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3409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 物 药 剂 学 与 药 物 动 力 学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 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 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并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4、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

2、传因素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1、被动转运的特点:(1) 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 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3) 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4) 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2、 膜孔转运中分子小于微孔的药物吸收快,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含水小孔吸收。3、 主动转运的转运速率可用米氏(Michaelis-Me nte n )方程描述:4、主动转运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消耗机体能量;需要载体参与;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量及其活性有关;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受代谢抑制剂影响;有结

3、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5、被动转运与载体媒介转运速率示意图,如右图6、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7、胃空速率:胃排空的快慢用胃空速率来描述。8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胃内容物黏度、渗透压;食物的组成;药物的影响。率速运转被动转运/_载体媒介浓度9、肝首过效应: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代谢”或“肝首过效应”。10、避免首过效应的方法:答:静脉、肌肉注射;口腔黏膜吸收;经皮吸收;经鼻给药;经肺吸收;直肠给药。11、 避免首过效应的剂型: 贴剂皮肤给药;气雾剂和粉雾剂经呼吸

4、道或经鼻黏膜吸收;口腔粘附片黏膜吸收。12、肠肝循环:指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肠肝循环现象在 药动学上表现为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13、引起肠肝循环的因素:现象主要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有些由胆汁排入肠道的原型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G,极性高,很少能再从肠道吸收,而大部分从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如氯霉素、酚酞等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高,分泌人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原型药物,又被肠道吸收进入肝脏。14、 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胃肠液中未解离型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

5、解离常数pKa与消化道pH的函数,可用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表达: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式中C u,Ci分别为未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的浓度。当酸性药物的pka值大于消化道体液 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C u占有较大比例。 当碱性药物pk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则解离型药物浓度C i所占比例15、评价药物脂溶性大小的参数是油 /水分配系数(K o/w)16、溶出速度可用 Noyes-Whitney方程描述:dC Ddt= hS(Cs- C當为药物的溶出速度,D未溶解药物的扩散系数,S为固体药物的表面积,h为扩散层厚度

6、,C s为药物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度,C为t时间药物在胃肠液或溶出介质中的浓度。17、漏槽效应:在胃肠道中,溶出的药物不断地透膜吸收入血,形成漏槽状态。18、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1)药物的溶解度;2)粒子大小;3)多晶型;4 )溶剂化物19、崩解时限:用来描述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或溶散成碎粒的过程。20、溶出速率:指在规定溶出介质中,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药物溶出的速度和程度。21、溶出速率的测定方法:转篮法、桨法、小杯法。22、溶出介质有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蒸馏水。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1、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卓酮2、影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唾液的冲洗作用。3、药物粒

7、子在气道内的沉积机制:惯性碰撞;沉降;扩散第四章药物的分布1、药物的分布:药物从吸收部位进入血浆后,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转运过程。2、影响分布的因素:药物的化学结构、脂溶性、对组织的亲和性、相互作用,血液循环与血管通透性,不同组织的生理结构特征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机体的生理特性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3、表观分布容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表示全血或血浆中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的比例关系。X表示体内药量,C表示相应的血药浓度。4、 血浆中的三种蛋白质:白蛋白、a1-酸性糖蛋白、脂蛋白。5、血脑屏障:由单层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连续性无膜孔的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几乎没有细 胞间隙。6、

8、弱碱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7、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 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药物直接给药;暂时破坏血脑屏障;利用血脑屏障跨细胞途径通过鼻腔途径给药第五章药物代谢1、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可发生改变的过程,又称生物转化。 代谢主要在肝中进行,也发生在其他器官,如肠、肾、肺、血液和皮肤等。2、代谢的临床意义1)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2)代谢使药物活性降低;3 )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4 )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5)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3、药物代谢反应的I相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4、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

9、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 形药量减少的现象。5、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1)生理因素:种属、种族、年龄、性别、妊娠、疾病等。2)剂型因素:给药途径、剂量、剂型、手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第六章药物排泄1、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肾排泄是许多药物消除的主要途径。2、药物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3、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答:、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自尿中排泄量小。 、尿pH值和药物的pKa:对于弱酸来说,pH升高将增加解离程度,重吸收减少,肾清除率增加。对于强碱性药物,在任何尿pH范围内均呈解离状态,几乎不被重吸收,其肾

10、清除率也不受尿pH值得影响且常较高。 、尿量:当尿量增加时,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下降,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时,药物浓度增大,重吸收量也增多。4、肾小管的主动分泌机制:阴离子分泌机制和阳离子分泌机制5、测量肾小球滤过:以菊粉清除率为指标,可以推测其他各种物质通过肾单位的变化。6、 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1)排泄机制的影响;2)水溶性的影响;3)分子量的影响。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1、隔室模型:将整个机体按动力学特性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把这些隔室串接起来构成的的一种足以反映药 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2、隔室模型的划分隔室的划分与器官、组织的血流量、膜通透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只要体

11、内某些部位接受药物 及消除药物的速率常数相似,而不管这些部位的解剖位置与生理功能如何。3、 一级速率过程特点:半衰期与剂量无关;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一次给药 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4、零级速率过程:指药物的转运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临床上恒速静脉滴注的给药 速率以及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即为零级速率过程。5、 生物半衰期:指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t1/2表示Cl6、清除率:整个机体(或机体内某些消除器官、组织)的药物消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内某些消除器官、组织) 在单位时间内消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

12、血液中的药物。即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用 表示,公式如下:Cl-dX/dtCkXC= kV-dX/dt代表机体或消除器官中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X为体内药物量,V为表观分布容积,C为血药浓度。第八章单室模型1、单室模型:某些药物进入全身循环后迅速向全身各部位分布,并在血液、组织与体液之间达到分布动态平衡, 即动力学上的“均一”状态,因而称为单室模型。2、静脉注射1)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lg C=-k2.303t + lg CO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C 0初始浓度。2)基本参数k与Co的求算(以上述公式的lgC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k=C0= 10ab为直线斜率,a为截距。3

13、)生物半衰期t 1/2 =0.693k4)表观分布容积?0C0?o为静脉注射剂量。3、静脉滴注体内血药浓度 C与时间t的关系1)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C SS )Css= kvko为静脉滴注速率。4、血管外给药1)达峰时间(t max)和峰浓度(6ax)t max =In ka- In kka - kCmax =FXovekt maxka一级吸收速率常数,F为吸收率(0w FW 1) , Xo给药剂量。2)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auc=FX0kV3)残数法步骤k 根据lg C-t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求得尾段直线方程In C= - kt + I nA (或Ig C= -+ Ig A,式中

14、),根据斜率求得消除速率常数k、消除半衰期t i/2,根据截距求得Ao 将吸收相中的时间代入尾端直线方程,求得尾端直线外推线上血药浓度值。 用外推线上血药浓度值减去吸收相中同一时间点的实测浓度,即得一系列参数浓度C. 根据根据IgCr-t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求得残数直线方程InCr= -kat+InA (或Ig G = - 230+ IgA),从而根据斜率求得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冷 若已知F、X,根据A可求出V值。第九章多室模型1、a称为分布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快配置速率常数;B称为消除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慢配置速率常数。a和 B又称为混杂参数。两者的关系有:a + 3 =k12+k21

15、+k10a * 3 =k21*k 10第十章多剂量给药1、多剂量给药:指药物按一定的剂量、一定的给药间隔,经多次给药后才能达到并保持在一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范 围内的给药方法。多数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多次给药方可达到有效治疗目的。2、多剂量函数:n为给药次数,k i为一级速率常数,t为给药间隔时间。3、达坪分数:指n次给药后,血药浓度 G相当于坪浓度Css的分数以fss( n)表示4、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t=0tt),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 以间隔时间T所得的商。用C ?s表示:5、 蓄积系数: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值,以R表示。6、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