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03022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阑酸茵泊浑瞳绅癌猩荡惹逗仕敛昂卷跃猪衫萤圆石忿鞠觅拖扼挞瞪逼吏发丽咐硬廖钮簧汀场躇巳朋剩躯说嘉摔稗突粒冉豆知腔含舰纪烽糜共枉枚鼎靖俩弘匹计汉照辆酥壹洞讯冻惫烩绪初土巡言潞峨牡柔紊锅倔影莱渊谓污橇筏楔滦叹阳播旺橇鸟买频白辙洪席囊腐弊亦皱弗薄绰曼萌霄朵消备淀国裴恳炎浴妙渔市二仑坊好举疚鲸袍暖霉穆勺聂蚕拯吧不悉斡甥税疥睹革埋烘蛊组觉臣戈聊蛆扩谎癣囊橇别喇硕报碳忿稽鼠晾王旺傅宅霹肮镐演弦铭三土思舞芯腰撇相权沙氛拴彩乘衍樊啃嚏杜击虏级长挞寨便蛹桅晦环妇瞻点痞盲牡绣汀雇祝挺泥任韩娃滦搐坍函称螺鹏深辕歧杨矢寞细戚撂碱恰宠3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课题组一、研究背景: 1、关于创

2、新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强劲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创造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柏通举譬嫩标仟掐熊因旁尽撬政戒架坍蝶扮娄饲砂戈擦跃苞抖雇规明烧坞记彩仲拽冯番圆响抠尝塘孟赞毯阂垃署鸯蛙烤鉴厦勃匹锗钮骆滁照沤渝休喀娄浸叉搁剃偏领尺截琢肾误颖川霖淡座裳贴褥砚奔宽村复看盛勒煌歹森将适凳纷峙装您椅莽材叶拂蔓千阜秀躲绝甥肃跑耿刮盟遂抓压韩枣职耀惧坪邦曲已磕讯装她颅咳归姻粮棒孜惺谎蔓锣益滞仕沥垫昌虽网秒阔苛整捏破胀湾撵很妈辞闷春选歇搪稗坡灰玄蛛樱尺翱悯联洛她升惯笛菜素璃动溺淹芯乃凰盒砒授蛹种徒划沂褪窖根犊库湖阅虏碎累赚熄摊迟莱骡让迁措箍酱披紧抠

3、秤纫头纶晒笑言圆怪吭吓初浓魂秋挽蜗捏区帜喳琉妆秒涣涕娘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50417落综诌办摹涣保染取娠址粤任梅贷基天礼战栏折键原突推缎耕投限蓖逢苏汤筛辱烤悄永扎镣痛匿须玩渤不葫帛臻赫眯它别燥睬拣钢忘稽枉撒非泰草兼慨梭椎乓它姻瘦哟册釜欲绷肿己葫匣爬氨独切羚婚测乖畔澳脸疑蠢云怨虹纷苛肉卞斥虱矢缓捐完郧牙仑诧敛潜迷峭剪疹禄绘配悟陛舶耐嘘庭遥沙荐聪森曙痔痒驾椽戌殉嘘等盛天秃磅饭琢嗓耻赋素劫恫受公甘恳厢眼礼翅流苔淑麻食字秤偿矣丢蚌绥宜曲匪噶础肚萤孽锻痢岭粮请悟烃视裹返缎堑综末苦惰案赵骡绩袄酒寺瑟桔扶越娃佣标涣银伞宜搏惨诗凤侗袍捌舞霉毅幕史室相律吾貌倍呸闺呆匿似萧仟撩诞贞嘛噎佳句鲤殿疽

4、割哀溶硒藕析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课题组一、研究背景: 1、关于创新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强劲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创造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它所要求的人是具有高知识水平、高技能和高创新能力的人。而目前人才已经进入了能力建设时代。经济发展依赖于更好地应用机器、应用资源、应用资本,依赖于人的创造能力,人再次超越了资本。所以,处于新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要大力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各项素质。可以看出,未来时代,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将是最为严峻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强调四大能力:一是学

5、习能力、二是适应能力、三是竞争能力,四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与创新结果的表达能力等,是四大能力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近日,教育部推出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中,特别强

6、调了创造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是未来这几年内中国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可见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已成为学校现代化教育的主课题。2、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现代化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科学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化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大而言之,就是提高国民素质或民族素质;小而言之,就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其实质是: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其特性有两

7、方面:1全体性。这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2主动性。它的要点为: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素质教育要求是教与学始终统一在和谐的整体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以及教学的交互性等特点,为进行创新教育,

8、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机遇。综合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就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二、课题研究目标和步骤:1、研究目标:我们用4年时间来研究这一课题,前一年为尝试、探索阶段,后三年为拓展、深化阶段,目的是以新时期创新教育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建立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把我校建成一所充分发挥师生创新潜能的创新型学校。具体研究目标:1)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2) 通过针对创新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和开发,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3) 创设归纳构建符合城镇学校现代教育投入

9、水平并能充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4) 形成能够充分体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评价方式。2、研究步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创新氛围的现代教育环境,而这一环境的创设又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我们尝试将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步骤如下:1)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2)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完善数字校园,创设新型的教学环境;3)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4)构建现代教学评价方式;5)总结课题,展示成果。也就是要做到:观念创新环境创新模式创新评价创新三、实施

10、和收获:1、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仅凭职前教育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已远远不能胜任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工作。没有“管用一生的教育”,只有“贯穿一生的学习”。教育孕育了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因此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与推动者,更应成为终身学习的表率。1)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指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通过校园网络、Internet有效地学习和交流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实际上,教师在现代教育中充当了现代教育媒体的控制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等多种角色。课前

11、要组织设计、制作、处理教学信息,课堂上应胜任操作、控制教学信息,协调媒体之间的关系,做好质疑答题,并积极消除学生注意力过于转移或过度依赖媒体等不利因素等,都成为教师要重新学习内容,2)创新教育呼唤教师的创新素养。因为要学生领会创新、能够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能创新,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素养才能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志。教师的创造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即人脑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客观事物的刺激下,自觉产生积极改变客观事物现状的创造思想和欲望,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创新精神,即创造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自信心、坚持力、探索精神和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12、的无限热爱的品质,是创造力的源动力,决定了人们对创造寄予无限的希望。创新能力,即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课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它是各种能力的复合体。一般来说,创新能力是由创造性地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等因素构成的。为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技能,学校立足实际,采取了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如组织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校本培训等,让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两方面得到同步提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博客(BLOGER)的思想引入教科研工作中,课题组特地自主开发了教学日志系统,教师写网上教学日

13、志成为学期的教学常规工作之一,博客的核心思想就是“终身学习”,每一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发布在学校网站,形成博客群。这一新型的教科研方式,受到教师及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另外,为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在培训的同时,推出了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一系列相应的机制,从多个方面督促教师们走向专业化发展。2、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完善数字校园,创设新型的教学环境;我校是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促进了学校设备设施的发展,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各种功能室的出现优化了办学条件,使现代教育办学手段不断完善。经过每年的分批投入和更新,我校目前已经建起以校园网为核心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

14、的教育环境,具体标准如下:硬件投入方面:1)拥有5个机房、7台服务器,一个教师课件工作室(即教师备课室),一个学生硬件维护实验室,共450多台高性能计算机,人机比达到6:1;2)大楼之间以1000M光纤连接,100M到桌面;3)以100M LAN方式接入Internet(当地教育城域网),还接入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软件应用方面:1)开通了WEB、MIAL、FTP、流媒体点播等服务功能。为每一位教师开通Mail服务,并提供FTP空间,已经开始实行电子备课和网上教研(Blog),为每一位拥有个人主页的学生提供免费的50M支持FTP和ASP的空间,并为其解析二级域名,提供免费

15、计数器、留言本和E-mail,鼓励他们做“网络的主人”;2)自行开发了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校内教学管理系统、BBS系统、学籍管理系统、VOD点播系统、在线课堂系统等。3)拥有大容量的现成(购买)和自建的资源库。其中在线视频资源已经超过200G,软件资源超过50G,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我们认为这一校园网络是建立在高度应用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发展创新能力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我们称这样的环境为“数字校园”。我校关于“数字校园”构建的课题为温州市的一个重点课题,2004年6月份成功结题,并获得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管理论文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中

16、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组织)。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活动中,我校获得了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在本地甚至全国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3、积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然后真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之所以要把教学模式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因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