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152120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进全市组织工作意见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发展的“34”总体部署,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和纲领,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组织工作的新局面,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阶段发展“314”总体部署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全市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 1.把握“314”总体部署对全市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31”总体

2、部署的贯彻实施,为组织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要求组织工作为贯彻落实“14”总体部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有力的人才支持;“31”总体部署赋予了组织工作新的探索任务,要求组织工作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在西部地区探索新路、创造经验、走在前列,在*向西部各省区学习、与西部各省区合作、同西部各省区共同发展并实现“率先”目标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组织工作的作用。 2.明确全市组织工作贯彻落实“14”总体部署的基本思路。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31”总体部署,以“固本强基”战略为总抓手,全面实施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

3、程”,大力推进“1小时经济圈”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积极推进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制度创新,切实提高党员、干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努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为发展优势,为实现*新阶段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以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着眼于*新阶段发展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以学习贯彻“314”总体部署和增强“三个意识”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将“34”总体部署的学习和“三个

4、意识”的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今年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理论培训的重要课程,纳入各级干部年度述学、评学范畴。将开展读书活动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干部读书的长效机制,改进领导干部的学风,促进各级干部勤奋读书、善于学习、积极思考。结合深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教育,促进创业兴业、真抓实干和探索创新良好风气的形成。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的追踪管理,引导区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31”总体部署、推动本地区科学发展中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认真履行职责,带头改进作风,充分展示新班子的新气象。 .增强新

5、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贯彻实施“34”总体部署的新要求,调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突出抓好市级部门和区县党政正职的培训,着力提升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的能力和思维层次,增强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发展产业的本领。全面推行“订单式培训”,5年内将全市6多万名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再普遍轮训一遍,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规范干部出国(境)培训工作,增强干部出国(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干部的开拓开放意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本领。积极争取中组部的支持,筹办“中国红岩干部网络教育学

6、院”。 5.加大干部实践锻炼力度。立足于提高各级干部的实际工作本领,有针对性地抓好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优秀干部的实践锻炼,促进干部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岗位上磨练能力、积累经验、提升素质。拓展干部实践锻炼的途径,分期分批组织“一圈”与“两翼”之间、市级部门与区县部门和乡镇之间的年轻干部互派锻炼,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适时选派优秀干部到国(境)外政府机构和世界0强企业顶岗锻炼。进一步推进与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省市的干部交流锻炼工作,推动成渝经济区内的干部互派挂职锻炼。 6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做好后备干部工作作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推进后备干部

7、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研究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计划,抓好后备干部特别是市级部门和区县党政正职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加大民主、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的力度,及时把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切实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与活力。加强后备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进后备干部的多岗位锻炼,特别要安排到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的重要岗位上加强锤炼,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措施,分类分层次进行培训培养。坚持备用结合,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把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 三、以实施“1小时经济圈”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为重点,统筹城乡人才资源开发 .实施“1小时经济圈”高层次人才

8、集聚计划。围绕把“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核心载体、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着力将“1小时经济圈”打造成为区域性的高层次人才辐射中心和专业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紧密结合“1小时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重点抓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落实一批国家级重点引智项目,新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型人才创业示范基地,选择-2个国家级开发区或市级工业园区,在政策、资金、项目方面进行集中支持,吸引院士、博士后工作站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国外专家入园

9、创业。切实加大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发展壮大现代服务、商贸旅游、高新技术、现代装备制造、优势资源加工业、都市轻型工业、现代农业七大产业人才群体。组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大技能人才培训集团,改造提升“*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基地师资流动站”,努力建成“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城”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流动中心”。到202年,力争“1小时经济圈”内优秀企业家及后备人选达到000名左右,高级专家及其后备人选达到500名左右,高技能人才达到5万名左右。 .推进人才国际化。着眼于*新阶段的发展,加快构建立足西部、紧依港澳、面向世界的人才交流合作新格局。积极争取国际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总部

10、和地区总部设在。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在渝设立办事机构,发展3-5家能够为国际知名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外包和服务的人才中介机构。积极探索到国外、境外招聘人才的有效形式,提高人才招聘的实效。着力推进与对口支援省市和成渝经济区内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人才交流合作。到20年,力争引进500名左右海外留学人才和4000名以上市内紧缺人才来渝工作,引进1万人次左右的国(境)外专家为渝服务。 9.加大城乡人才资源统筹开发力度。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促进城乡人才合理布局、双向流动、协调发展。建立“一圈两翼”人才协作开发机制,发挥“小时经济圈”对“两翼”的人才辐射作用,增

11、强“两翼”对“小时经济圈”的人才补充功能,促进“一圈两翼”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两翼”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实施“三峡之光”访问学者培养计划,启动实施“民族之星”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定期选派“两翼”地区的年轻优秀人才到市内外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访问学习,加紧培养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加大向“两翼”区县选派“博士服务团”成员、科技副职、科技ceo、科技特派员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高级专家“库区行”、“渝东南行”智力咨询服务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市级单位和主城区选派优秀人才到“两翼”地区开展扶贫、教育、卫生、农业科技服务。定期开展三

12、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交流活动。研究出台政策措施,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合理流动特别是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流动。 10.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环境。全面清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在紧缺人才、特殊人才、重点人才政策的部分领域先行探索突破,研究出台在住房、分配、医疗、创业扶持等方面更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制定*市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办法,完善智力引进、技术指导、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短期聘用的相关政策。开通“人才服务热线”,建立高级专家“一卡通”服务体系,设立“一站式”人才引进服务窗口,推行人才引进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理制。以*人

13、才大市场和中国*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为基础,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国家级人才市场和国内外知名人才网站的合作,建设中国西部人才公众信息网,建成中国西部人才服务基地。用足用活中央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对我市人才工作重点项目的支持。 四、以科学整合组织资源、有效发挥组织优势为着力点,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1.探索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新途径。着眼于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探索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模式,促进“组织共建、党员共管、

14、资源共享”,努力探索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 12创新城乡统筹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与园区联建”、“村与社区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方式。全面推广把基层党组织建在农业产业链上的成功做法,不断完善在龙头公司、生产基地、专业协会统筹规划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的模式。适应城乡统一规划建设,探索建立区域党建联席会或区域党建协调会制度,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党组织资源的整合,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3.加强新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眼于重基层、强基础,努力建设新型基层干部

15、队伍,进一步焕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新活力。适应乡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新要求,引导乡镇干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大力增强推进科学发展、加强民主管理和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本领。完善乡镇干部的培训教育措施,3年内将全市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集中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内高校进行一次普遍轮训。选好配强乡镇和村两级班子,每年从市、区县党政机关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从区县、乡镇机关中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干部驻村锻炼。完善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和村工作的政策,建立选调生进乡镇驻村制度,进一步吸引外出务工的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16、中城市社区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增强社区干部整合资源、服务群众的本领,特别是要提高为社区流动人员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好对外来人员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维权服务工作,积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14.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着眼于推进党建工作的城乡互动和区域联动,积极探索跨区域、跨行业开展党组织活动的有效途径。启动“支部联线”计划,在市、区县两级党政机关中广泛开展机关党支部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流动党员服务咨询电话”联动系统,构建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加快城乡基层党组织党建信息化步伐,进一步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网络资源,全面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电子党务”应用水平,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