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终端头底座发热原因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07462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终端头底座发热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缆终端头底座发热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缆终端头底座发热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缆终端头底座发热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缆终端头底座发热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缆终端头底座发热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终端头底座发热原因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0kVX岩路#1电缆终端头B相底座发热原因分析2013年2月19日,在对110千伏X岩路进行红外热成像测温工作时,发现#1电缆终端头B相底部的护层接地线引线端子尾管处(整圈)发热,相间温差最高时达到5.7度(此前并无发热迹象)。一、缺陷情况1.线路概况与参数110千伏X岩路电缆T接X金路#19塔,混合线路, 2008年01月18日投运,长度0.607公里,电缆型号为YJLW03-64/110-1630,为沈阳古河电缆厂产品,电缆附件为浙江金凤凰产品。2012年8月17日#1电缆中间接头护层电流测试,发现A、B两相护层电流偏大(小于100A,未超过规程规定),红外热成像测温正常。安排跟踪护层

2、电流测试和红外热成像测温正常,计划结合停电检查消除。线路接线示意图:#45建金路#51#28#27#27#1建岩路电缆#48#28#20建新变金山变塔前变上街变建岩路电缆#19建金路塔上线塔金路塔金路#1岩洲变#26#24#232.缺陷情况2013年2月19日,在对110千伏X岩路进行红外热成像测温工作时,发现#1电缆终端头B相底部的护层接地线引线端子尾管处(整圈)发热,相间温差最高时达到5.7度。通知调度及时调整运行方式,进行限荷运行,当运行电流小于50A时,跟踪测温无发热。#1电缆终端头B相底部的护层接地线引线端子尾管处发热,相间温差约5.7度二、缺陷处理1. 缺陷判断及查找。2月19日发

3、现发热缺陷后,立即安排人员对其跟踪;同时结合发热位置,登杆确认#1电缆终端头B相护层保护器、护层接地线良好后,初判为护层接地线引线端子尾管通过杆塔与大地相通,造成护层接地线引线端子尾管对地放电产生发热。2. 缺陷处理前保障措施。为避免缺陷继续恶化,2月21日上午开始限荷运行,当运行电流小于50A时,跟踪测温无发热;同时部署做好110千伏X金路(含X岩路电缆)线路特巡特护,联系厂家现场配合缺陷处理工作。3. 缺陷处理。2月27日停电检查B相底座,发现护层接地线引线端子尾管处绝缘带损伤,铝护套对安装托架放电痕迹(另外A相也发现绝缘带损伤,但安装托架无放电痕迹)。采取拆除三相安装托架、重新绕包绝缘带

4、方式处理后恢复送电。送电后跟踪测温、护层电流测试正常,运行电流80A左右,三相护层电流2A左右。三、缺陷原因分析#1电缆终端头B相护层接地引线端子尾管中间处(安装托架固定位置)缠绕的绝缘带损伤,尾管经托架与检修平台导通接地,与大地形成回路,护层电流增大,尾管对托架放电发热。(X岩路共2组终端头和1组中间头,2组终端头采用带保护接地,中间头直接接地,故#1终端头、#1中间接头与大地形成回路)。安装托架(厂家配备)110千伏干式户外电缆终端头(硅橡胶)图片绝缘带损伤原因分析:#1电缆终端头为非立式干式型,现场虽然采用避雷器硬连接铜排、安装托架、抱箍方式固定,但是在大风等外力作用下也会存在轻微摆动现

5、象。其中安装托架安装于护层接地引线端子尾管中间部位(图示两环形凸起部位之间),是固定干式电缆头底端主要部件,但安装处护层接地引线端子尾管上只缠绕绝缘带,未加垫耐磨橡胶垫,且安装工艺不良(安装托架下边缘直接压到靠地面测环形凸起部位上边缘),长期运行中在大风力作用摆动、护层接地引线被盗拉扯(该处护层接地引线曾多次被盗)等情况下,靠地面测环形凸起部位上边缘极易与安装托下边缘架产生摩擦,导致该处绝缘带破损。尾管环形凸起部位安装托架处放电痕迹 剖除电缆终端头底部的绝缘带 安装托架处放电痕迹绝缘带损伤处 绝缘带损伤照片(其中有安装托架紧固电缆的痕迹)四、防范措施安排对在运干式电缆终端头安装方式进行排查。于3月1日结合停电例检,完成对采用同样安装方式的X岩路#1干式电缆终端头整改。目前在运电缆已无采用类似安装方式的干式电缆终端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