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26989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选择题解题技巧【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在化学中考试卷中,选择题一般占48%50%。因此,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类型、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保障。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旨在抛砖引玉。一、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二、解答选择题的一

2、般程序和常用方法解答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是: 1. 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问句”的含义; 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 3. 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去伪存真,准确求解。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接判断法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例1.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气体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 D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解析:本题考查的实验现象,属于识记水平。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石蜡燃烧没有白烟,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所以,可直接判断本题答案为D。 (2)筛选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例3.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 D. 用含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解析:本

4、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涉及物质的溶解性、酸与盐反应、酸与碱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题目要求从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同学平时练习较多的是B、D两个选项,其中B选项的化学原理是酸与碳酸盐的反应,而D选项的化学原理是碱与酸的反应,显然都是正确的可以淘汰;A选项是课本P131上的一句话“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里,但能溶解在汽油里”的应用,也能确定是正确的;通过筛选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例4. 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若需制备相同质量的铜,在实际过程中,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等的是( )A. B

5、. C. 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铁、氧化物、稀硫酸、铜的相互关系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及操作要领的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操作要领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才停止通氢气。”这样,途径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就大于理论计算的质量,同样消耗铁、稀硫酸的质量也是实际值大于理论值;途径中它们的实际值等于理论值。经筛选、淘汰,正确答案为B。(3)信息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或等价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实验类和规律类选择

6、题。 例5. 图1中,试管内收集了满满一试管不同的气体(,),将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试管内水位上升的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溶解性知识。粗看似乎难以下手,仔细审题后发现“水位上升”是此题的题眼。水位上升是由于试管内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造成的,于是题干可转化为“气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C。例6. 下列反应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碳酸盐溶于酸,酸性氧化物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溶于碱,碱性氧化物溶于酸,碱性氧化物溶于水,金属溶于酸A. B. C. 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分类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

7、互关系的掌握,综合性很强。我们知道:金属与无氧酸、碱与无氧酸、盐与无氧酸、碱性氧化物与无氧酸若反应则一定能生成无氧酸盐,那么金属与酸、碱与酸、盐与酸、碱性氧化物与酸若反应则可能生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反应后Q的质量为9gB. 反应后生成15gZC. 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得 反应后剩余Q的质量 所以正确答案为A、D。 例8. 将质量分数为5.2%的溶液,放入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

8、,实验结果符合表中关系的是(提示:电解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序号质量分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质量/g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质量/gA6.2789.5B6.2769.5C4.20.604.7D4.24.70.60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及对电解水实验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掌握。题目中的提示说明电解前后溶液中质量没有改变而水的质量减少了,所以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应该增大。由此可以淘汰答案C、D。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且他们的质量比为8:1,根据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为B。【数据迷惑型】一

9、、虚设数据迷惑即试题给出的数据是解题不必要的,把本属于概念判断型或规律应用型的试题伪装成计算题,这是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意在声东击西,使答题者落入“圈套”。同学们如想准确无误地越过障碍,必须能理清思路,化解迷惑,揭示本质。例1. 将NaCl和NaBr的固体混合物m g溶于水后,向所得溶液中通入足量,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则通入前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要能为( )A. 4:3:1B. 3:3:1C. 3:2:1D. 3:1:2解析:如果读题之后马上按已知数据列式计算,会陷入命题者设置的圈套。本题貌似计算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电荷守恒原理,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解析

10、:粗看起来,这是一道关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题,且已知数据多,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有些数据是多余的,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干扰数据。对计算题而言,最重要的是分析,即简化题意,理清脉络,分析推进,顺序求解。对此题先作如下分析:含杂质的KOH 1g(7.62%、2.38%)盐酸(过量)由上述分析可判断最后所得固体成分是KCl。根据原子守恒,KCl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的物质的量,也一定等于的物质的量。过程中只有第一步操作中引入。设最后所得KCl的质量为x,则有:HCl KCl36.574.5 x有,解得x=3.43g。故答案为B。三、缺少数据迷惑即试题没有给出数据,给人一种无法解答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并不缺少

11、数据,而是给出的数据较隐蔽。遇到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内部挖掘,寻找物质之间的特殊联系,如等量关系、配比关系、差量关系等,找到解题突破口。例3. 纯净的碳酸氢钙固体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原试样质量的一半时,碳酸氢钙的分解率是( )A. 50%B. 75%C. 92.7%D. 100%即试题给出的数据比较隐晦,不易为同学们直接利用。遇到此类题时,同学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化暗为明,化曲为直。例4. 已知由丙烯酸()与己烯()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解析:本题虽然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知识,但我们可以转换

12、解题方法变“未知为可知”。题中只给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A。而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间又没有确定的关系,似乎很难求解。但若将丙烯酸()等效变换为,则其中的()与己烯的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根据CO22O,可求得中的质量分数为,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的部分与己烯的质量分数总共为,则此部分组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故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D。【计算型选择题】 1. 原子守恒法 例:1L丙烷与xL的O2混合点燃,丙烷完全反应后,生成混合气体体积为aL(气体体积均在120,测定),将aL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碱石灰后,测得剩余气体的体积为bL,若,则x的值为( )

13、A. 4B. 4.5C. 5.5D. 6,或,或。归纳各种产物的物质的量必须在之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便知平衡相对分子质量在之间,故B、C符合题意,答选B、C。 3. 通式法 例:若1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需要,则( ) A. B. C. D. 解析:根据烃完全燃烧的通式。 依题意 当时,。 故选B。 4. 差量法 例:室温时20ml某气态烃与过量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到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ml,剩余气体再通过苛性钠溶液,气体又减少了40ml。则该气态烃的分子式为( ) A. B. C. D. 5. 最简式法 例:某烃的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0%,则它的分子式是( )

14、 A. B. C. D. 解析:烃的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0%,则氢的质量分数为20%。列式为: 最简式为,分子式为。 答选B。 6. 变式法 例:下列各组物质中各有两组分,两组分各取1mol,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两者消耗氧的量不相同的是( ) A. 乙烯和乙醇 B. 乙炔和乙醛 C. 乙烷和乙酸甲酯 D. 乙醇和乙酸 将B和D项代入公式计算 故选B。 亦可利用十字交叉法确定B否定D。 8. 规律法 例: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L该混合烃与9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为10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A. B. C. D. 解析:显然,题给氧气对各选项物质均为过量,完全氧化产物均为CO2和水蒸气。又由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不变,根据烃完全燃烧的规律,可确定混合烃中的氢原子数一定等于4。再利用平均组成法确定B项不符合此条件,又由于两种气态烃必须以任意比例混合,故D项也不符合。选B、D。 9. 平均组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