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285935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试题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 号一二三四总分得 分得分评卷人复核人 一、语言文学知识与语言表达(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和题意,请将代表该选项的字母填入下表与题号对应处。共11小题,每小题3分,计33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殷yn红的鲜血滴落在泥土上。B.她梦想到盛shng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C.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nin在铜胎表面上。D.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s的。2.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得知我还必需回渡假村,她愣住了。B.住宅的寒伧,墙壁的暗淡,家俱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C.归来时带着几分鹊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D.丈夫从实验室回来时,孩子们已经做完功课睡觉了。3. 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世(累:连续) 勤能补拙(拙:笨)B.睿智(睿:锋利) 越俎代庖(庖:厨房)C.绵亘(亘:延续不断) 扪心自问(扪:摸)D.自诩(诩:夸耀) 自惭形秽(秽:丑陋)4. 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杳无音信。B.过去有些园名,可以望文生义,如梅园,它的

3、特色是梅。C.在孩子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心悦诚服。D.赚钱是每一个生意人众望所归的事。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但它能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B.好的立意,来源于整理对社会生活的用心提炼、体验、思考和观察。C.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D.人物的塑造,要经过反复打磨的过程,才能创造出鲜活的形象。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我察觉到,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新的东西,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

4、味着猎人的天堂。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的、令人难受的、垂死的绿光。但是,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A. B. C. D. 7.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是对荷花君子品格的赞美。B.朋友告诉他,下一个节目是配乐诗朗诵“相信未来”。C.我要提醒两点。第一、遵守纪律;第二、注意安全。D.胡班长:“能坚持住吗,你?”8. 下列关于中国作家作品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雅、颂是诗经普遍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B.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C.四幕话剧雷雨是老舍

5、的代表作之一。D.致橡树表达了诗人舒婷对母爱的赞美。9. 下列关于外国作家作品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B.列夫托尔斯泰是18世纪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C.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整理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形象。10. 下列名句与整理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孔子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柳宗元C.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D.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林则徐11. 在火车上,如果甲误坐了乙的座位,下列乙对甲的表述最得体的一句是( )。A.你怎么坐我的位子? B

6、.起来,这座位是我的。C.同志,你坐错位子了。D.对不起,你看看我的票,是不是这个座位?得分评卷人复核人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共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材料1“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遭遇了原子弹袭击。核爆之后,生命绝迹。然而几棵银杏树却在核爆区域存活了下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还有一些树种也能够抵抗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这些树木到底有什么法宝?射物质?原子弹具有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以及放射性污染四种威力巨大的杀伤手段,前三种是主要的。面对这三大威胁,树木确实有些“独门功夫”。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对树木而言,自然界中风灾的威胁与冲击波有几分相似。与可以选择躲避的人类或者动物不

7、同,没有移动能力的树木只能正面对抗风灾所带来的冲击,从而赋予自己独特的抗风能力,那就是依靠地下庞大的根系固定躯干。因此,当冲击波撞来时,减小了被掀翻的概率。此外,树木本身的优良弹性,对冲击和震动的吸收能力,也是对抗冲击波的重要助力。与冲击波相比,光辐射对树木的杀伤力要致命得多。由核爆产生的超强辐射光,可以将爆炸中心周围数公里内的可燃物迅速点燃,剧烈的燃烧甚至能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而树木的燃点通常只有250左右,因此很容易被点燃烧毁。燃烧所造成的破坏还会波及到树木的地下部分在原子弹爆炸中心周围700米的范围内,人们没能发现任何树木重生的奇迹。那些从光辐射下存活的树木,除了距离爆炸中心相对远一些

8、以外,更多是依赖于某种程度的幸运。残垣断壁对强光的遮挡、特殊地理环境对燃烧的隔断作用,都能为树木从光辐射中“逃生”增加一丝侥幸。与冲击波和光辐射相比,在空间上几乎没有杀伤死角的早期辐射,反而是树木最不畏惧的威胁。早期辐射在原子弹爆炸的最初几十秒内产生,会大量杀死人体细胞。相比之下,植物对辐射的耐受能力就要强不少。不仅植物体有再生能力,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也非常强。通过快速的细胞分裂,被杀死的植物细胞可以迅速得到补充。在正常环境中,这种快速补充也是植物生存所必需的。例如,植物柔软的须根需要在泥土中生长,新细胞生长的速度必须超过被泥土磨损的速度,才能使根系得以伸展,植物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水、营养物质

9、以及牢牢的固定。人类对于植物的这种能力早就有所认识,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的就是植物的再生现象。除了复制得快,植物细胞还有另外一个“绝活”每一个细胞都携带了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完整的信息使得植物细胞除了能复制自己以外,还有能力制造出其他类型的细胞。所以,某种类型的植物细胞全部被辐射杀死,其他细胞也可以填补上损失。而在人体内,只有少数干细胞才具备这种“全能性”。由于拥有高超的智慧,人类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定位于这个星球的主宰者。相比那些“低等”的草木,人类在自己制造出来的灾难面前竟是如此的脆弱。面对这样的反差,也许我们应该有所感悟,能对自然多一份尊重、对和平多一份珍惜。摘自新发

10、现2011年7月号,整理山要,有删改)12.依次填入段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 即使 B.所以 尽管 C.因为 即使 D.因为 尽管13.下列对段说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 B.工序 C.时间 D.空间14.下列对段说明中心的概括,最恰切的一项是( )。A.核爆光辐射比核爆冲击波的摧毁力大。B. 核爆光辐射对树木的杀伤力是致命的。C. 地下的树根会被核爆光辐射造成的剧烈燃烧摧毁。D. 树木可以从核爆光辐射中“逃生”。15.下列不属于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下定义 B.比较 C.举例子 D.引用16.下列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11、并列 B.总分 C. 总分总 D. 分总17.下列给这篇文章所拟的标题,恰切的一项是( )。A.银杏的生命力 B.核爆炸的威力 C.树木的灾难 D.坚强的树木1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银杏具有抵抗核爆冲击波的“独门功夫”。B.早期核辐射对树木的威胁比核爆冲击波更大。C.每一个植物细胞都携带了全套的遗传信息。D.人类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是不如草木的。材料2一个人的阅兵式陈绍龙(1)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2)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待就是二十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有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

12、一座山?(3)山脚杨树多,高处是水杉,山顶处多是马尾松。(4)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山里不能有火。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能把我们轰下山。(5)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向导说老人在山上不同的地方有三个“家”,“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白天老人不会待在房子里。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老人随时都会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6)山路崎岖,荆藤“好客”,每走一步,我们都得十分小心。(7)果然不顺。我们在老人的两个“家”里都扑了空。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吧。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大累,喝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

13、以为是梦。(8)是真的。“快看!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不远处坡地开阔处的老人。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浓密的树,我一时没有发现。(9)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让我的是老人扛着一根木棍,随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抬头。挺胸。踢腿。前行。天啦,老人一个人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10)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我没有惊扰老人。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出彩的镜头。(11)采访结束,我问老人:“你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12) “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原来,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难怪老人这么这片山林。我心里一震。(13)那天是国庆。(14)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日,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应该还随着收音机的音乐正步走把吧?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更加葱绿吧?19. 依次填入(9)(12)段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惊讶 怀恋 B. 惊讶 依恋 C.震惊 依恋 D. 震惊 怀恋20.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格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树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