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29991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叙述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表面、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烘托作用。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教学用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启发谈活,揭题设疑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

2、后又有什么感受呢?2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2、自读课文1提出读书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读通顺的根底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3、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2纠正读音。3答疑解难。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对于波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沛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4理清课文脉胳。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学生讨论分段,概括

3、段意。一12二3三4124、分段读课文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说说“攀、瘦、鞋、吁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2重点指导写好“瘦,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学生看清字形。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6、作业1读好课文。2抄写好生字词。第二课时1、复习温故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2、精读课文1精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出示学生找出的关于“险峰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峰这么险,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心情你能体会到吗?试着读一读。小结。2精读第二段。指名读。读

4、读有关扫路人打扫地面的语句。体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什么感觉。出示投影片。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打扫着路面。a.自由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小结。3精读第三段。指名读,感知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47小节。a.你认为连起来朗读,比照感受,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c.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812小节。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b.组织读议,启发思

5、考: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表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充斥自信、开朗、豁达的心。“这充斥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c.感情朗读。小结板书。3、朗读课文4、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2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黄昏。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

6、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办法。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办法。运用这种办法写一写周围的人。交流评价。三、仿写。1、学习课文的写法。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4、发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5、写一写。6、猜一猜。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

7、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教后感:了帮忙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朗读为突破口,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组织学生发展自主地读书活动上,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沛地感受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精神风貌。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叙述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2、

8、小黑板。3、课文录音磁带。【教学时间】二课时一、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驰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观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二、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词。出示: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瘦削眉毛慈善宿鸟同桌互读检查指读,互评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拟难写,需要讨论的?完成课后练习2。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3、理清文章脉络。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

9、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斥自信。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听读。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2、齐读第一自然段。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4、说话练习。出示:天游峰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板书:九百多级石梯这一句用什么办法来写天游峰的险?怎么打比如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高、陡、窄情景创设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自由读。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

10、中飘飘悠悠的险。指名读。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高峰,心里怎样呢?7、指导朗读。武夷山的天游峰是则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自由练读,指名朗读。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四、作业。1、认真诵读课文。2、写出以下字的笔画数。攀瘦鞋眉慈宿3、抄写词语。攀登黄昏伴随气喘吁吁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第二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2、分角色朗读课文。3、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提问:这篇

1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好的。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年过七旬乐观开朗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30年后自信豁达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办法。5、分角色朗读。1小组练习。2指名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三、比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1、引读第二自然段。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2、提问。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斥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