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杀魏延其实就是毁灭蜀国的开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267803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仪杀魏延其实就是毁灭蜀国的开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仪杀魏延其实就是毁灭蜀国的开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仪杀魏延其实就是毁灭蜀国的开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仪杀魏延其实就是毁灭蜀国的开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仪杀魏延其实就是毁灭蜀国的开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仪杀魏延其实就是毁灭蜀国的开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仪杀魏延其实就是毁灭蜀国的开始(杨仪杀魏延的蜀国古栈道战场)据三国志介绍: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 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 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 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后期到了姜维守汉中的时候,姜维认为这样虽然防守严实,可是不利于歼灭敌 人的有生力量,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歼,可惜这样的英明决策,结果是 导致被“诱进来”的魏国大将 钟会,最后直接把蜀给灭了 ,可见孔明器 重万分的姜维,有时也会犯马谡同样的战略

2、错误建兴八年,魏延向西进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魏延战于阳溪, 被魏延大败,于是魏延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这里就要说 一下郭淮了, 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 现在来讲是四大元帅了, 陈寿称其“方 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由此又可见魏 延的谋略了。魏延既善养士卒,又勇猛过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敢招惹他,而且此时 他的官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偏偏就有个杨仪(颇像现代版的张春 桥之类的文革人物)出来寻事。这杨仪曾经也是个背叛主子的小人,他背叛荆 州剌史傅群而投关羽,关羽又把他推荐给刘备,凭着小聪明和灵活的嘴上功夫, 他成功获取了

3、刘备的赏识,由此也走上了升迁道路。 三国志“ 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 拔仪为尚书。 ” 这一文一武,一个骄傲一个聪明, 难免会碰出“矛盾火花” 来, 诸葛亮也为此而郁闷,却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至于谁对谁错,我只能说, 诸葛亮生前便密指,说杨仪性格“狷狭”。三国志费祎传中写着“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 延或举刀拟仪,仪涕泣横集。”这里很明显的说明了诸葛并未偏袒杨仪。有次 出兵,魏延请求带兵万人,抄小道夺取潼关,就如韩信那样,诸葛亮却总是由 于谨慎而不允许。魏延总感叹诸葛亮过于小心,而丧失了兵家之争的先手;也 感叹自己的才华用

4、之不尽。于是有人与此便言魏延反心久矣,要知道,魏延的 官职有“丞相司马”,两汉有司马(负责军事),司空(负责内务),司农(负 责财政)。可见魏延的建议只是作为一个司马所应该做的。兵法云:“兵者, 诡道也!”历史上凡名将无不用兵灵活,需知,战争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而诸 葛亮,却害怕失利而总是按照常理出牌,也导致总轻易为敌人所看破,然后坚 城拒守,让他屡次无功。虽然我们不能说魏延一定能成功,但不能不说只有奇 兵才能出奇制胜。关于最为人注目的魏延叛蜀一事: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云:“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 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于是很多

5、人便用这个会议没有魏延来 做文章,说是诸葛密令诛杀魏延的。可实际上呢?要知道,诸葛生前很欣赏也 很喜欢魏延,有所谓“凭魏延之骁勇”。在这一次北伐,魏延是前锋。前锋扎 营必然前过主营,而且是在最前线与司马懿军队相持,前锋大将怎么能总是回 主营?史书上也说了,诸葛亮死后是秘书长杨仪派秘书费祎去通知魏延的。有 人说杨仪是当时远征军最高长官,其时魏延官拜征西大将军,有假节的身份, 而杨仪不过是长史,秘书罢了。值得考究的就是“若延不从命”这一条,其实 这里已经说明诸葛亮是相信魏延带兵的能力的,只是由于诸葛本身事必躬亲的 态度,使得他之前总不放心别人来做大事。 这也是他早死的原因。所以诸葛亮本身应该也想过

6、,他死后,杨仪等文官,在姜维的保护下回成都,而魏延 则带兵继续对抗司马懿。就这一件事情,使得某些盲目崇拜诸葛的人们为了诸 葛的名誉,便处处迫害魏延,一直把他打为现行反革命?到了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魏延的脑后也长出反骨了,谬也!只是说明这些 诸葛的愚忠追随者也不了解诸葛!而且若魏延想反,何必在发现杨仪蒙骗他之 后还带兵回成都呢?而且当时两个人都往成都报告对方谋反,这个时候,文官 帮文官了,董允、蒋琬都怀疑魏延而相信杨仪,这也导致了刘禅的判断错误, 而魏延则兵散而亡当然,反对者也可以认为,是魏延方向感太差,走错路了! 倒是他的敌人, 杨仪后来由于不得高官, 而在牢骚中说出当初应该降魏。 语祎曰:

7、“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 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或也可以反证魏延没有叛蜀。试将魏延来和其他几员蜀国大将比较一下:关羽高傲,所以虽然亲善士兵,可 是却因为高傲而败亡;张飞则喜欢迁怒下属,也害了自己一条性命;赵云做护 卫队长习惯了,带兵独当一面让人不放心;黄忠杀夏侯渊其实也是刘备的统率 下的事情,人也老了,又没什么谋略,一武将耳;马超,武勇超强,可惜由于 家世,名声显赫,刘备不放心使用。所以说,刘备帐下可堪大用的最后只剩下 魏延。如果笃信三国志不信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后安排智杀魏延毕竟是虚构的?但是 诸葛亮在临终前对魏延的态度是持严重怀疑的,并且认为魏延具有极大的危

8、险 性?因为在当时,魏延是蜀汉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人物。于是诸葛亮在五丈原 病重的时候,秘密召见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三人商议退军的措施, 其中提到了魏延,诸葛亮密令三人,如果魏延不遵守命令,自行其事,就让三 人对魏延作出处置发落。并选择杨仪作为临时指挥。而杨仪和魏延的关系水火 不容,芥蒂极深。诸葛亮死后,杨仪派费祎试探魏延,魏延果然提出,“虽然 丞相死了,但还有我,你们可以送丞相灵柩回成都,我自率兵马继续进攻。不 能因为丞相的病故而耽误北伐大事,再则,我在杨仪之上,其能听从他的安排, 让我断后呢。”并且和费祎商定如何安排诸葛亮的后事,如何分排人马,并且 和费祎签名以示决定。费祎假装同意,

9、回来后通知杨仪应付,和姜维没有通知 魏延的军队就悄然退回蜀中。魏延派人寻找杨仪再次商议时,发觉上当十分恼 怒。认为指挥权应该属于自己。于是赶回成都并烧毁了蜀中到成都的一段栈道, 向后主刘禅上书指责杨仪,杨仪也上书指责魏延有叛逆之举; 后主刘禅没有主意,便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琬和董允都是诸葛亮 的心腹,认定魏延的谋逆可能性大,于是传命讨伐魏延。杨仪率军取道栈道赶 回成都,途中被魏延抢先在南谷口阻挡;杨仪派王平在前迎敌,王平见到魏延 便高声大骂:“ 丞相刚亡,尸骨未寒,你这种人竟敢做出如此行为 ”。魏延 的军队听了军心动摇,既然皇帝和丞相诸葛亮都倾向杨仪,那么魏延必然就是 叛逆的,于是部

10、分军队开始都散开,也有人投向杨仪这边。魏延措手不及,无 奈带着儿子和几个亲信逃亡,想奔往自己的封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赶并且 斩杀了魏延, 把魏延首级交给杨仪, 杨仪用脚踩着魏延的头颅, 嘲笑说“ 庸奴, 复能作恶不?! ”然后诛杀了魏延的三族那么魏延到底算不算谋反呢,陈寿在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中认为“原延 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 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意思是说魏延如果叛逆就会投降魏军了,而不会想回 成都了,只不过他想除掉杨仪等人罢了,蜀军诸将平常都与魏延不合,这个时 候主观上都认定魏延有野心想取代诸葛亮掌握大权。事情其实就是这样的简单, 魏延算不上

11、谋反叛逆!只是魏延与杨仪将相不和!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对魏延怀 疑?这也是一个三国谜?史书交代得都很含糊,只能说魏延的思想与诸葛亮的 大政方针有点偏离,诸葛亮也许是出于对安定的考虑,被迫作出处置魏延的决 定?魏延之死客观上讲是因内部矛盾积累造成的,形成蜀汉内部的一次窝里斗 悲剧,实际杨仪杀魏延才是真正毁灭蜀国的开始!当然诸葛孔明负有不可推卸 的历史责任!杨仪本是一个德薄无才之小人,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魏延看不惯杨仪的小人 伎俩,屡屡斥责杨仪,两人犹如水火,不能相见。这时候,诸葛亮不能明辨是 非,反而片面袒护杨仪,还说什么“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引自三国志?杨仪传) 诸葛亮临终时,终于露出了他向仪背延的一贯错误主张,让杨仪主持军务而置 魏延于核心安排之外,逼得魏延走投无路,而与杨仪拼命!魏延 vs 杨仪火并, 既是路线斗争,也是诸葛亮须从神坛走下来的又一铁证!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任何伟人都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