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_1.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930653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兰河传读后感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兰河传读后感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兰河传读后感_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我”和祖父有趣的故事,假如想知道就往下看吧。我记得有一段特别有趣,讲了“我”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幽默,非常疼爱我。作者出生时祖父都已经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岁时,祖父快七十了,七十岁的祖父非常爱作者,他们爷俩在后园笑个不停。祖父的后园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书里讲到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有的人说拆墙,有的人说种树,就是

2、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在作者的描绘中,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她从小在后园里长大的,作者和祖父在后园里一起玩,一起干活,作者和祖父时时刻刻在一起,童年充满了快乐。文章中写到团聚媳妇是一个美丽得意的小姑娘,才十二,本该是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她却早早的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是多么的可怜!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用知识变得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妙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没有可怕的战争。啊!我真想永久地停留在童年,可是光阴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仁慈、热情的心好好珍惜,感受这美妙的光阴吧!呼兰河传我读完了,可我的思想还停在那灰色的境界里。呼兰河传二 呼兰河城,一个不繁华、

3、不富裕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读着读着,总觉得非常安静,他们为了活着而活着,像木头人一样。这本书似乎把我们带到了过去,那个灰色的世界。人们的.无知与愚昧,活生生地害死了一个12岁活泼得意的女孩。就因为太大方不符合这里的规矩,所以婆婆狠狠地打了小团聚媳妇,生病后婆婆又想了很多方法让小团聚媳妇好过来。我都不知道这个婆婆到底是讨厌小团聚媳妇还是可怜小团聚媳妇了。越往后读心情就越沉重,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为她愤愤不平。为什么要打她?生病了为什么不去医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的迷信与待人的冷漠形成的。他们的迷信害得小团聚媳妇生不如死,最后还是被烫死了。作者写出了对当时社会上迷信做法的挖苦

4、。通过这些,也反映出了我们如今的幸福,好好地珍惜它们吧!这些来这不易。再说说冯歪嘴子吧!他虽然是个普通的下等人,但生性乐观,他一生肯定都是快乐的。他虽然受到别人的嘲笑,但并不把它放在心上,而且生活得更英勇。假如当时的人们都是这样,那再也不会有像小团聚媳妇那样的悲剧了。当作者写到结尾时,读着读着总觉得很凄凉。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东西似乎已经不在了,似乎又在回忆她和祖父的快乐光阴,似乎又在思念在这儿的种种光阴,这里的欢乐,这里的悲伤。呼兰河传记载了萧红童年时的欢乐与悲伤,感触与同情。呼兰河传三 美和追求美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

5、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类生活增添无比绚丽的色彩。“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这部书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后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国_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

6、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洁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假设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印象最深入的,莫过于小团聚媳妇那一章,看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7、!和萧红同样大的一个女孩,也就12岁。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绘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妙都包容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将来再来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妙童年。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