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本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34101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区总体规划范本(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旅游区总体规划本- -日期: / 项目名称: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室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规划指导开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左国宝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规划组卫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室博士黄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室高级工程师冬青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涛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工程师第一章区位关系分析一、广域关系1、广域区位关系分析碣石山旅游区位于省滨州市无棣县大山镇。在300公里的旅游半径,分布有、等大城市。碣石山旅游区交通便利,国道、省道和县、镇公路已形成密集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好,300

2、公里旅游半径的大城市游人行程均在3小时左右。正在修建中的滨博高速公路北延段和黄烟铁路完成之后,还将大大缩短游人行程时间。2、广域地位碣石山具备资源、区位和交通的优良条件,具有发展成为中国鲁北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潜力。二、省域、市域关系1、省域、市域区位关系分析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拥有泰山、曲阜等世界级资源和、等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迅猛。滨州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旅游业启动较晚。2002年初,以古齐国文化为背景、以子兵法园为主导项目的大型旅游区在子故里-滨州市惠民县破土,现已试运营。1999年4月21日,碣石山被列为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001年9月15日,经省政府批准,碣石山复名,由此

3、而确定了碣石山作为旅游资源的高品位、高价值。碣石山旅游区可以与子兵法园相呼应,共同奠定滨州市旅游业的新格局。2、省域、市域地位碣石山是省、市具有高品位、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碣石山旅游区可以成为省、市旅游优先发展项目和重点景区。三、县域关系1、县域区位关系分析无棣县地处滨州市最北端,北界省黄骅市、海兴县,西临庆云县,南连县,东南靠沾化县,属鲁北平原滨海地带,有粮棉之丰,兼枣牧之饶,擅渔盐之利。无棣县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唐尧时代,县境有大口河国家级保护区,分布着家窑、秤砣台、台、汉垒、广武城、城等古文化遗址和海丰塔、吴氏故居等古建筑遗存,均具旅游开发潜值。在滨海地带有盐田、贝壳堤等独特景观,有渔家

4、、渔村、渔事等地域风情和民俗风情。对无棣县旅游资源,我们做如下分析:(1)从构成方面分析,无棣县的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类、人文类遗村居多。(2)从规模方面分析,除碣石山、大河口属景域型资源之外,所有人文旅游资源的规模都很小,属景段、景元型资源。(3)从分布方面分析,旅游资源呈散点式分布,虽然分布广,但密度小,彼此之间缺少联系。(4)从品位方面分析,以碣石山、大河口的品位层次最高,吴氏故居、海丰塔、清代小学可进行组合式开发,提升品位,成为县域的主要景点。2、县域地位碣石山是无棣县域规模较大、品位最高的小型景域型旅游资源。具备开发为旅游区的潜质,碣石山旅游区的开发对无棣县旅游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

5、义。四、综述碣石山旅游区以其资源的高品位、区位条件的优越性、交通条件的便捷性等,将成为省北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无棣县旅游业的支柱产品。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分析一、地理位置、规划面积碣石山旅游区位于省滨州市无棣县北部大山、小泊头两镇境,南接德惠新河,东与大济路为邻,北以新海路为界,西志马颊河东。地理座标为北纬3758,东经11740。规划面积 3,537,600平方米(约5364亩)。旅游区南距县城30公里,东距渤海40公里。二、历史沿革碣石山所在地大山镇是历史悠久的古镇,明清时即称大山镇,是海丰县(今无棣县)的七大市镇之一。现辖土地71.3平方公里,34村,全镇共计6951户、25800人,主

6、要从事农业。大山镇自古是进入京津物流通道上的要镇,著名的鲁北大集是最大的大牧畜集散地。大山镇还是金丝小枣的重要产地,深加工产品枣汁、枣酱连获省和全国的四个金奖,因此享有中华金丝小枣第一乡之美誉。三、地质地貌碣石山形成于73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一座中心喷发式火山锥,海拔63.4米,山体由玄武岩、火山弹、火山灰构成。碣石山周边土地为退海形成的河滩高地,地表为滨海潮盐土和大山褐土,属劣质土壤,除少量中低产田外,大部分土地不宜耕种。地势平坦,南高北低,黄海高程5.9-4.8米。四、水文碣石山南有德惠新河,北有马颊河流经。地下潜水埋深1.7米至2米。五、气候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7、,干湿明显,春季多雨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长而干寒。年均温度12.1。年平均降水量为579.7毫米。六、开发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1)优越的区位条件:300公里旅游半径符合都市人出游的空间要求,因此有利于吸引、等城市的旅游者。(2)便捷的交通条件:国道、省道、市县公路已为碣石山旅游区形成了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3)独特的资源条件:碣石山在广域、省域、市域和县域,均属具有古悠、珍稀、奇异特征的资源。(4)碣石山周边地势平坦,多为低洼荒碱地,不宜耕种,因此有利于扩大景区围,增加景区容量。(5)德惠新河、马颊河流经,经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实地勘察,可以开挖大面积、大容量水体,在增

8、加水体景观的同时,也将大大改善人居环境。(6)历史文献、资料丰富,可以为碣石山景观复原提供可靠依据。(7)政府支持。2、不利条件(1)碣石山山体、植被和历史建筑破坏严重。(2)碣石山面积小、容量小。(3)碣石山周边是居民、商贸企业的密集区。东、南、西三侧分布有大村、大山中村、大村三个行政村和大山镇政府等,北侧建有地震台等,因此碣石山扩容牵涉居民拆迁、政府拆迁等实际问题,必须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概况1、历史文化名山经专家多年考释,确认无棣县大山镇马谷山即为尚书禹贡等史籍记载的碣石山,是禹疏九河,皇、汉武东巡,操东临的历史名山、文化名山。2001年9月15日,经省人民

9、政府批准,马谷山复名碣石山。著名历史学家安作璋教授认为,碣石山复名,解破了学术界包括我在多年的疑惑与成见,同时也给无棣争得了一个千古名山胜地。(在碣石山复名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火山遗存根据科学鉴定,碣石山形成于距今73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一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锥型复合火山堆;是国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其结构为火山弹、火山灰、火山砾岩、火山熔岩组成,岩性为暗褐色霞石岩,极具地学价值。省有关文件认为它对于揭示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环境演变过程,追溯近代人类活动踪迹与火山岩科研教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1998年12月,碣石山被审定

10、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3、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禹迹茫茫问九河,海滨碣石未销磨,碣石山地处黄河故道,经历、见证了黄河几千年的变迁,粘附、积淀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是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首先,在自然景观方面,大自然鬼斧神功的雕琢,为碣石山留下了达摩洞、钓鱼台、山口井等颇具神奇色彩的景观。其次,在人文景观方面,碣石山上曾建有玉皇庙、碧霞元君宫、观音堂、二郎庙、魁星阁、关帝庙等,容佛、道、儒文化于小小的一山。再次,根据史籍记载,夏禹、始皇、汉武帝、操等或治水、或巡游,都在碣石山留下了踪迹,也在碣石山留下了如碣石门辞、观沧海等诗文。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也为碣石山留下了数十首诗赋。二、资源特征1、

11、古悠特征碣石山形成于73万年前,其人文历史可以上溯至唐尧时代。2、珍稀特征碣石山属国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3、奇异特征碣石山因奇山、奇史、奇事、奇洞、奇井等可称奇异之山。4、科考特征碣石山是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颇具科考、科普价值。三、定量评价1、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系统评价(1)自然资源Ba1.02+Ba2.02+Ca2.01+Ca1.01(2)文化资源Bb1.15+Bb1.11+Cb1.05+Cc1.03其中属性前大写字母代表规模等级分类;小写字母代表资源分类中的景系;黑点前数字表示景类,黑点后数字表示景型编号。可以认为,碣石山旅游资源属于小型景域,从整

12、体上看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具有开发前景。2、火山遗迹、山口井定量评价表愉悦度奇特度完整度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历史文化朝拜休养娱乐景点地域组合旅游环境容量交通便捷程度交通安全性交通费用食宿条件旅游商品导游服务管理水平合计20 12 12 3 5 9 4 7 9 7 3 2 1 3 1 1 1 101火山遗迹系数 0.6 1.0 1.0 0.4 1.0 1.0 0.4 0.4 0.8 0.8 0.6 0.8 0.8 0 0 0 0.8 71分值 12 12 12 1.2 5.0 9 1.6 2.8 7.2 5.6 1.8 1.6 0.8 0 0 0 0.8 山口井系数 1.0 1.0 1.0 0.3 1

13、.0 1.0 0.4 0.4 0.8 0.8 0.6 0.8 0.8 0 0 0 0.2 80.3分值 20 12 12 0.9 5.0 9 1.6 2.8 7.2 5.6 1.8 1.6 0.8 0 0 0 0.2 第四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滨州地区志无棣县志禹贡碣石山二、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5年-2008年远期2008年-2020年三、规划指导思想以保护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碣石山的历史文化资源、科学考察资源为依托,通过规划总体布局,使碣石山旅游区成为环境优美、景观富集,可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趣旅游需求的现代旅游目的

14、地。四、规划原则1、依法严格保护碣石山火山地质遗迹的原始性,任何建设行为和旅游活动以不破坏、不改变资源为前提。2、以观光游览、科考科普、休闲度假、风情体验为主要利用方式。3、以切实保障当地居民利益为前提,在政府领导和协调下,有计划地进行居民调控搬迁,以扩大景区围,并通过旅游项目开发,安排当地居民就业。五、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初步完成景观恢复和设施基本配套,年接待规模约2万人次。2、中期目标完成全部景观恢复,完成火山博物馆建设,年接待规模8万人次。3、远期目标建设成为景观富集、环境优美、效益显著、在省外享有知名度、年接待规模18万人次的旅游区。第五章围、容量、规模一、围1、围界定原则(1)保护景观和构景空间的完整性。(2)在保护优质农田前提下,尽量利用荒碱地和低产田,扩大景区容量以有利于经营。(3)有利于保证、改善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4)有利于今后发展。2、界定方法东以大济路为界,自大济路与辛海路交界处沿辛海路向西延伸2200米;向南沿大济路延伸1300米;南侧穿越三个自然村900米,折向泊山路700米,延泊山路向西延伸1050米,折向北2200米。3、面积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