)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金融要创新,就必然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信息电子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目前农信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电子化程度普遍低下,加上农信社点多面广,空间跨度大,其 2电子化建设的难度相对较大,这也是农信社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阻碍和外在压力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当前农信社金融服务品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金融创新主要是模仿、借鉴国内商业银行的做法,以吸纳性创新为主,有特色和原创性创新很少,由技术进步引起的金融创新更是稀缺,造成了创新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

5、了农信社金融创新的滞后性和局限性。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经济金融形势,农信社想要长久发展的更好,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缩短研发周期,确保稳健经营 一是要注重可行性论证,减少中间环节,简化报批流程,形成“产、学、研”创新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为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尽快占领市场赢得时间。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建立完整的金融创新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要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多部门联手,根据产品创新的风险性及时更新规章制度,重视事前控制,构筑事前风险防范机制,强化稽核监督和事后监控。多部门协同作战,确保创新健

6、康发展。 (二)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多元服务 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信社的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 3注,可以说农信社进行创新的宽松空间正在形成,农信社应抓住有利时机,定位于农村市场,尽快在经营环境和市场前景上创新整体经营理念,把金融创新提升到增强农信社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地位,积极地探究金融创新的方式和品种。一是要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把农户贷款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为农户架起致富的金桥。真正把农信社办成“农民的银行”;二是要坚持市场化取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如对农业产

7、业化龙头企业可以实行票据贴现、项目融资、科研贷款、订单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对普通小企业贷款可以实行公开评级授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放款效率。同时,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不断增加其业务比重。三是要坚持“双赢”取向,加快疏通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加快结算速度,提高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在帮助县域经济实现腾飞、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管控好风险,达到“社农双赢”。四是强化服务能力。要大力开发新的代理业务,如代理融资、资金管理,代理会计事务,代理外汇买卖、投资理财等。同时依靠电子化手段,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将存贷款、代理、结算和信息咨询等业务品种进行系列组合,并根据客户的要求为其订做综合性、高效性的业务品种。如为客

8、户提供经济、金融情报,为客户筹资活动提 4供咨询等,通过多方面、多维度的创新服务,培养客户的信赖感和归属感。 (三)优化人力资源,激发创新潜力 一切创新都是有人来主导和实施的,因此,农村信用社产品创新重点要解决选人、用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管理中一切不合时宜的做法,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要紧抓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以“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为内容的“三能”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农信社现有的用人制度和劳资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快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吸收懂经营会管理、

9、通晓金融、计算机、法律法规的全才,改善队伍结构。二是要实行竞争机制,优化劳动组合,节约经营成本。打破工资界限,以业绩定报酬,以能力定岗位,进行合理的内部资源配置。打破岗位终身制,对考核处于末位的实行淘汰制。目前在农信社,营销人才为数不多,有系统的市场营销经验的员工微乎其微,农信社应该意识到营销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考核工作作风、岗位责任、业务技能、促销能力等方面,尽快培育选拔出一批既熟悉农信社业务,又擅长公关技巧、懂得揣摩农户心理,掌握一定营销技巧的人才。只有得到人才的保证,才能把农信社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推荐给客户。三是合理配置资 源,均衡发展“营养”。现阶段,农信社受转型升级制度约束,对清收转化不

10、良资产、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队伍的能动性。如信贷营销中老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新员工缺乏经验和责任感而产生惜贷、拒贷,部分内勤员工喜欢安逸的生活,不愿意出外勤参与信贷工作等,这种严重不对称的状况阻碍了信用社健康发展的步伐。作为支农第一线的农信社,只有各业务多面发展,才能走的更远。因此,农信社要综合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实事求是地落实相关责任,使信贷人员能够轻装上阵,对农贷敢放、愿放,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员工参与和管理信贷工作,避免出现人员结构“一边倒”现象,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农信社金融遗留问题是根深蒂固的,要想改变金融创新尴尬现状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还有待不断总结,进一步的探索,相信经过创新升级后的农信社,定能成为金融改革的弄潮儿。 单位:凌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供稿人:李岩电话:18940413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