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的计算题怎么做错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58891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做的计算题怎么做错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会做的计算题怎么做错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会做的计算题怎么做错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做的计算题怎么做错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做的计算题怎么做错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做的计算题怎么做错了孔令双计算教学一直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都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而做不对。比如,我发现学生计算错了,我想了解学生错的原因,我便让学生再做一便,学生便能做对。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制定对策,减少错误率。在平常教学中,学生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素质评估中,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中出现。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小学生错误的原因及针对这些原因思考对策。一、从学生的心理角

2、度来看、感知比较粗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毛泽东就曾经讲过:“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受。”同样,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拢,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的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如把 54 写45;把

3、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例如:43431。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重视首次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他们感知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准确、生动、鲜明的首次感知材料,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加强其刺激强度。在作业批改方面,要尽量挖掘他们的优点,评价从宽;对于他们的不足处,要正面引导。如对每次作业应用红笔作出肯定的标志,如用“”“优”等,定期展示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精神奖励等。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不

4、断地培养学习兴趣,更加努力地认真感知学习对象,从而减少因感知错误造成算错的情况。、注意品质差。表现为注意的不稳定性和注意分配性不广。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换句话说,就是当人们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一定对象,而不理会其它对象时,这就是注意。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打个比说吧,如果把心理过程比作一艘轮船那些注意不仅掌管着起航,还负责领航、护航,一旦注意中止,那么心理过程这艘轮船就会偏离目标,甚至停止,可见,注意品质的好坏,对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四种。那小学生的注意品质是怎样的呢?小学儿童注意广度较小,随着年

5、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慢慢广大。小学生注意稳定性不高,有人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作研究,发现7-10岁儿童可维持20分钟,10-12岁的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小学生同样不善于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正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经验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品质差,所以在计算时往往容易造成错误。小学生在算一道题目时,特别是碰到数目较大,计算较多的题目时,由于注意分配能力差,常会顾此失彼,造成错误,例如:1200354780120014071200201180,又如在初学用竖式计算整数除法时,有些学生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从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另外,有些学生在连续做了几

6、道乘法题后,其思维停留在乘法上,以致“张冠李戴”。有些学生的注意不稳定,明明在做加法,突然听到同学说声“减”,就错将加法做成了减法,从而造成错误。对于这种错误,教师应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运算的难点,做到分散练习,集中突破,逐步加大难度,培养学生逐步达到注意的合理分配。将注意集中在某一难点上,逐一突破,再综合各种情况进行练习,不仅便于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算时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另外,要保持稳定的注意,还应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因此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如口算抢答、判断、选择、改错、计算中的小竞赛等等。、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习惯的方

7、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现错误。如计算带分数减法,分数部分不够减,需向整数部分“借”,部分学生有时并不考虑被减数的分数部分的分母是几,只想到“退一当十”于是产生错误。如 423222。此时,老师就不能单单指出这次为什么做错,而应该跟学生讲清楚算理。只有让学生完全理解了算理,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以后的计算中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化抽象为形象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弄清算理,而且教师应注意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把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记忆的影响。小学生记忆具有不清晰,持久性差的特点。学生因记忆因素所造成的错误,主要是由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或提取出了错误

8、。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忘了加1或退1;有时在草稿上计算是正确的,可抄到作业本上抄错了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注意知识的学习,也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上,笔者从心理方面分析了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虽然这是主要原因,却不是计算错误的唯一原因。二、从小学生计算能力来看。、对计算法则理解不清。四则运算的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例如:244812? 有的学生错算为24。这种的错误是对不够商“1”的除法笔算法则理解不清。针对这种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使学生懂得商的最

9、高位确定后,下面的各个数位都必须有数字,否则商的数值就会发生变化。、没有形式技能技巧。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计算多样性,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例如计算 0.8799? 有些学生往往直接进行计算产生进位错误。但是教师提示一下,如果把99看作 (1001),原式变为 0.87( 1001 ),这样即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当重视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巧。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圆周率的值, 1、2、3等常用值的数据后,在计算一些简单的圆周长、面积时,就可以不用竖式进行计算,答案脱口而出。

10、合理多练,讲究实效。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是在运用计算法则,经过合的练习后实现的。多练并不是让学生做机械性的练习,这样练再多也收不到效果。而是在学生理解掌握法则基础上的多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多练,是讲究实效的多练。三、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计算错误。数值计算有一定的艰苦性,内容枯燥,情况复杂,一步有误,全盘皆错。因此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是正确计算的保证。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应包括四方面:即细心审题、认真计算、正确估算、仔细检查。为了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生计算时,记住这样六句话:计算之前先看题,先算乘除,同算加减,有了括号要先算,能够简便则简便,老师可要求在计算时要有责任心,计算时充满信心,对每一道题都要做到一看(看数字、看运算)二想(想怎样计算)三算(根据想好的,仔细书写)四查(看计算是否正确),有时还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验算。计算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还有要学生书写一定要认真,因为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这样学生的答对率就提高了。学生久而之久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总之,只要老师能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检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