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区别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34639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区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自身的活动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条件所造成的危害,其 特征是危害性、人为性、普遍性、持久性。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 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 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 性污染等。环境污染侧重于由于排放污染物过多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而产生的环境退化,如 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城市表现较突出。生态破坏主要因为对资源利用不当或 过度索取而导致的环境恶化,农村更加严重,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 漠化等

2、。环境问题严峻形势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 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 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5)矿山废水、废渣。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 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全球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一暖一冷一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 升。1

3、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 0.48 C。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 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 C 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 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 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 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 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

4、 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 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 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漠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 (0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02), 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 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 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 2 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 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 破坏了 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

5、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 层平均减少了 1015 %,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 35 %。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 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3) 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 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 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 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 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

6、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 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 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 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 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 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4) 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 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 %淡水中,25% 为工业用水,70 %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

7、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 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 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 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 2030年,严 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 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 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 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 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

8、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 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 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 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5) 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 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

9、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 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 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6) 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 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 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

10、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 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 来减少了 11 %,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 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7)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

11、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 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 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 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 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 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 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

12、,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 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 地的消失。(8 )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 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 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 %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植物将消 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 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 威胁,对人类社会

13、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 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 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 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 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 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 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10 )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

14、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 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 500余种。随着工农 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 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 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基本生态过程即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和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的生存的问题,其特征是整体性、全面性、复杂性;生态是研究

1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理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现在生态环境经常被乱用。姑且认为生态=环境的不少一般情况下,以人类为中心考虑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以生物圈为中心涉及的问题就是生态 问题;由于人类也是特殊的生物,所以广义的生态包括一切环境。生态环境一词的提出是已故院士黄秉维提出的,并被写入宪法。黄是从事综合自然地理学研 究的,对生态不太熟悉,后遇见中国生态学鼻祖阳院士,才意识到这个提法不妥,可惜至今 没有改过来。在地理工作者看来,生态、环境问题一定要分开,因为生态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范畴,环境 问题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交叉融合很多,都想扩大地盘,都想包罗万象。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生态、环境并

16、列可以,侧重点不同;但是尽量不要用“生态环境” 这个词,概念内涵很多重复生态严峻形势1.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2. 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3. 土壤酸化、盐渍化问题严重、耕地减少4. 河流断流日趋严重5. 湖泊退化愈演愈烈6. 地下水位下降7. 冰川后退,雪线上升8. 湿地破坏加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9. 海洋生态问题严重10. 森林生态功能衰退11. 草地资源退化12. 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灭绝威胁13.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14. 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工程建设等加剧生态破坏(2) 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1.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 影响社会安定3. 加剧自然灾害4. 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1. 发展思想的偏差2. 宏观决策机制不健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