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第5.6单元备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761343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第5.6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5.6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5.6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5.6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下第5.6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第5.6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第5.6单元备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反复朗读,体会诗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教学难点: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理解“含”的意思。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读懂望庐山瀑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

2、一、 导入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二、 学习望庐山瀑布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4、开火车读生字。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3、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 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 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如:生升腾、升起。川河流。紫烟紫色的云雾。疑可能、好象。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

4、配乐)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13、练习背诵。三、学习绝句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3、开火车读。4、同桌检测读。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6、齐读。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8、交流自学情况。(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

5、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11、齐朗诵12、练习背诵。四、拓展训练1背两首古诗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朗读、背诵绝句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诵古诗2、向同学推荐自己搜集的古诗二、写字教学1、认读要写的字。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2、说

6、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3、扩词练习。(吴字除外)4、自己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看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分别有哪些?写的时候这些字该怎样摆才美观?5、自己把生字描一描。你发现写哪些字要小心?(如: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银字右边顶上不要多写一点。泊字的白要写得瘦长一些,流字也不要忘记写右边的一点。柳字不要忘写中间的一撇。)6、你们觉得自己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说怎样写好的?7、自己写,每个生字写两个。师巡视8、同学之间互相评议所写的字。9、完成我会填的作业。读一读。三、作业: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

7、两个词。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板书设计: 17 古诗两首 遥:挂前川 望庐山瀑布 雄伟壮观 近:三千尺 落九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有声有色、动静结合 绝句 千秋雪 万里船 教学反思18、雷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后的特点。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感情朗读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把

8、课文读正确、通顺。2、识字、写字。一、导入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注意:垂是翘舌音。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3、扩词练习4、说记字方法5、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评议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2、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播

9、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3、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配雨声齐读。4、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5、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齐读。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

10、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6、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四、拓展训练1、感情朗读2、观察天气,写日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写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文2、读好日记二、写字教学1、认读生字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2、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3、说记字方法4、写字指导(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2)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

11、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3)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4)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5)互相学习、评价。5、完成读读抄抄。6、作业: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2、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板书设计: 雷雨前:闷热 大风 电闪雷鸣 18 雷雨 雷雨中:下起来 越下越大 渐渐变小 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19最大的“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疑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

12、练习分角色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2、读好人物的对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朗读感悟,了解课文内容。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一导入新课:书,每个小朋友都有许多,今天,咱们却要去认识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特别在哪里呢?想知道吗?板书课题:最大的“书”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读课文。注意不容易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通。2认读生字1)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当小老师?(明确:“质”是翘舌音,“册”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2)开火车认读生字3)同桌互相抽读“我会认”中去拼音的生字,纠正读音4)抢读生字5)对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