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38816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呈现状、问题与对策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呈现状 劳动密集型产业狭义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支出与设备折旧和研发(R&D)支出相比所占比重大的行业;广义是指单位资本雇佣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一般觉得,商贸餐饮、运送通信、文教卫等服务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及中小公司和个体私营公司,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公司)。国内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最新记录,全国1564岁的人口有909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4%,约占全球1/5强;年末全国就业人口74432万人

2、,其中城乡就业人员25639万人。劳动力成本低,成为国内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要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全国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增长值达到3766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3%;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241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2%。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长值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纱、布、化纤等纺织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72%、16.21%和19.16%,微型电子计算机、传真机、房间空调器、集成电路、移动电话机、光通信设备等电子、家电组装加工产品分别增长119.79%、151.13%、59.27%、

3、53.99%、50.1%、和34.11%。从近看,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就业数量远远高于第二产业。据记录,1992,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3098万人增长到21090万人,增长7992万人,平均每年增长近800万人,占总就业的比重由19.8%提高至28.6%。而第二产业同期由14355万人增长到15780万人,仅增长1425万人,年平均增长143万人,占总就业的比重由21.7%下降至21.4%。分行业看,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间增长就业1760万人,增幅54.8%,是增长就业量最多的行业;交通运送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增长就业410万人,增幅24.5%;社会服务业增长451万人,增幅70.1%,是

4、增幅最大的行业。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同期增长就业1233万人,增幅46.4%;制造业同期减少就业799万人,减幅达8.77%。近些年,由于工业公司改制和实行减员增效等措施,工业就业在大幅度减少。据1998记录,在工业39个行业中,就业略有增长的仅有4个行业,1个行业持平,其他34个行业所有减员。而就业增长的行业有两个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服装及其她纤维制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就业3万和21万人。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和集体经济的就业普遍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则大幅上升。1998,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分别减少就业1175万人和419万人,而非公有制工业增长就业570万人。目前,

5、非公有制工业已成为工业就业的主体。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体的服务业发展很不充足,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从三次产业的就业构造看,目前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国内仅为28.6%,而欧美日澳8国平均为69.55%,东欧5国平均为50.4%,东南亚8国平均为41.74%,拉美的巴西为56.5%,在记录的23个国家中,国内排在倒数第二,仅略高于缅甸(25.1%)。虽然第三产业的增长值比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已突破30%(1988年为30.2%),但来始终徘徊不前,直到也仅为32.28%。,国内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而第三产业增长值仅增长6.7%,不仅低于

6、GDP增速2.4个百分点,同比也减慢0.8个百分点。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一方面会加剧社会就业紧张的局势,同步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都市化的进程。2. 重化工发展阶段老式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市场相对萎缩国内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产业增长浮现了值得注意的新特性,即“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与农业、服务业和轻工业相比,汽车、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学等重化工业增速明显加快,占总量比重明显上升,并拉动矿产品和原材料产品的增长。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形势明显好于纺织服装和文体用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

7、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公司是大公司的10倍以上。从可预见的35年,老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以及商贸服务业也许浮现相对较大的投资市场萎缩,从而也许使这些部门的就业需求大大削弱。3. 经营性固定资产“基尼系数”大,中小公司和民营公司融资难加剧国内既有经营性固定资产高达数万亿,但大部分集中在国有重化工公司(目前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国有经营性资产合计达30279.4亿元),而许多量大面广的中小公司实际占有的经营性资产数量很小,形成了占有经营性资产的“基尼系数”很大,需就业人员因没有可运用的资产,而无从就业。同步,中小公司和民营公司发展仍面临融资

8、难的问题,据国家发改委对中小公司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中小公司因无法贯彻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贯彻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达到56%。调查还显示,由于正常融资渠道收缩,导致非正常融资迅速膨胀,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公司的融资成本,融资难进一步加剧。4. 鼓励性政策局限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从政策环境看,目前国家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既有和新办特定公司和个体经营户在工商登记和税收减免方面出台了某些扶持性政策。但这些政策扶持对象仅限于国有公司下岗人员,公司类型也重要限于某些老式的服务型公司,因而对大多数公司多用人工并没有太强的鼓励作用。并且,有些政策

9、尚有一定的负效应,如强制性社会保障,对那些创业初期阶段的中小公司来说,为员工缴纳社保金是一项很大的承当,对多用劳工的公司显然不利。此外,劳动密集型中小公司需要的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信息征询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尚很欠缺。与融资问题相比,中小公司的技术创新问题更为主线和核心,国内中小公司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面对全球化下的剧烈竞争,如果中小公司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使产品水平有一种大的提高,就很难生存和发展。5.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将遭遇更大的阻力劳动力低成本使得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但也最易触动贸易摩擦敏感的神经,国际上

10、除了设立技术(绿色)壁垒、实行反倾销手段来限制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外,目前又一道无形的外贸壁垒SA8000原则正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SA8000原则是全球第一种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原则,规定公司或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步,必须积极承当对环境、社会和利益有关者的责任,内容涉及环保、公益事业、健康安全、差别待遇、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等。尽管该原则的宗旨不错,但它却极易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据悉,国内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日用五金等产品均受到SA8000的约束。 需要采用的对策措施 1. 把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作为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任务目前有一

11、种见解在诸多地方较为普遍,就是把推动工业化等同于大力发展工业。其实这种结识是片面的。工业化实质上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非农产业既涉及工业也涉及服务业,目前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大部分就业已转向服务业。国内正处在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工业化的任务虽然还没有完毕,但已进入人均GDP 1000美元的新阶段。国内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大体相称(第二产业增长值比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落后发达国家高达40个百分点。因此,不仅要从吸纳社会就业角度,并且要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结识国内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除了老式的商贸、餐饮、修理业,

12、还要特别注重发呈现代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业;既要继续发展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也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电信及法律、资信评估、信息征询等各类中介服务。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通过加快城乡化解决需求方面的制约,同步需要打破行业垄断,建立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2. 按科学发展观规定,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与先进技术在公司内的有机结合,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是发展方向。为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定,下决心裁减那些污染环境、资源消耗多、安全

13、性差、损害健康的落后的劳动密集型公司,如“五小工业”;另一方面,对具有比较优势的老式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快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改善工艺,改善劳动条件,开发新产品,实行品牌战略,在生产规范、质量原则、环境卫生等方面努力与国际接轨;第三要大力发展环绕高科技产业终端环节或外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业,如IT业和新兴家电业;此外,还要鼓励发展为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或对精湛手工艺品的追求必须采用人工作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个性化服装和用品以及采用电脑设计的陶艺、雕刻、刺绣等生产。2. 强化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中小公司的扶持,创设宽松的政策环境国内已出台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制定了

14、中小公司增进法,并将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政策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对于国内的劳动密集型公司特别是非公有公司和中小公司来说,仍感到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确立其法律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本上,政府应在税收、审批和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放宽限制,为劳动密集型公司的发展发明更宽松的外部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就业奖励、劳动成本补贴、减免税等政策工具,对发明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公司提供刺激。各级政府可以考虑从财政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根据在一定期期内发明就业岗位的数量多少,对公司主予以奖励;或根据其支付的劳动成本,予以一定比例的补贴;也可以对发明就业超过

15、一定规模的公司主,在地方可减免的权限内提供税收优惠。对中小公司资本性投资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按40%-80%在公司所得税前扣除;公司和个人以固定资产投资入股开办中小公司的,其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可以从被投资公司的销项税额中抵扣;个人所得用于开办中小公司和再投入的部分可以免征或减征个人所得税。3.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支持针对目前劳动密集型中小公司在融资方面存在着的渠道不多、形式单调的问题,可以考虑进一步采用如下措施:一是建立中小公司银行。容许中小公司联合组建以中小公司为重要股东、以公司互助为重要业务范畴的、区域性的中小公司互助合伙银行,其职能重要是为了小公司融资。

16、二是兴办由非政府机构组建的信用担保机构,以解决劳动密集型公司融资担保难的问题,担保机构实行公司化运作。三是组织中小公司建立资金互助会,中小公司缴纳一定的入会资金,就可以得到远远不小于入会资金的贷款。四是容许中小公司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融资,选择有条件的中小公司以共担风险方式联合发行公司债券。4. 建立完善面向中小公司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成立为中小公司提供多方面服务的中小公司协会、联合会等组织,并使这些组织可以真正反映中小公司的声音和利益规定。另一方面,鼓励多种中介机构、社会团队组织等在开展专业化协作、产品销售、进出口业务等方面为中小公司牵线搭桥。实行征询服务补贴制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对中小公司提供培训、信息、征询、融资服务、税务代理、记账代理等服务。手工业合伙社是中小公司的最为典型的社会团队组织,应在为中小公司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