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与雾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19665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焚烧与雾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秸秆焚烧与雾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秸秆焚烧与雾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秸秆焚烧与雾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秸秆焚烧与雾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秸秆焚烧与雾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焚烧与雾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秸秆焚烧真的导致雾霾严重?实际上,谈论各地风风火火的禁烧举措,不是在否定禁烧秸秆对治霾的意义,网民担心的是怕 因此抓错了治霾的重点,而忽视了对主要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力度。有网民认为,有关部门对秸秆燃烧致雾霾”的解释确实太过牵强。人民日报则对这种解释发 文称,给人们的认知就是在推卸责任,避重就轻。”有网民称,秸秆已经烧了几千年,过去没问题,怎么现在却成了雾霾的罪魁祸首?也有网民调 侃道:“一会儿禁烧烤,一会儿禁熏肉,感觉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雾霾依然在那里!”有媒体认为,环保部的通报只是说“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污染防控形势严峻”,并未指 明焚烧秸秆致重霾”的事实。那么,秸秆焚烧跟雾霾之间到底

2、有没有关系呢?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汪冬青副局长受访时表示,秸秆露天焚烧对大气环境质量肯定会产生不利的 影响,焚烧过程中会增加PM2.5、PM10等颗粒物的浓度,但是秸秆焚烧跟形成大气雾霾之间,目 前从我们正在研究,还不能说秸秆焚烧是跟雾霾能够有直接关系,不利影响是肯定有的。秸秆焚烧并非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从全国而言,其产生的PM2.5不到PM2.5总量的5%。 但由于秸秆是在一两天时间内集中焚烧,在污染最重的一天,秸秆焚烧产生的PM2.5可能占当天 空气中PM2.5量的30%、40%。”国家环境保护城市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表示。在一些媒体看来,秸秆焚烧仅仅是城市雾霾的成因之一。新京报

3、在一篇评论中指出,工业废气、 车辆尾气排放等,甚至“城里人”自己的日常生活排放,都是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污染源,单单 对最弱势的农民焚烧秸秆“屡禁”不仅治理效果恐难如愿,也实在有欠公平。“谁也不想点,都是逼得没办法”尽管不能确定农民燃烧秸秆跟雾霾有直接关系,但秸秆燃烧却屡禁不止。早在1999年,国家就出台了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如今,16年过去了,在各地 狠抓”下,田间地头的着火点却呈上升趋势。环保部近日公布的10月5日至17日全国秸秆焚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情况显示,在20个省市 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862个,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幅达6.68%。为何农民热衷焚烧秸秆而不愿意把秸秆当做

4、肥料呢?据了解,一些农民表示,对于国家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能理解,不接受”。在农民们看来,秸秆如果不烧掉,成本就会太高,因为要把秸秆还田,需要多加两道程序,一 是把秸秆粉碎,二是要把土地深耕,将秸秆埋在地下,而目前农民普遍采用的是浅耕,因为深耕的 费用要高一些。河南省唐河县黑龙镇三官庙村村民刘文进说,如果秸秆还田,平均一亩地秸秆粉碎要40块钱, 再加上深耕犁地,一亩地成本就要七八十元,不划算。不仅如此,农村劳动力日益空心化,本来就种地不易,如果再加上一系列工序去秸秆返田着实 让农民犯难。十几年前各家各户都是烧火做饭,谁不拿秸秆当宝贝疙瘩,可现在烧煤了,秸秆就没用了。 加上农忙时候人都出去打工了,

5、还得抢着农事,不如直接烧了。”河南省镇平县70多岁的农民丁 长志说。然而,燃烧秸秆却又是明令禁止的事,这对农民来说,两边犯难。谁无缘无故去点那玉米秆, 谁也不愿意去点,都是逼得没办法,只能点,你不让我点,我只能晚上偷着点,能怎么着啊?”前 不久因燃烧秸秆被拘留的周口太康农民蒋远望受访时说道。对此,汪冬青说,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看,目前秸秆禁烧工作的难点是秸秆出路问题尚未有效 解决。尽管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但秸秆收集体系尚不健全,相关配套政策、设备、站 点等还亟待完善。(中国搜索张恒)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针对问题.雾霾到底和烧秸秆到底有多大关系?其是否是决定性要素?第一,介绍下雾和霾的区别

6、。雾和霾在湿度条件上是有区别的,产生雾的环境湿度更大,霾则相对小。通俗来讲就是雾相对湿一 些,而霾相对较干。第二,分析烧秸秆与雾霾产生的关系。燃烧秸秆会产生颗粒物和大气气溶胶粒子,但雾霾产生不仅与颗粒物和粒子数量有关,还与颗粒物 和粒子浓度有关。若大气处于静稳层阶条件,颗粒物和粒子产生后扩散不明显,浓度迅速增加,导 致局地的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就会产生霾。而当湿度条件达到标准是,便产生了雾。湿度介于 雾霾的湿度标准之间时便是雾霾混合物。上面分析可以看到,雾霾产生不仅需要颗粒物和粒子来源 源,还需要大气层结条件达标以利于累计、湿度条件满足标准以划分具体是雾还是霾。因此,就关 系来看,烧秸秆是雾

7、霾产生颗粒物和粒子这一条件的一种源头。分析其是否是决定性要素需要分条 件来看。若大气层结条件适合,又没有其他颗粒物和粒子来源,那可以说烧秸秆是决定性要素。其 它情况下则未必为决定性要素。第三,一般情况来看,烧秸秆还是会对雾霾产生积极作用。.为什么以前燃烧秸秆没有出现雾霾?或者说以前其实也有? 以前其实也有,只是关注和话题性不如近年。.工程建设会对雾霾的产生有多大影响?经过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就会发现,烧秸秆、工程建设、汽车尾气甚至厨房排放的油烟都有可能成为 产生雾霾的积极因子,但仍需综合考虑大气条件和排放量等因素。但同上,一般情况来讲,工程建 设会对雾霾产生积极作用。作为调查者而不是调查记者,一年

8、来柴静一直在苦苦追寻三个问题的答案: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腾 讯大家2月28日报道 辞职后在做什么?今天,2月28号,柴静向网络免费奉献了穹顶之下。作为母亲,作为调查者而不是调查记者,一年来她一直在苦苦追寻三个问题的答案:雾霾是什 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没出世的女儿患有肿瘤,她辞职照顾孩子,腊八节,也就是2015年1月27号的晚上,在北京 大兴的星光影视园,第一次听柴静平静地说出这个信息,很是震惊!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的宝宝已经痊愈,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 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柴静开始了调查。那晚,辞职后的柴静,跟在场 的五六百人足足

9、聊了两个小时。腊八节那两个小时的交流,是她调查雾霾过程的再现,是一场关于雾霾的科普,是一次公共政 策的质询,更是一番公众参与的动员。多台摄像机记录下了那天的沟通,所以有了今天上线的穹 顶之下。名称借自斯蒂芬金的小说,寓意和动人之处不亚于小说和同名电视剧。这可以说是柴静辞职 后的出手之作,在人民网和独播美剧穹顶之下的优酷都可以看到。目力所及,这是非机构、非 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绝不否 认,从财新传媒到南方周末,这些年很多资深记者如汪韬做过大体量的、专业的报道,仅从“雾 霾中国”、“中国空气病”之类的提法就可以窥见他们的眼界与着力,但可以

10、预见,柴静的穹顶 之下会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的确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呼吸共同体!她居于调查的动员,将引发新一 轮的、更广泛的从立法完善到公共政策调整再到公民个人作为的治霾行动。“我要把PM2.5拽到眼前”如果只有爱,我们对PM2.5可能除了恐惧还是恐惧;如果穹顶之下这样的视频没有上网, 我们看到的可能大多是政策宣导式的电视节目。柴静到底是一位有行动力和调查感的母亲,她综合 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以强大的逻辑力量剖析了给中国带来 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一一“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 放失控”,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信息生产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空

11、间和心理距离,立体地提供了调查的过 程与成果,既调节观者注意力张弛有度,又不断将调查引向深入,丰富了观者的认知坐标,也填补 了一些认知地图的空白;尤其是如此重大、缜密的调查在互联网上首次发布,是传统媒体内容向互 联网迁移的重要表征,是互联网原创的非虚构内容去碎片化、精致化的又一突出例证。她一条旧仔裤、一袭白T恤,像沙龙主人般向围坐的听者介绍投入调查的心理动力、调查的思 路和复杂的感受,解释有关雾霾的性质和危害、来源和构成的科学原理、调查的过程和结论。她环 视、打量追光下的尘埃,和观者一起想象PM2.5的模样;她背负空气采样仪采样送检,请来左小祖 咒(微博)为动画短片配音,直观演绎PM2.5如何

12、危害人体;她用数据视觉化,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 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 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处理得通俗、形象、警醒。她实地勘察,在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 的尴尬;在燃煤污染致死数千人的伦敦雾霾事件过后62年,她前往因雾霾丧生者的墓地凭吊,也 去到仍烧壁炉的人家拜访,当年伦敦“禁排黑烟”、“限烟区只能烧无烟煤,财政补贴壁炉改造的 大部分费用”等规定的条文,具体化为男主人手中清洁的煤块;她深入英国南威尔士一座关闭的矿 井,在已成文物的最后挖出的一车矿石旁,向网友介绍了解到的英国

13、以油气代替煤炭的能源战略; 为考察同样恶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她在直升机上俯瞰这座车 轮上的城市摊大饼式的道路模式和对汽车的高度依赖,在公路边直击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 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查阅文献,对一些人所称的伦敦雾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见成效的说法,她发现开始治理的头十年 就降低了 80%的大气污染物;她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 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而轮船和飞机的燃油还没有得到像汽车用油那样的哪怕不算严格的监 管。当面采访,她直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

14、为什么是石化 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有没有可能放开油 品市场?她得到了曹主任坦率的回答。“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奔波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小伙伴一起拍摄、编辑视频,花的是她自己的钱,她说:“这是 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这是一个母亲理智的冲动,得知自己怀孕前从不戴口罩的母亲,女儿出生后每遭遇雾霾天却连 孩子笑一下都担心吸进太多PM2.5的母亲,就是因为关心孩子的心肺和未来,她专门向南加州大学 医学院临床预防医学教授求证小区里年轻妈妈们“为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要锻炼孩子早 点适应雾霾”的困惑,教授的回答“没有证据表明让孩子生活在污染的

15、空气中他们能产生适应性, 研究发现幼儿的肺部功能会因此受损”更让她恐惧。她以个人、市民而不是机构雇员的身份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立法、战略规划和 能源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可以从信息公开和民主决策的视角考察其间的得失、权衡国外同类决策的 可否借鉴。网民不必居于渠道信任,而是出于对传播者个人魅力的赞赏和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对社 会议题的重视而上网观看穹顶之下。就是因为花自己的钱,她超脱于企业、行业和公益组织、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之外,独立观察 他们的利益关系、立场、观念、行为及其后果,更容易赢得包括网友在内的各方的信任。以个人之力,要厘清雾霾治理这个涉及中国的能源政策、市场化程度、国民健康的复

16、杂议题, 实在不易;但作为个人,源自血缘与亲缘的情感动力、与自己籍贯相关联的乡情牵挂、渗入人际关 系的贴切感知一一这些柴静个人化的感受与关切更容易唤起同处雾霾之下的网友的生活体悟,她所 说的仿佛是私人恩怨的这场较量更容易激发网友作为母亲、女儿、妻子或者父亲、儿子、丈夫的个 体的利益诉求的类同感和行动欲。“就在此时就在此地,我们可以做点儿什么”以前做报道,问号打开、节目播出就是结束,但在穹顶之下,柴静的关爱不仅仅给予女儿, 她的行动也不只是给所爱的人戴上口罩。作为一个已非记者的调查者,她的雾霾三问本身就是一种 示范;人大应做什么?政府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她用具体而微的行动传递攻略:除了抱怨、 消费、视而不见,我们还可以减少自己对煤和油的消耗、可以督促行政部门坚决执法、可以在法律 修改的时候提出建议一一她与自然之友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