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角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400535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角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校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角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校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角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校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角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校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角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角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角与角的度量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选优质数学资料最新精选优质数学资料6.5角与角的度量 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对角的认识有不同版本,如人教版的教材把“角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北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将“角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二年级的下册;而浙教版的教材则把“角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这些教材都倾向于把角和直角的认识分成两节课来完成。初中教材将“角与角的度量”安排到了初一阶段,遵循了课标关于同类知识螺旋上升的理念,并根据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整个初中阶段所讨论的角度范围为0180,教材重点强调了角的旋转定义法,它对今后角进一步扩展到0的角及度数为负的角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高中阶

2、段相关内容的继续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课以小学中所认识的角为知识经验来引入角的定义,由于小学并未教角的表示,因此角的表示法就成了本课的重点。接着从角的定义中关于终边、始边的内容出发,结合量角器、圆规等教具自然引入角的度量,在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足1的情况时角度单位需要进一步扩充到分和秒,从而引出了本课的难点:度、分、秒的单位换算,教材在此处适时给出了三个例题,分别是:度化度、分、秒;度、分、秒化度;度与度、分、秒的混合运算,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交流、评价、反思等环节克服教材难点。教学背景:1 学情分析:在小学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包括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

3、射线所组成的平面图形”;了解直角及其画法;能识别锐角、直角及钝角;认识平角、周角等。给本课教学提供了经验和认识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但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的定义、表示、换算等有进一步认识的要求。初一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对概念性基本图形已有了形象的认识,非常需要在数学语言、符号表示等方面进行更加规范、系统的学习。本课是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的第五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画法和表示,对于如何用字母表示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同时,由于小学已经知道周角360、平角180,这就为量角器的操作和角度换算教学提供了基本的算法依据

4、。本校目前已全面实现小班化,平均每班人数25人左右,执教者所在年级中大都为外来务工子女,且数学学习基础薄弱,所在班级近学生在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运用及几何语言的表述、理解上存在滞后,运算能力也非常薄弱,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明显不足,热情似乎也不高,急需教师适时、合理地给予鼓励、帮助。故此,执教者于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并要求这学生主要预习角的表示方法部分(看书为主);另学优生主要预习度分秒的换算部分(看书并完成相应练习)。2 教情分析:教者从教11年来已经是第4次执教本课,从以往的教学来看,每上一次教者都觉得自己在课的重难点把握上更加准确。同时深切的体会到:往往在课中的每个衔接阶段的处理是否得当上纠

5、结不已,这导致有时由重点教学转向难点教学时显得生硬、死板,甚至手足无措。从以往学生反馈来看教学效果并不好。鉴于以上学、教情分析,本课执教者力图利用初一新生好胜、渴望交流等学习心理,融入更多的小组竞赛、互助交流与合作的教学环节,使课堂充满鼓励、欢声、笑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认识角的有关概念;会用符号、字母表示角;掌握度、分、秒单位及其换算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的研究方法;实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语言及符号美;养成用数学的

6、观点观察世界的品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 分层目标:优等生通过这堂课不仅学会角的各种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而且熟练掌握度、分、秒的单位换算,并能初步应用单位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等生通过这堂课学会角的各种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并掌握度、分、秒的单位换算,能对实际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后进生通过自主预习和课堂交互学会角的各种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基本掌握度、分、秒的单位换算。5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和表示法6 教学难点:度、分、秒的单位换算;60进制的理解教具准备: 三角尺(一副)、圆规一个、量角器一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计教学用时引入阶段回顾1 展示

7、两把三角尺,并问三角尺中有什么几何图形?小学里你学过哪些关于角的知识?你认识哪些角?2 生活中哪些场景给你以“角”的形象?教室里有没有?请举例说明3 教师板书课题“6.5角与角的度量”1 问题1、2学生口答2 问题3学生抢答(以小组为单位,答对组可得1分,答错组不得分亦不扣分)通过具体的教具,形象地导入小学里学过的角,回顾过去的知识经验,为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作充分的“热身”。用开放式的问题及游戏的形式在课的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分钟情境定义阶段操作1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角2 提问:什么是角?小学里怎样定义一个角?3 展示圆规,将其中一脚贴着所画角的一边,固定点与角

8、的顶点重合,另一脚绕固定点向上绕到与角的另一边重合为止,引导学生模仿操作过程并观察这一操作过程4 结合所画角,给出顶点、始边、终边等称谓1 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并互相检查2 观察自己画的角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并由一后进生回答提问3 小组合作、讨论并由一中等生给出角除了“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一定义外,还有怎样的定义方式?通过学生画角的操作再一次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为下一步角的动定义做铺垫。利用圆规,学生亲历操作,并观察、思考角的动态形成过程,有利于最后抽象出角的动态定义“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小组合作、讨论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述能力。

9、5分钟观察抽象重点阶段表示师:同学们已了解了角的定义,尤其是第二种动态定义方式,那么如何去表示角呢?是否可象线段、射线、直线那样用字母表示?1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师将易错点和易混点列于黑板;师教希腊字母读法。2 提问:3个大写字母表示时,最中间的字母表示什么?能否用3个小写字母表示?AOC能用O表示吗?为什么?角有几种表示方法?3 教师巡视学生试做情况(尤其关注后进生的表现,给予正确者适当鼓励,并及时耐心纠正错误)4 引导学生自行小结角的表示法及角的数法1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关于角的表示部分内容并准备合上书本回答问题2 抢答提问(以小组为单位,答对组可得5分,答错组扣5分)3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1

10、55页做一做后组内互查、纠错;完成课内练习1后组内小结角的表示方法及个数的数法4 学生自画图形(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并标字母后,相互考问同桌图中角的数量及角的表示方式。经历了之前热烈讨论合作后,课堂需要安静,自主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同伴转到课本,同时锻炼他们阅读能力。在自学过程中师将易错易混点一一列出,起到统筹安排课堂之功,一来学生自学了角的表示,二来于过程中同时关注了这几点,加强警惕。练习环节不在多,而在精,用教师的耐心巡视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试做阶段过关,教师把好第一关,学生练习起来就轻松。最后的小结需要从定义的角度出发。设置学生自画图形环节以进一步提升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和

11、良好的数学素养。10分钟试做巩固小结提升难点阶段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图形中找角的个数时已经知道“先看顶点,再确定始边,最后找终边条数”的技巧,现在将AOC的终边OC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最后能够得到哪些特殊的角?1 以圆规演示终边继续依箭头方向旋转而成一直线或终、始边再次重合2 以量角器演示度量角的过程3 提问:量角器上的平角被等分成多少个1的角?在你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4 板演例1、例2、例35 在学生课堂练习中巡视、评价解题过程(关注中等生、后进生表现,及时耐心地释疑)6 及时、准确地发现各种学生在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并且在完成练习后汇总、点评和小结1 观察量角器的结构并探究量角器上的刻度有何

12、规律2 用量角器测量书本上给出的两个角的度数3 发现角度可以不足14 快速抢答教师提问,并采取加分等鼓励措施5 课堂练习:完成课内练习2、3、4(共6题每组1中等或中下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6 练习过程中可相互讨教、学习总结解题经验,且允许本组内成员帮助板演者7 学生共同评价,正确组加10分过渡阶段让学生再次从角的动态定义出发体会1的概念;量角器虽在小学阶段接触过,但认识程度并不深,故而设置观察、探究等教学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在测量过程中,学生自然发现B度数不足94,为度分秒的换算作铺垫;再次设置快速抢答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刚学到的60进制单位换算,并再次使学生维持竞

13、争意识和学习兴趣;课堂练习和评价过程应该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若只是教师统一点评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通过学生互帮、兵教兵形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组间互评又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15分钟演示操作探究练习小结总结提高阶段总结1 请1位同学小结一下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2 将本课重难点列于黑板以便小结3 多媒体出示“挑战题”,适时给出点拨1 组内交互学习、讨论、补充本课所学内容、注意点、易错易混点等2 各组长累计本组最后得分,评出优胜组3 讨论、交流“挑战题”的解法师生共同总结、疏理课中所学内容,通过相互补充的总结方式有利于学生建构起完善的认知结构;“挑战题”放最后使学生得

14、到学以致用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优等生思维品质,做到不仅让他们“吃得好”,而且要“吃得好”10分钟提高布置作业1 给自己的课堂表现打分,并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的体会(可以数学日记形式出现)2 完成课后作业题15(作于几何练习本上)3 完成省编数学作业本(后20%学生只完成基础练习,其余学生全部完成)评价体系不能只有教师参与而没有学生加入,自我评价应该成为一种首要的评价方式;通过课后作业题进一步巩固所学,并通过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漏洞;分层作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取所需,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个别差异教学。2分钟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叫做角。2 角的表示:符号“”,读法“角”三个大写字母(顶点字母放中间),如图1,ABC或CBA;数字或希腊字母(教字母读法及标注位置),如图2,1、;一个大写字母(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如图1中B,如图2中AOC不能用O表示。3 做一做:课本P15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