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杰盛世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190258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杰盛世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杰盛世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杰盛世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杰盛世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杰盛世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杰盛世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杰盛世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杰盛世苑2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中建七局四公司南阳分公司二0一一年 月 日施工方案审批表工程名称三杰盛世苑2#楼方案名称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建设单位河南三杰投资集团建筑面积23236.49M2总承包单位中建七局四公司监理单位南阳市天天监理有限公司结构类型框剪结构项目负责人赵晓壮开工日期方案编制人陈 旭施工单位审批结论技术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监理单位意见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 月 日建设单位意见总工程师签字 年 月 日一、工程概况:三杰盛世苑2#楼工程位于南阳市312国道北仲景路西。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26层。建筑总面积为23236.49m2。该工程由河南三杰投资集团兴建,机械工业第

2、六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建七局四公司南阳分公司承建。抗震设防烈度:7度;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级.建筑高度:78.9m.建筑结构类别: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筏板厚度1300mm,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P6.隶属大体积混凝土。二、施工准备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1、 材料选择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

3、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

4、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升温,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

5、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具体外加剂的用量及使用性能,商品混凝土站在浇筑前应报告送达施工单位。2、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3、现场准备工作(1)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6、。(2)基础底板上的积水坑采用吊模,保证结构尺寸及稳固。(3)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随需的塑料薄膜应提前准备好。(5)保证施工用电稳定供应,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及施工难点应对细则3.1根据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度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度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规范规定,

7、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即按规范执行.3.2大体积砼裂缝可能产生的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本工程底板为C40抗渗P6砼,由于水泥用量大,所产生的水化热较大。并发生在前13天内,由于内外温差超过25的限制,因而会产生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由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砼收缩内部限制条件有差异,会形成不规则的深裂缝。本工程的底板钢筋较密,采用泵送砼,水灰比大,收缩性大,易产生内部裂缝.干燥收缩:砼中80水分会蒸发,约20是水泥的硬化

8、所必需的,砼在硬化过程中表面干缩快,中心干缩慢,将在表面出现拉应力而产生裂缝。大体积砼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则可能产生贯穿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防水性以及正常使用。3.3控制砼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砼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砼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有害裂缝.3.3。1合理选择砼配合比,并掺加粉煤灰及HEA抗裂防水添加剂,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以达到改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补偿收缩的目的。 3.3.2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砼在浇筑后,做

9、好砼的控温保湿工作。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曝晒,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采取长时间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砼的“应力松驰作用”。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砼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度和底面温度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砼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3。3.4控制石子、沙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和3%.3.3。5测温孔的布置根据本工程的筏板厚度,分别应在不同的部位及深度埋设测温孔,按浅、中、深布置一定数量的测温孔。在浇筑过程中以及浇筑后进行温度测定,另外在砼表面加设一个测温点,测温点拟在筏板各角部及中间设

10、置,在距板底150mm、500mm、1000mm及筏板表面设置。测温在砼浇筑24小时后立即开始,每间隔2-3小时测温一次,采用多点数字测温仪进行温度的监测.测温时,将温度传感器放入孔内,连接测温仪,停留5分钟,让其传感稳定,然后从测温仪上读出温度值,绘出温度变化曲线图,作为技术部门与监理部门进行实例分析的依据,并进行砼浇筑后的裂缝控制计算。砼温度测量工作要持续到砼温度与大气平均温度差15以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并经技术部门会同监理同意后方可停止。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时,以防止砼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1.3m0.3m0.8m1.15m1-1剖面示意图3.4施工技术要求基础

11、底板大体积砼配合比及原材料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用量及砼的初、终凝时间均由通过地方认证的一级试验室经过试验来确定。浇筑时以砼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宜,并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过振,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振捣时插入下层砼表面10cm以上,间距控制在30-40cm,确保两斜两面层间紧密结合.每工作班组由试验员在浇筑地点测试砼坍落度至少两次,并根据规范要求留置试块,抗渗试块实现现场同条件养护及试验室标养.及时浇水养护并覆盖。大体积砼采取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各层易产生泌水层,用人工将多余的水份及浮浆排除。砼表面处理用木抹子进行表面提浆找平处理,以闭合水裂缝,初步标高用长刮杆刮平,再用

12、木抹子收压两遍,这样既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分水和空隙,提高砼与钢筋的握裹力,又能防止因砼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砼密实度,提高砼抗裂性能。在砼二次收面完及时覆盖薄膜,并浇水养护.商品搅拌站的试验人员同我公司的试验人员一道共同遵守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规定,相互监督质量,共同制作试件、编号、拆模、标养,相互签字备查。砼试块制作:浇筑100m3砼,需做强度试块1组,每浇筑500m3砼,需做抗渗试块2组。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流程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由于基础底板设有膨胀加强带,分为两个施工段进行浇筑。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砼浇筑从短边向长边S型整体

13、推进,根据斜面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斜面厚度为0.5m,直至浇筑底板砼全部浇筑完。底板斜面分层浇筑如下图: 筏板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总量1530m3。计划完成浇筑混凝土时间为20小时.2、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混凝土输送泵直接浇筑。(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

14、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3)混凝土浇筑时配置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3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5)现场按每浇筑100立方米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 1组作14d强度备用。(6)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3、施工时混凝土测温具体方法(1)筏

15、板混凝土浇筑时即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测温管的长度分为三种规格,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段用胶带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测温从混凝土浇筑后24h开始,升温阶段每2h测一次,降温阶段每2h测一次,根据温度变化情况35天后,每8h测一次,710天后,每天测一次,当内部温度基本稳定且与最低大气温度差小于25时,整个监测阶段告一段落.所有监测工作都有专人控制,现场温度监测数据采集并用电脑进行整理分析,并打印输出每次每个测点的温升值和各测位中心测点与表层测点的温差值,作为研究调整和控温措施的依据,以防止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