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40422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与教育(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与教育?58、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创新的教育思想中不包含C。A.由博致精 B.深思能疑 C.由精致博 D.重视异同论1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 B A.朱熹 B.王守仁 C.韩非子 D.黄宗羲2“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假设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表达出的教学原那么是 D A.可接受性原那么 B.循序渐进原那么 C.启发性原那么 D.因材施教原那么3.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

2、量有余,那么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表达的教学艺术是 B A.自主学习 B.量力而精 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5.“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 B 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原毁?选读其中“修的正确解释是 D A.修养 B.修身 C.养性情 D.进修,求上进 7.“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3、。?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 B :A.廉洁 B.少,低 C.清廉 D.廉政8.“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进学解?最正确的大意是 C A.做事选精当的事情,说话一定要有玄机。B.记叙事情选最重要的,记叙言论掌握言外之意。C.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D.记事的人要选重要的人,写言论的人要有修养。9.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奉献是著有论述教师问题的?师说?,目的在于 A A.光复“师道 B.论述教师的价值 C.传授学习方法 D.树立师德10.“传道、受业、解惑也的“业指 C A.事业 B.学业 C.古人“六艺之业 D.专业知识11.“业精于勤,荒于嬉

4、,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 B 规律。A.教育 B.学习成败 C.道德教育 D.人的成长12.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B.成人对小孩的影响 C.小孩与成人道德教育的因果关系 D.道德教育的任务有阶段性13.“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假设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假设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假设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拟好的方法是 B A.广闻博览 B.熟读而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14.朱熹认为的“小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 B A.612岁 B.815岁 C.7-12岁 D.5-12岁15

5、.朱熹认为的“大学教育阶段, 年龄段是A A.15岁以后 B.1520岁 C.16岁以后 D.18岁以后。16.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 A ,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A.教理 B.认识事物 C.传授科学知识 D.明人伦17.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D A.修身 B.传授治国之道 C.传授家族礼仪 D.为朝廷培养有用的人才18.朱熹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C A.明人伦 B.明确伦理纲常 C.居敬 D.反省19.朱熹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

6、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表达他主张的教学原那么是 A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发奋和温故时习 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20.朱熹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表达他主张的教学原那么是 D 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B.勇猛发奋和温故时习 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21.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发奋,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假设半上半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表达他主张的教学原那么是 B 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B.勇猛发奋和温故时习 C.教人

7、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22朱熹说:人而不学,那么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那么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断,一暴十寒,终缺乏以成其习之功矣。他强调了 A 的教学原那么。A.时习 B.笃行 C.博学与专精 D.勇猛发奋23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 C A.不断努力 B.循序渐进 C.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努力学习,那么自有进步 D.学习要有方案性24.朱熹说:徒明不行,那么明无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那么行无所问,冥行而已。他强调的主要观点是 C A.知的作用 B.行的重要性 C.知行并

8、进 D.知与行的关系25?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 A A.家教标准 B处世哲学 C.集大成之作 D.家庭教科书26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 D A.清谈家 B.章句博士 C.状元 D.效劳国家的统治人才27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的教育内容是 A 。A.实学 B.章句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28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那么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是说父母的教育应该( C )A.严爱 B.慈祥 C.严慈结合 D.顺其自然29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 A A

9、.强调为人厚重 B.强调孝与仁 C.强调为人厚道 D.强调老实守信30颜之推认为“厚重的道德品质包括忠君、孝顺、谦恭和 A A.礼让 B.城市 C.谦逊 D.厚道 3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 B. 。A.两回事 B.一回事 C. 两截 D.不相干32“以知为行知与行的关系是 A. A.知决定行 B.行决定知 C. 二者相干 D.二者不相干33王守仁的籍贯是 C A.广东 B.河南 C.浙江人 D.福建人34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 A. 著作。A.哲学

10、 B.文学 C.历史 D.社会学36王守仁是宋明 D 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A.哲学 B.文学 C.历史 D.主观唯心主义37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 。A.?王文成公全书? B. ?传习录? C.?大学问? D.?进学解?38韩愈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诗句中指出理解书本知识A A.重要 B.不重要 C.有的重要 D.有的不重要39韩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讲述了 C A. 有的疑惑可以不解 B.学生自悟的重要性 C.教师解惑的重要性 D.有的疑惑不重要40韩愈的籍贯是现在B 省。A.河北 B.

11、河南 C.陕西 D.山东41以下作品属于韩愈的是 D A.?明儒学案? B.?留别海昌同学序?C、?广师说? D. ?韩昌黎集?42 A 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A.纪 B.记 C.计 D.既43怠者不能 A ,而忌者畏人修。A.修 B.秀 C.休 D.羞44“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译文正确的选项是 B A. 对记事之的人提取它的要点,对造谣者划出它深奥的意义。B. 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C. 记事情要抓主要的内容,说话要抓住玄机。D. 记事情抓要点,说话抓重点。10.关于教与学的认识,不是王夫之观点的是 AA.教师可以强迫学生学习 B.

12、学生应该自我勉励C.教师既要善教又要善学 D.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16.“苟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语出A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45“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其中“详的正确解释是 C A.详细 B.仔细 C.(对别人要求)高 D.打量46种树者必 A 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 A.培 B.赔 C.配 D.倍47.夫同言而信,信其所( D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A. 钦 B.勤 C.清 D. 亲48.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的正确解释是( B )A. 每个人都爱孩子,很少不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B.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C. 每个人都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不多。D.人们都一样爱孩子,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不多见.49兄弟不( A ),那么于侄不爱.A.睦 B.慕 C.牧 D.目50“今有施那么奢,俭那么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的最正确的解释是( C )A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B.讲节俭就变成吝啬的情况。节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