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2地理: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30255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必修2地理: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2地理: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2地理: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2地理: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2地理: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必修2地理: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必修2地理: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一)从容说课本节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再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运用丰富生动的实例来说明交通条件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很大,一个地区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兴衰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交通运输对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用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差异来证明这一观点;随后教材又运用实例说明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案例3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交通与商业中心发展变

2、化的关系。三维目标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难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探究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板书)(引导学生读图5.6和图5.7)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株洲和武

3、汉两个城市呈什么形态?生:呈带状分布。师: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形态?生:因为两个城市都是沿交通线发展的。师:对!这说明交通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很大。所以,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交通线与聚落空间形态的关系加以理解。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板书)(引导学生阅读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嘉兴在历史时期中城市形态经历了哪几次变化?生:嘉兴最初是团块状地域形态,后来先后演变成带状、松散状,最后演变为星状。师:嘉兴的城市形态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变化呢

4、?生:嘉兴城市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交通线发展变化造成的。(媒体展示:文字资料)扬州,自春秋筑城,汉置郡国,隋通运河,唐开港埠,至宋元烽火,明清兴衰,几度富庶繁华,曾先后是我国水陆交通的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素有“富甲天下”之称。师:历史上的扬州曾经盛极一时,可后来却逐渐衰落了,直至今天,它的经济发展也远远落后于邻近城市。扬州为什么会兴盛,后来为什么又会很快衰落呢?生:扬州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后来的衰落是因为清末大运河淤塞,加之海运的发展以及京沪线的修筑,使大运河的地位衰落,所以城市也随之衰落了。师:分析得很好!可见交通线的兴衰对

5、城市的影响很大。与扬州命运相似的还有被称为“运河之都”的山东济宁。师:交通不仅影响城市空间形态,还会影响到商业网点的分布。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板书)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384页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媒体展示:思考题)1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2为什么在沈大高速公路旁建造这样一个大型服装市场?建在这样一个地方有利可图吗?(学生相互交流后回答问题)生: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平原小,这是因为山区交通闭塞,交通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所以,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也就很难伸展到那里。生:高

6、速公路沿线因为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大量的购物者,商业网点建在该地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媒体展示:本市简图,课前布置学生画出本市简图,在图上标注主要的商业中心)师:这是我们同学自己画的本市简图,请同学们分析我市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及成因。生:我市的商业中心有许多个,最大的商业中心位于步行街,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很多住宅区内还有很多商业小区,一般也位于住宅区的中心位置。师:商业中心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怎样的布局原则?生:交通最优原则。师:从以上材料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引导学生阅读案例3,思考下列问题)(媒体展示:思考题)1北

7、京商业中心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2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的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生:北京的商业中心分布和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钟鼓楼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环路沿线商业中心出现。生:钟鼓楼市场的衰退与大运河运输地位的衰落、运输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后两个阶段与城市交通干线形态变化紧密联系。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交通线路的改变不仅影响城市的发展,也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或者由于公路改线导致集镇衰落,如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

8、了交通布局变化带来的两方面影响: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请同学们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在课后对本地区的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作一次社会调查,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布置作业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或者访问长辈,了解历史上当地交通运输布局发生过哪些变化,对本市的聚落形态有什么影响,把调查结果用图或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二)作者,邵俊峰、李频川,江苏常熟市中学。本文荣获江苏省高中地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选二等奖。一、活动构想本活动依据的地理新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

9、响。在活动设计时,遵循从实例到归纳再到应用的过程。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很大,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同学都可以在身边找到实例,因此,活动从身边的案例着手,结合拓展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巩固课标知识。活动最后,由同学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设计交通线路,并畅想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能体现地理新课程“有用的地理”的特色。二、活动设计(一)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为城区和农村两个小组,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表格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使学生感悟当地聚落形态及商业网点的发展变化与交通线路的发展变化的相关性,从而深刻理解课标知识。调查区域_调查内容交通线路的发展聚落发展情况商业网点结论交通方式线路长

10、度网线布局空间形态聚落密度聚落规模数量规模分布30年前现在(二)调查城市的地价,绘制调查区域的聚落、商业网点及交通线路的图片,与地价分布特点结合,研究其相关性,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认识。通过图片,可以直观地看出交通线路与聚落空间分布及商业网点的关系,聚落空间往往沿交通线路延伸。城市的地价从总体看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在交通干线附近,地价形成一个次高带,因为商业的支付能力较强,因此商业网点除了集中在市中心外,往往集中于交通线路的两侧。(三)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上述调查的结果(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的分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政府规划而成的?2聚落为什么要接近交通线分布?3接近交通线对

11、商业网点有什么好处?4哪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分布和商业网点的分布影响更大?探究上述问题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很明显,学生调查的许多区域的聚落是政府统一规划的,如许多新的住宅小区;许多大型商业网点也是政府先规划后招商引进的,那么,能否根据这些调查确定交通运输变化对它们的影响呢?这是学生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要探究第1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第2、3个问题,聚落、商业网点接近交通线的好处是什么?结论是,聚落中的居民点接近交通线路是为了获得生活的便利,聚落中的生产点接近交通线路是为了便于运输原料和产品,降低运输成本。而商业网点接近交通线路一是便于商品的调运和销售,二是便于更多消费人群的到来。了解了以上这些

12、内容,回过头来再看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从聚落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原始状态及常态变化更能真实地反映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在调查中优先选择此类区域。(2)目前大量的政府规划下的住宅区及商业网点,也离不开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往往是先有交通线路的建设,再有新住宅区和商业网点的建设、开发,政府规划布局的理由也离不开交通运输线路的便利性及发展性。因此,政府规划的聚落和商业网点也能间接地体现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及商业网点的影响。学生通过结合实例,在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基础上,对第4个问题进行了总结。五种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公路、铁路、河运、航空、管

13、道。公路因为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深受聚落及商业网点的青睐,而铁路只对车站附近的聚落和商业网点有影响,对沿线的影响不大。在没有公路、铁路的情况下,水运一直占据着最重要的影响地位,但由于水运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等缺点,再加上一些河道的经常性淤塞,在公路、铁路修建后,聚落和商业网点逐渐向公路、铁路沿线转移。(四)掌握一些典型案例并进行拓展性思考例1:以上海为例,分析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又有京沪、沪杭铁路相连,发达的交通和频繁的商贸活动使其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因此,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与商业的形成和发展。拓展思考:

14、上海位于长江河口地区,广州位于珠江河口地区,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的汇合处,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但是,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分析:(1)黄河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有的年份断流时间很长,航运价值小。(2)河口处大量泥沙淤积,建港条件和海运能力极差,且黄河下游历史上多次改道,泛滥成灾,因此入海口未形成大的城市。例2:如下图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千米。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四个正确项,将其代号填入空格)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金工业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J城和E城

15、成为新的铁路枢纽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可调节G湖入湖径流量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分析:本题旨在通过实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交通线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城为著名旅游胜地,若大力发展冶金工业,将导致D城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D城的旅游环境,故不可取。铁路c把铁路a和b相连,这样使铁路b线找到了出海口,所以铁路a的运量会增加。铁路枢纽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铁路交会处的城市,故是正确的。由于铁路c的作用,实现了海陆河湖联运的综合运输网络,所以K地的经济腹地从铁路a沿线扩大到铁路b沿线和铁路c沿线及河湖两岸,故也是正确的。铁路无调节河流径流的功能。通过铁路c可将F地和I地的资源经铁路a和港口K向外输出,应是正确的。H城只有一条铁路c经过,故不能称为铁路枢纽。由于综合运输网的形成,对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带来很大好处,所以也是正确的。回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的核心内容,即铁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然后,仔细读图,并从图中获取答题的重要信息,如铁路沿线的资源、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