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_专题3_地球上的水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933514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_专题3_地球上的水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_专题3_地球上的水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_专题3_地球上的水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_专题3_地球上的水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_专题3_地球上的水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_专题3_地球上的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_专题3_地球上的水(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精析专题3 地球上的水【2012年高考题】(2012全国新课标卷)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地 B.地 C. 地 D.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4.D 5.C【解析】该题组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4.根据图1b中甲乙两

2、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地。5.读图可知,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2012天津卷)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第1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l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答案】B【解析】采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之后,b下渗增加,a地表

3、径流减少,c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加。【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作用和变化特点。 (2012上海卷)(五)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9.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 恒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亚马孙河流域10.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雨水补给 C. 地下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11.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11月 D. 12月【答案】9.C 10.B 11.A9.根据图中降水量季节集中在夏季,气温季节变化且最低月均温大于0,可知该河流流域属于亚热

4、带季风气候区,该河流可能分布在长江流域。10.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11.读图可知,图中上侧柱状表示该地河流径流分配状况,则看图可知其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1月。【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河流的水位特征和补给类型。 (2012江苏卷)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都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7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8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5、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答案】5B 6A 【解析】5.从图示两湖泊水体面积变化趋势看,两湖泊水体面积变化趋势同步增加或同步减小。6.湖泊内水多时水体面积扩大,而这水只能来自流域内的降水。【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循环和湖泊等相关知识。 (2012海南卷)图1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2题。1. 图1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 附近 B. 附近 C. 附近 D. 附近2.

6、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答案】1.C 2.B 1.根据图中四地的海域位置,、纬度低,附近有从格陵兰岛南下的寒流,根据题干提示“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因而附近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纬度最高,但由于其附近有暖流,水温高,不可能出现冰山。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顺流或逆流导致邮船往、返时间不同。【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广东卷)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

7、用的时段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2可知,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即选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2012广东卷)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构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B【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

8、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赤潮的形成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的相互作用。 (2012福建卷)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8-9题。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9.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答案】8.C 9.A【解析】8.根据图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值的大小,可知耕地、林

9、地、水体等日蒸发量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日蒸发量小,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是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9.根据该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的数值关系,可知该河干流区草地比重最大,其次是未利用地,结合四个选项,该河最可能是松花江,塔里木河草地很少,淮河耕地比重大,珠江林地和耕地比重大。【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河流流域的蒸发量的地区差异。 (2012全国大纲卷)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

10、完成3-5题。3.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4、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 ,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答案】3.A 4.B 5.B【解析】3.根据图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曲线同步变化相似性,可知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19701976年。4.根据图中年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1500亿立

11、方米,可知该支流流量较大,则该支流流入最可能是长江。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该支流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兴建水库拦截一部分泥沙,建设用沙量增加和连续干旱对该支流出口处年净输沙量没有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则可能增加年净输沙量。【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特点和原因。(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第13题。3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

12、形成渔场【答案】A【解析】途经该区域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与北美洲至欧洲的航线方向一致,航行速度加快。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到北冰洋海域,海域上空温度减低,形成海雾,能见度降低;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北海渔场。【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安徽卷)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8-29题。图10表3年份“水银行”买入“水银行”卖出价格(美元/m

13、2)水量(亿m3)价格(美元/m2)水量(亿m3)19910.1010.120.148.1519920.042.340.061.9719930019940.042.720.062.0928.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北部地区湿润多雨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 B. C. D. 29.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答案】28.B 29.D【解析】28.由于该州南北气候类型和农业用水量的不同,北部地区湿润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图中信息可知,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居民点也是在中部和南部较密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因而实施“北水南调”,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该州地势不是自北向南逐渐升高。29.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说明当年该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不突出,也就是说当年中南部地区不缺水,结合选项可知,D项符合条件。【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水资源的综合利用。(2012四川卷)图3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的状况。读图回答8-9题8.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曲线 B.曲线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