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08168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年 级五学 科语文主备人金爱华课 时两课时课 题19、天火之谜复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 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准备导 学 策 略学 程 预 设个人复备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

2、底。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三、预习反馈,初读课文:1、带着以上问题,快速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言)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四、质疑探究,学习第一节:1、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2、指名读课文。3、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4、为什么说它可怕?5、齐读第一节。五、指导写字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雷神西方人上帝的怒火1、由课题想内容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3、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为什么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老师设疑:富兰克林又是怎样解开人们心中谜团的?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合作探究,学习课文: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合作探究:1、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精神,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你的感受。2、讨论交流:(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

4、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大胆推测)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定一人当作富兰克林,其他同学用各种话来取笑、讽刺他),体会富兰克林面临的巨大压力。过渡:富兰克林面对人们的取笑是怎样做的呢?(做实验 )是的,事实胜于雄辩。思考为什么要写其他人的看法,让学生明确烘托写法的作用。(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敢于试验)(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3、风筝实验的过程能读懂吗?用画

5、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怎么样?(学生四人一组,自主交流)读悟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再次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献身精神。4、读悟第五自然段。补白:那些取笑过富兰克林的人现在会怎样说?5、学习第六自然段。(1)齐读。(2)思考:富兰克林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3)体会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首尾呼应的作用。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56年前,去看看富兰克林的试验过程。 三、巩固小结: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勇于实验)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还怕吗?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你有哪些防雷小常识与大家分享吗

6、?(班内交流)天火之谜板书设计:天火之谜(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经过)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结果)发明避雷针 震惊世界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 科语文主备人金爱华课 时两课时课 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复备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位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教 学重难点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位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2、懂得在生活中面对崎岖和坎坷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准备导 学 策 略学 程 预 设个人复备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0课厄运打不

7、垮的信念。2、读完课题,你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问题呢?二、预习反馈1、小组内听写难读难写的生字词。 2、每组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3、互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4、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听。 三、质疑探究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谈迁两次撰写明史国榷)2、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名读课文3、了解谈迁的“信念”和“厄运”(1)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a 指名读“谈迁自幼刻苦, 博览群书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名史”。 b 你体会到什么? c 齐读 (2)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a 指名读“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1、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小组内朗

8、读课文,体会谈迁的精神品质。3、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 4、全班交流问题,帅选价值提问。5、品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b 你想说什么?4、相信这篇课文一定有让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用心去读一读吧!(1)学生自由练读(2)指名读,相机指导5、品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2、课文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二、合作探究,体会写国榷的艰难 导

9、语:“厄运”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而谈迁不就是一部国榷手稿被偷走了吗?为什么对他来说是“厄运”呢? 1、国榷来之不易。(1)、通过数字来理解。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2)、通过事例来理解。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3)、指导朗读。(读出艰难,读出来之不易)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和坚强。 导语: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可是转眼之间这20年的心血就化为乌有。抓住“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

10、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理解。(1)品味“20多年的心血”、“致命的打击”、“茶饭不思”、“夜难安寝”等词语,体会谈迁心中的悲痛。(2)他国榷。”1、咀嚼词语,品读课文中重点句段,感悟谈迁的精神品质。2、表情朗读,深化学习谈迁的精神品质。1、填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 (时期史学家 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 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中“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想到了什么?(3)指导朗读(3)、体会谈迁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齐读最后一句;读到这里,你眼前浮现出一位怎样的老人?指名读3、学习第三自然段,品位重写国榷的艰辛和打不垮的信念。 导语:重写

11、500多万字的国榷,谈何容易!(1)、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体会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组织交流 重点抓住“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尔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理解。指名说,谈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谈迁为了重写国榷不怕艰辛。)(2)围绕提供的情境,通过想象进行描述。(课件出示)(3)交流(4)小结: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3)、老人的心血没有白费,读完最后3句话 此时,你想说什么?三、学习第4节,总结全文1、指名读2、面对厄运,你准备怎么办?3、齐读4、拓展 其实,像谈迁这样没有被“厄运”打垮的人还有许多,谁能为大家介绍一

12、下四、当堂检测五、课后作业 、 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读了这个故事, 我们知道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 。 教学反思年 级五学 科语文主备人课 时两课时课 题21、诺贝尔复备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悟诺贝尔的精神。3、品词析句,从具体的语言中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不怕困难、毫不气馁的科学精神。教 学重难点品词析句,从具体的语言中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不怕困难、毫不气馁的科学精神。教学准备导 学 策 略学 程 预 设个人复备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激发情感1、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富兰克林,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意志的谈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瑞典化学家诺贝尔。2、提到诺贝尔,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举世闻名的奖项诺贝尔奖。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诺贝尔奖。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世界性盛会)3、再过十多天,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仪式又将在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想不想预先领略一下典礼盛况?颁奖典礼是一次盛大的晚会,参加的众多嘉宾中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瑞典的国王王后。参加典礼的人们必须穿正规的礼服,典礼使用的花朵全部是从意大利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过来的。觉得这个典礼怎么样?这么隆重的典礼跟一个人联系起来,谁?诺贝尔(齐读课题)人们为什么这么隆重地举行颁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