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25948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7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必为己 叹为观止 为富不仁 碌碌无为B幼有所长 拔苗助长 茁壮成长 草长莺飞C讲信修睦 信以为真 信口开河 通风报信D废疾者 大声疾呼 疾风劲草

2、讳疾忌医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的人都是替大家着想的。理解: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此为纲,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具体表现。B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翻译:因此奸邪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就是所谓的理想社会。理解:这两句是顺承前文得出的结论,“大同”社会中,现实社会的黑暗现象不复存在,从而形成“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局面。14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找出材料所展现场景与上文相对应

3、的句子,判断其形成原因是否与上文相近,并阐明理由。(3分)【链接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链接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答:(三)

4、古文阅读12B 13B14答案示例:【材料一】 材料场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与原文对应句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不相近。材料这种和谐、美好的场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桃花源的人为躲避战乱,逃离到桃花源,长期与外面的世界间隔,没有战乱和赋税徭役而形成的。而文中的这一场景是社会大道施行,天下大同造成的。【材料二】 材料场景: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与原文对应句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有相近的地方。材料中唐太宗体察民情,以天下苍生为重,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实现了和谐的社会。原文中也大同社会的形成也提到了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所以,他们的形成原因还是有相近的地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