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331243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晃县兴隆中学六环节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地理学科导学案主备人:蒲青松 参与人:吴建泽 姚爱珍 蒲金松授课课题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A】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C】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B】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重点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读图分析 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分钟)【温故知新】(1分钟)1、世界有 、 、 、 、 、 六种语言被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2、世界的三大宗教是 、 、,信仰宗教的人被称为 。【二、

2、】自主学习 (学习教材P6065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一、聚落的形态:1、乡村和城市【A】(1)聚落的概念:_ _。【A】(2) 聚落的主要形式有 和 。 【A】(3)聚落产生顺序:一般来说,先有_后有_。【B】(4)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应采取什么措施: 。【A】(5)乡村聚落一般沿 、 、 分布。2、乡村和城市的差异【A】(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A】(2)乡村:居住地相对分散,主要从事_生产活动。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_;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_。【B】(3)根据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完成表格,并比较乡村和城市差异聚落形式房屋建筑交通状

3、况人口分布生产方式乡村城市3、聚落的形成与分布【B】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_、_、_、交通便利、_等。m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B】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主要有: ; ; 等。【B】2、大量的传统聚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如意大利的 ;我国云南的_ _、山西 等古城; 古村落、 土楼等。【三、】合作探究(12分钟)民居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1、寒冷地区(如我国北方)民居特点; 2、湿热地区(如东南亚、我国南方)民居特点;3、干旱地区(如北非)民居特点; 4、北极地区因纽特人民居的特点;5、我国黄土高原住 ,经济适用,冬暖夏凉。云南住高脚屋或竹楼,通风散热,防潮。【四、】检

4、测反馈(10分钟) 1下列选项中,属于造成聚落景观差异重要原因的是(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当地面积的多少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交通方式的不同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4该传统民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5、我国著名历史古城平遥和丽江古城,分别位于( )A、陕西省和四川省 B、江苏省和云南省 C、陕西省和云南省 D、

5、山西省和云南省6、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7、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 )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A、 B、 C、 D、8、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风俗习惯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9、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10、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北京中关村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聚落可分为_和_两大类。(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3)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理由_。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